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结合,禽类染色的研究又现其生命力。本文主要综述了近20年来禽类的染色核型、带型的研究状况,并对禽类染色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禽类 核型 带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利用普通的压片法结合显微摄影对新疆白鲜(Dictamnusangustifolius)的根尖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白鲜的染色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2x=36=2m+3st+31sm,全组染色总长度是40.55μm。按Stebbins关于核型对称性标准,核型类型为3B型。新疆白鲜的染色数目,形态清晰,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 标签: 新疆白鲜 染色体数目 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孕不育患者染色情况,了解染色异常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4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外周血染色核型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有57例性染色异常,其中有13例为女性,44例为男性;有20例为数目异常,17例为结构异常,另外20例为Y染色异态性。结论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众多,染色异常特别是性染色异常为重要发病因素。

  • 标签: 不孕不育 染色体
  • 简介:细菌人工染色(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是在大肠杆菌F质粒的基础上建成的高容量、低拷贝的质粒载体。BAC载体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筛选、基因组测序、新基因的发现、图位克隆、BAC微阵列、转基因和动物品种资源保存等方面。本文综述了BAC载体的发展及其应用。

  • 标签: BAC载体 文库构建 基因组测序 转基因 动物品种资源保存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一些生物中常见的例题,对X,Y染色上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归纳整理了一些典型的解题规律和方法。通过这一分析归纳,使我们广大教师可以找寻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 标签: 生物教学 X,Y染色体 基因 遗传特点
  • 简介:染色组型研究是细胞遗传学的基础,随着细胞遗传学的深入发展,愈来愈多的生物学家认识到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染色,非但其数目和形态结构具有物种的特征,而且还反映出生物进化的历史。对其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海洋鱼类 染色体组型 遗传资源
  • 简介:雌雄异体的生物体细胞中,有两类染色.即常染色和性染色,不管是哪类染色,在其上面都分布有许多基因。本文以人体为例,着重阐述一下性染色上基因的分布及遗传情况。

  • 标签: 性染色体 雌雄异体 生物体细胞 基因分布 遗传 中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加染色异常的费城染色(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351例Ph+ CML患者资料,患者均经R显带技术进行骨髓染色核型分析。总结初诊时附加染色异常Ph+ CML患者临床特征及核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核型患者总生存(OS)差异。结果351例Ph+ CML患者中,32例(9.1%)为变异易位。初诊时附加染色异常47例,包括慢性期29例、加速期3例和急变期15例,分别占全组慢性期的9.15%(29/317)、加速期的25.00%(3/12)和急变期的68.18%(15/22),各期附加染色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9,P<0.05);47例附加染色异常的Ph+ CML患者中,13例为附加3种以上染色异常的复杂核型,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复杂核型比例分别为13.79%(4/29)、33.33%(1/3)、53.3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P<0.05)。慢性期患者中最常见的附加染色异常为双Ph(48.28%,14/29)、-Y(10.34%,3/29),急变期患者中最常见的为+8(26.67%,4/15)、双Ph(26.67%,4/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h+ CML患者中,初诊时附加染色异常者OS较非异常者差(χ2=61.138,P<0.05);初诊时附加染色异常的Ph+ CML患者中,复杂核型者OS较非复杂核型者差(χ2=4.945,P<0.05)。结论附加染色异常与CML疾病进展密切相关;附加染色异常的Ph+ CML患者的预后较只有Ph易位的患者差。附加染色越复杂,CML急变的可能性越大,预后也越差;在CML治疗过程中出现附加染色异常也可能导致急变的进展。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BCR-ABL阳性 染色体畸变 细胞遗传学 预后
  • 简介:摘要染色嵌合体(CM)和单亲二(UPD)均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错误有关。目前多数研究认为,CM与胚胎细胞有丝分裂错误有关。利用辅助生殖技术结合单细胞高通量测序技术(NGST)进行研究发现,胚胎发育早期处于细胞分裂错误和自我纠正的动态变化中,其变化结果决定胚胎染色的构成。染色异常细胞可能以不同比例存在于不同组织和器官中,从而导致CM患者临床症状和染色异常表型差异很大。UPD来源于发育过程中,胚胎对于细胞减数分裂错误或有丝分裂错误的"自救",其致病性与印迹基因有关,除明确的UPD相关疾病外,未含有印迹基因的UPD致病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产前诊断中,对CM与UPD这2种染色异常的检出率,随着NGST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但是有关其致病性判断及胎儿风险评估,则由于缺乏足够研究证据支持,而成为临床遗传咨询难点。笔者拟就上述2种染色异常的发生机制、致病性及其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的最新研究现状等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对这2种染色异常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染色体畸变 嵌合体 染色体 单亲二体性 遗传咨询
  • 简介:以二、三倍乌克兰鳞鲤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内注射,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其核型分析结果:二倍乌克兰鳞鲤染色2n=100核型公式为:26m+30sm+30st+14t,染色臂数NF=156;三倍乌克兰鳞鲤染色的核型公式为3n=150=39m+45sm+45st+21t,染色臂数NF=234,二、三倍染色数之比为1:1.5。二倍核型与已报道的鲤鱼染色核型相似。未发现性染色

  • 标签: 乌克兰鳞鲤 染色体 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异常的关系。方法抽取628对自然流产夫妇的1ml肝素抗凝外周静脉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计算机软件进行核型分析,计数30个核型,异常核型者计数加倍,分析5个核型。结果628对自然流产夫妇中,检出染色异常86例,异常检出率6.8%(86/1256),其中平衡易位28例(罗伯逊易位4例),9号臂间倒位15例,Y倒位2例,1号和16号次缢痕增加20例,XXX综合征2例,特纳综合征嵌合体1例,小Y6例,随增加7例,13号和15号短臂增加5例。在86例染色异常中,男性异常者40例,女性异常者46例,无一对夫妇同时存在染色异常。结论染色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都应进行双方染色检查,有组于病因的分析和诊断,并为生育指导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自然流产 染色体异常 核型分析
  • 简介:<正>1前言染色不分离和结构不平衡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1/200[1],成为发育缺陷和先天畸形的主要原因。因此,细胞遗传学分析一直被认为是很重要的有创性产前诊断方法。从1966年首次应用孕中期羊水脱落细胞培养或孕早期绒毛采样进行产前检测,到19世纪70年代常规应用染色显带分析(核型分析)以来,此方法已经成为经典的产前诊断技术[2]。核型分析作为

  • 标签: 核型分析 诊断方法 细胞培养 快速检测 染色体疾病 染色体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常染色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遗传病。ADPKD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失去极性,囊肿进行性增多增大、囊内充满液体为特点,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随着对ADPKD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ADPKD具有部分"肿瘤"特性。本文从基因变异、囊肿代谢改变、信号通路、微环境、临床表现及治疗等多方面综述ADPKD与肿瘤的相似点。

  • 标签: 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变异 肿瘤 代谢改变 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多态性变异是否可以作为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的指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PGT-A解冻移植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新鲜移植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夫妇染色核型,PGT-A周期分为女方染色多态性变异(女方多态组)、男方染色多态性变异(男方多态组)及双方染色多态性变异(双方多态组),同期染色正常夫妇为对照(染色正常组);IVF周期分为女方染色多态性变异(女方多态组)、男方染色多态性变异(男方多态组),同期染色正常夫妇为对照(染色正常组);比较组间实验室结果和妊娠结局。结果PGT-A周期中,各组间活检胚胎染色非整倍体率、解冻移植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F新鲜胚胎移植中,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F助孕后早期流产患者中,女方多态组、男方多态组和染色正常组流产组织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测异常率分别为26.67%(4/15)、57.89%(11/19)、64.59%(36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夫妇染色多态性变异不影响胚胎非整倍体,同时不影响PGT-A周期和IVF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结局,且不增加流产组织染色异常率。目前无明确证据支持染色多态性变异可作为PGT-A新指征。

  • 标签: 妊娠结局 染色体多态性变异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 胚胎非整倍体 流产组织拷贝数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运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对各类产前诊断指征的5003例妊娠妇女,在知情同意后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培养及胎儿染色核型分析。结果5003例受检者中,羊水细胞培养成功4996例,成功率为99.86%。其中查出异常染色核型207例,异常检出率为4.13%(207/5003),性染色数目异常41例,常染色数目异常110例,染色结构异常27例,嵌合染色29例。结论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很关键。

  • 标签: 产前诊断 羊水细胞培养 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