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广西玉林地区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检查胎儿染色核型异常情况。方法对广西玉林地区1001例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检查胎儿染色核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玉林地区高龄孕妇1001例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检查出胎儿染色核型异常63例,异常率为 6.29%,其中数目异常26例,占异常核型41.27%;结构异常22例,占异常核型34.92%;嵌合体9例,占异常核型14.29%;染色多态6例,占异常核型9.52%;且随年龄增长胎儿染色异常比率增加,按孕妇年龄35-39岁、≥40岁组胎儿染色异常率比较,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胎儿染色异常率上升。结论 高龄孕妇导致胎儿染色非整倍体机率增加,并且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胎儿染色异常率逐渐增高,对高龄孕妇进行优生遗传咨询,行细胞检查胎儿染色核型是减少染色异常儿出生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 标签: 高龄孕妇 胎儿染色体核型 羊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胚胎停育与外周血染色核型的关系,为当地自然流产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指导。方法对221对胚胎停育夫妇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处理,进行染色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染色69例,异常核型约占15.61%,其中男性38例,女性31例,染色异态性39例,易位12例(其中3例为罗伯逊易位),染色倒位9例,染色部分缺失1例。结论不明原因的胚胎停育与染色异常有关,异常染色携带者可将异常染色核型传给子代,引起流产、死胎、畸胎等不良孕产现象。对有胚停史的夫妇进行染色核型分析,对其再孕指导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胚胎停育 染色体 核型 易位 染色体异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种技术验证及追踪随访妊娠结局,探讨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对于检测胎儿16号染色非整倍体的价值。方法选取7972例孕周>10周的单胎妊娠孕妇,经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NIPS检测。对结果提示16号染色异常者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对羊水进行染色核型和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结果16例孕妇NIPS检测提示胎儿存在16号染色异常,检出率为0.2%。孕妇平均年龄为(33.5±5.24)岁,平均孕周为(19.88±2.47)周。羊水核型分析显示3例胎儿为染色嵌合体,1例为9号染色臂间倒位,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18.8%;CMA检测的PPV则高达43.8%。16例孕妇中有11人分娩出正常婴儿,占68.8%。结论对于NIPS提示16号染色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应结合多种技术对结果进行评估。CMA等分子检测手段优于传统的核型分析,在临床诊断时应首选。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16号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阳性预测值
  • 简介:摘要目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费城染色的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的7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DCDF)和G显带染色核型分析结果。结果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DCDF)检测70例CML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00%;经典阳性信号1R1G2Y占67.14%(47/70);非经典阳性信号中1R1G1Y占15.71%(11/70),2R2G1Y占7.14%(5/70),1R2G1Y占2.86%(2/70),1R2G1Y与1R2G2Y混合占1.42%(1/70),1R2G1Y与1R1G2Y混合占4.29%(3/70),2R1G1Y与1R1G2Y混合占1.42%(1/70);常规染色核型G显带阳性检出率为95.00%(57/60),经典t(9;22)易位占92.98%(53/57),伴+Ph、+8、inv(16)、-Y等其他染色异常占9例;复杂变异易位占7.02%(4/57)。结论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费城染色遗传学特征各有不同,结合FISH和染色检测对疾病进展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FISH Ph染色体 变异易位 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直以来,人们致力于开发一种早期、安全、准确的产前筛查方法以排查胎儿染色异常,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传统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有0.5%~1%的流产风险。因此,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准确又无创的产前诊断途径。研究至今,在孕妇外周血中发现了胎儿有核红细胞、胎儿游离DNA、胎儿游离RNA等新兴的研究物质,为非介入性产前诊断提供可能,

  • 标签: 胎儿染色体异常 无创产前诊断 染色体结构异常 介入性产前诊断 胎儿有核红细胞 胎儿游离DNA
  • 简介:两同胞双大腿内侧出现有色素沉着的硬结,延伸至小腹部。皮肤活检表现为浆细胞脂膜炎,并符合深在性硬斑病的诊断。患者有近亲结婚的家族史,但是其双亲未受累。截至目前,这是第1例伴有硬斑病样表现的常染色隐性遗传的浆细胞脂膜炎的报道。

  • 标签: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脂膜炎 浆细胞 硬斑病 色素沉着 大腿内侧
  • 简介:目的通过对常染色和X染色遗传标记的检测,探讨单亲疑难案例的鉴定策略。方法提取3个单亲鉴定案例的6份血样,采用Goldeneye20A试剂盒和AGCU21+1试剂盒检测常染色上39个STR基因座,采用自主研制的16重X-STR扩增系统检测X染色上16个STR基因座。结果用Goldeneye20A试剂盒检测后发现每个单亲案例均有一个基因座不符合遗传规律,当常染色STR基因座增加到39个时,案例1累计出现3个矛盾基因座;案例2和案例3均没有出现新的矛盾基因座。X染色STR分型结果显示案例1有8个矛盾基因座,案例2和案例3无矛盾基因座,与常染色分型结论相符。结论对于出现单基因座不符合遗传规律的母女、母子、父女单亲案例鉴定,不仅可以增加新的常染色STR检测,也可以增加X染色STR的检测,这样在相互验证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加可靠的鉴定意见。

  • 标签: 法医生物学 亲子鉴定 STR X染色体
  • 简介:目的评估胎儿NT增厚的染色异常风险,为临床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诊断NT增厚或临界增厚胎儿的染色核型分析及aCGH结果。结果1例绒毛染色细胞培养失败。G显带结果发现染色异常胎儿47例(21.2%),其中致病性异常35例(15.8%);aCGH检出37例(16.6%)异常,其中致病性异常35例(15.7%)。按照NT值分组,2.5mm≤NT〈3.0mm者共67例,G显带分析及aCGH共检出致病染色异常5例(7.5%);3.0mm≤NT〈3.5mm者共62例,共检出致病染色异常6例(9.7%);3.5mm≤NT〈4.0mm者共36例,共检出致病染色异常6例(16.7%);4.0mm≤NT〈5.0mm者共29例,共检出致病染色异常9例(31.0%);NT≥5mm者共29例,共检出致病染色异常11例(37.9%)。NT增厚合并其他超声异常者共29例,G显带核型及aCGH分析发现有8例(27.6%)存在致病性染色异常。结论胎儿NT增厚与染色异常关系密切,且染色异常风险随NT值增高而增高,aCGH技术能提高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建议NT增厚胎儿应同时行传统染色核型和aCGH分析。

  • 标签: NT增厚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ACGH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孕妇羊水细胞胎儿染色分析在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高危孕妇358例实施羊膜腔穿刺术,检测胎儿羊水细胞染色的异常率和染色核型。结果:全部高危孕妇均完成穿刺,羊水细胞培养一次成功率为99.8%。358例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标本中有13例染色异常核型,异常率为3.63%。在13例染色核型异常患者中,包括7例高龄孕妇,3例唐氏高危非高龄孕妇,3例不良孕产史。将高龄作为产前的评估指标的孕妇78例中,21-三、18-三的检出率为5.14%,与非高龄检出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将羊水细胞染色检查作为高危孕妇的一般检查手段,在产前实施检查可有效减少缺陷儿的出生率,符合我国优生优育的国策,提高了我国的整体人口素质。同时,超声引导下实施羊膜腔穿刺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准确度。

  • 标签: 高危孕妇 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 产前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超声检出胎儿骨骼系统异常与染色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我院2010年-2022年应用系统超声检查的6000例胎儿资料,遴选15例骨骼系统异常合并染色异常胎儿完好资料,对骨骼系统异常、染色异常之间相关性进行评判。结果:本研究中胎儿骨骼系统异常合并染色异常胎儿资料共25例,包括4例21-三,7例18-三,3例13-三,1例余染色异常;21-三、18-三、13-三都与其他系统畸形合并;1例属于单发骨骼系统异常。结论:在检出胎儿骨骼系统异常方面,最有效方式为系统超声检查,借助特别的骨骼系统超声迹象与多发畸形表现的合并,将有效线索提供出来,便于临床发现特殊异常染色,为产前诊断优化创造条件。

  • 标签: 系统超声 胎儿 骨骼系统异常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分析2016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1例由单亲二倍引起的常染色隐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的诊断过程。先证者,女,4岁5个月,持续性血尿、蛋白尿2年4个月,血清肌酐、眼耳检查未见异常;其父亲及弟弟持续性血尿,母亲尿检正常;父母系非近亲结婚。基因检测示先证者携带COL4A3基因纯合变异1496G>A(p.G499E);其父亲及弟弟携带相同的杂合变异,母亲未携带该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示COL4A3基因1496G>A为致病变异。免疫荧光定量PCR和染色微阵列分析证实先证者在染色2p25.3-2q37.3为单亲二倍,该片段包含COL4A3基因。先证者诊断为单亲二倍引起的常染色隐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提示在父母为非近亲结婚的家族性血尿患者中检测出COL4A3基因纯合致病变异时应考虑单亲二倍

  • 标签: 单亲二倍体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 家族性血尿 COL4A3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判断基因在染色上位置的问题包括判断某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上还是性染色上,判断某对基因是否位于X、Y同源染色的同源或非同源区段,判断多对基因是位于一对或多对染色上等问题.在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以及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和Ⅲ卷及海南卷等试卷中都考查了判断基因在染色上的问题.有关判断基因在染色上位置的试题往往与实验设计或结果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因此难度较大.本文对常见的试题类型进行分析.

  • 标签: 位置考查 判断基因 基因染色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高分辨染色核型分析技术在珠海市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 882例符合NIPT筛查指征孕妇进行NIPT检测,对其中205例NIPT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高分辨染色核型分析及CMA检测。结果205例NIPT高风险确诊124例,总阳性预测值60.5%;高分辨核型分析检出传统技术易漏检的3~5 Mb左右结构异常5例;CMA检出正常核型结果中致病或可能致病性微缺失/微重复3例、单亲二(uniparental disomy,UPD)2例,明确不确定染色结构1例,因方法学局限性未检测出核型分析中4例倒位、5例易位、7例低比例嵌合体。结论高分辨染色核型制备技术较传统技术能有效提高染色病的检出率。NIPT、CMA、高分辨染色核型分析3种技术具有互补性,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胎儿染色病检出率,减少出生缺陷。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验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经传统染色显带分析(CBA)检测到的非克隆性染色异常(n-CC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BA检测具有n-CCA的91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染色核型和FISH检测结果。结果在91例患者中,CBA共检测到94例次非克隆性+8、5q-、-7、7q-和20q-异常,其中43例次(45.7%)经FISH验证为阳性,+8、5q-、-7、7q-和20q-的验证率分别为47.6%(30/63)、25%(2/8)、41.7%(5/12)、40%(2/5)和66.7%(4/6),FISH阳性的细胞占比为4% ~ 90%(中位7%)。将91例患者按CBA分析的中期分裂相数目分为3组,即≥ 20、10 ~ <20、< 10。3组的FISH验证率分别为43.7%(31/71)、33.3%(3/9)、63.6%(7/11),未见明显差异(P>0.05)。对26例仅接受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91.7%(11/12)经FISH验证的异常持续存在,而92.9%(13/14)FISH验证为阴性的n-CCA属于一过性异常。结论约半数CBA检测到的n-CCA经FISH证实为克隆性异常,FISH验证的阳性率与CBA的中期分裂相数目无关。对于CBA检测出的n-CCA,建议通过FISH检测验证其克隆性并进行连续追踪观察。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克隆 染色体异常 荧光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