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检测指标,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6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人群ACA与EmAb的阳性率。此外,根据患者自然流产的次数,将RSA患者进一步分为自然流产3次组与自然流产大于3次组,对比这两组中ACA与EmAb的阳性率。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SA患者组的ACA与EmAb阳性率显著增加,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自然流产次数超过3次的RSA患者组的ACA与EmAb阳性率也显著高于自然流产3次组,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A患者中ACA与EmAb的阳性率显著提高,并且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这一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于RSA患者,建议在常规诊疗中加入ACA与EmAb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干预,以期改善患者的抗体阳性状况,从而提高其妊娠成功率。

  • 标签: 反复自然流产 抗心磷脂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 简介:归中反应与歧化反应是两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大多数归中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以及歧化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合一性,使之成为考试的热点。本文以专题复习如下。

  • 标签: 归中反应 歧化反应 高中 化学 解题思路 学习辅导
  • 简介:摘要生物制剂目前已成为用于治疗中重度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线药物,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有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然而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该抗体的原发性无应答和继发性失应答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主要从遗传学、细胞因子类、肠道微生物及常用实验室指标等角度,综述相关生物标记物以预测抗TNF-α单克隆抗体的治疗反应,进而监测药物疗效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转换药物治疗及优化诊疗方案。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标记物 抗肿瘤坏死因子 原发性无应答 继发性失应答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率。方法研究对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例数15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50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3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1日,对两组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然后实施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5.21±1.01)RU/ml高于对照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P<0.05);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由此证明患者疗效显著;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腹泻患者2例、百分比为1.33%;呕吐患者1例、百分比为0.67%;恶心患者1例、百分比为0.67%,不良反应发生率2.67%。结论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实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后,再采取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值得研究。

  • 标签: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 不良反应率 分析
  • 作者: 龚小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2-28
  • 机构: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27100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半年内(即2023年1月-2023.6月)医治的80例小儿患者(均被诊断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且视为观察组),在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内前来我院开展健康体检者(80例,视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研究分析其临床检验结果与应用价值。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检测结果指标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均处于较高水平之中(P<0.05)。结论:将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使用于临床疾病检测过程中,有利于明显增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疾病的临床阳性检出概率,存在积极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给予较高有效性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可广泛将其普及于临床诊断与检测环节之中。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 肺炎支原体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检测封闭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及封闭抗体的水平;选择同期就诊的80例正常育龄妇女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中封闭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的差异。结果流产组的ACLA阳性率为44.7%,明显高于对照组6%(P<0.005);流产组的BA阴性率为67.1%,明显高于对照组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及封闭抗体与复发性流产关系密切。

  • 标签: 封闭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复发性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与中和抗体的关系,为探索机体接种SARS-CoV-2疫苗后的免疫反应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于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接种腺病毒载体SARS-CoV-2疫苗169例和灭活SARS-CoV-2疫苗211例外周静脉血血清,均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中和抗体和IgM/IgG抗体。对两组疫苗接种后血清中和抗体和IgM/IgG抗体三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腺病毒载体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与IgM抗体水平(r=0.634,P<0.01)呈中等程度正相关,与IgG抗体水平(r=0.860,P<0.01)呈高度正相关;灭活型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与IgM抗体水平(r=0.394,P<0.01)呈弱正相关,与IgG抗体水平(r=0.554,P<0.01)呈中等程度正相关。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的IgM抗体和IgG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水平均不具备非常强的相关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IgM抗体 IgG抗体 中和抗体
  •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抗体相关疾病(MOGAD)被认为是一独立的疾病。它可表现为视神经炎、脊髓炎、脑干脑炎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在临床上常会遇到MOG-IgG抗体和其他自身免疫抗体(如寡克隆蛋白、AQP-4、NMDAR-Ab、GlyR-Ab等)并存的情况,有必要对该现象进一步认识,以期更好地诊断MOG-IgG相关脱髓鞘疾病。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OG-IgG抗体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起的输血交叉配血不合进行分析。方法:本次收治的患者为男性,1例,随后进行血型以及血清学试验:该患者为O型,Rh表型CcDEe,其它血型Mur(-),抗体筛选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结果:通过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测出患者体内同时产生类抗-Ce同种抗体,抗-Mur抗体,造成交叉配血困难。结论:对类抗-Ce同种抗体伴抗-Mur抗体引起的输血交叉配血不合进行分析,应加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和筛查,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的鉴定。

  • 标签: 类抗-Ce同种抗体 抗-Mur抗体 交叉配血
  • 简介:发现肠道内数以万计的细菌影响了人的免疫系统,其中有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在鼠的自身免疫模型中,哈佛大学的DianeMathis及其同事发现肠道细菌能够引起身体关节处的自体免疫疾病。

  • 标签: 肠道细菌 反应 免疫系统 免疫模型 哈佛大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讨疫情时期大学生对SARS疫情的心理反应,344名大学生的心理实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对SARS疫情信息关注和预防控制心愿对其心身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产生重要影响,男性对疫情的信息关注和行为反应多于女性,在一学生对疫情的控制心愿和行为反应多于大二学生。大学生淡化对SARS疫情的信息关注和做好积极预防控制,可以解决其心身和行为反应等问题。

  • 标签: SARS疫情 行为反应 心理反应 男性 认知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X40L作为H7N9全病毒灭活疫苗(whole-virion inactivated vaccine,WIV)免疫佐剂的保护效果。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进行肌肉免疫:未免疫组(对照组)、单独疫苗组(1.5 μg WIV)、佐剂疫苗组(1.5 μg WIV+0.6/1.8/3.0 μg OX40L/Fc)。免疫后21 d,通过ELISA和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各类抗体水平,并使用50×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的H7N9流感病毒适应株攻击小鼠,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及存活率,以评价OX40L/Fc与H7N9 WIV共免疫后的保护效果。免疫后7 d,通过流式细胞术探究OX40L佐剂效应的机制。结果与单独疫苗组相比较,共免疫OX40L/Fc可使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3组佐剂疫苗组(1.5 μg WIV+0.6/1.8/3.0 μg OX40L/Fc)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lgGMT)分别为3.79、4.40和4.20。共免疫显著增加了IgG1和IgG2a抗体的滴度,但对Th1/Th2免疫应答平衡没有显著影响。与单独疫苗组相比较,共免疫1.8 μg和3.0 μg OX40L/Fc小鼠的HI抗体水平分别为6.25±0.50和5.7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免疫1.8 μg和3.0 μg OX40L/Fc能够有效保护80%和75%的小鼠抵抗致死剂量病毒的攻击,损失的体重少于单独疫苗组,1.8 μg OX40L/Fc为最佳浓度。流式细胞术显示,与单独疫苗组相比,OX40L(0.6/1.8/3.0 μg)能够促进趋化因子受体CXCR5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高效表达,增强H7N9 WIV免疫后淋巴结中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的增殖(P均<0.05)。结论OX40L能够通过增殖Tfh细胞以增强H7N9 WIV诱导的抗体反应

  • 标签: OX40L H7N9亚型流感 全病毒灭活疫苗 滤泡辅助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标法(DIG)在患者术前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实验室确认结果作金标准,比较和观察金标法(DIG)、颗粒凝集法(PA)对于500例患者术前HIV抗体的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DIG检测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PA。结论采用DIG检测HIV抗体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适用于术前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快速、正确筛查,并为手术工作人员在术前作好预防措施提供参考,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金标法 HIV抗体检测 应用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8例丙型肝炎患者,均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其中活动期78例,非活动期118例。正常对照为60例体检健康者。常规采取256例待检者的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中的HCV-IgG、HCV-IgM和GOR抗体采用ELIS法进行测定。结果在抗HCV-IgG、抗HCV-IgM和GOR抗体三项指标中,HCV-IgG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活动期丙肝组为100%,非活动期肝炎组为89.8%。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1.8%,在非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55.9&,高于HCV-IgM抗体。结论GOR抗体与HC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HC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活动性判断及疗效监测中起重要作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是当前的主流检测方式,但通常只能报告定性或半定量结果,而新近发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分类标准要求对自身抗体进行定量检测,且自身抗体的水平越高,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越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度可能更相关。本文就自身抗体精准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检测现状与挑战作一介绍。

  • 标签: 自身抗体 精准 定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是的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以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方法用低离子凝聚胺介质法对7475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使用谱细胞,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并观察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36例,阳性率0.48%。结论不规则抗体检查能有效地减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清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