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疾病出现的误诊误治病案,分析误诊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将最近时间的90例儿科误诊病例进行调查,根据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出现误诊的原因,详细介绍病例,对此病例为何误诊进行讨论,解决误诊问题。结果儿科疾病的相似疾病影响诊断,疾病特征不明显。结论儿科疾病种类较多,医生要仔细判断病症,注意疾病特征,对症下药。不能出现疏忽。提升儿科疾病确诊的准确率。医生对病患家长说明的病情要有自己的看法,坚定医者立场。医院应注意医学设备的更新,运用最先进的医学技术对患者进行救助。

  • 标签: 儿科 误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见肛肠手术术中、术后疼痛原因加以分析,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对 120例肛肠病人的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予相应处理。结果:采取相应处理后,术后病人恢复好,并且达到无痛,或疼痛大幅减轻的效果。结论:肛肠手术疼痛与麻醉、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相应处理可以在“无痛化”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

  • 标签: 肛肠 手术 无痛化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老年患者的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为老年患者在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就诊的消化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对参与实验患者进行空腹B超的检查、空腹血糖的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测。按患者是否患有脂肪肝,将其分为脂肪组和非脂肪组。结果经过心电图检测但并没有经过B超的检查就被诊断为心脏病的老年患者34例,因而误诊率为36.17%;经统计学分析后,就心血管的相关危险因素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类似的症状,这就容易对疾病的判断产生误区,造成临床误诊。所以,在诊断过程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症状,结合相应的检测手段,对疾病做精准的诊断,以降低误诊率。与此同时还需警惕老年患者消化系统疾病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同时发生的情况。

  • 标签: 老年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得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控制效果差者198例,控制较好者302例,分析不同控制效果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总结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控制效果的有关因素。结果经分析,患者的学历、体重、年龄、性别、运动、BMI、饮食、心血管知识认知以及嗜酒烟等均对社区慢性心管疾病患者的控制效果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社区医生人员需要对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因素加以了解,有助于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控制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心血管疾病 控制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法与肺动脉导管(PAC)法监测心脏容量负荷与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一致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45例患者,术中分别采用TEE及PAC监测右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数据的一致性。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EE和PAC法均显示,负荷后RVEDV[TEE:(38±6)ml比(51±9ml),PAC:(153±17)ml比(188±19)ml]、RVESV[TEE:(19±4)ml比(33±5)ml,PAC:(92±16)ml比(110±23)ml]均显著增加(P均〈0.01),RVEF均无显著差异(P〉0.05)。PAC与TEE法在治疗前监测的RVEDV、RVESV、RVEF结果均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r=0.844、0.862、0.916,P均〈0.01),在治疗后监测的RVEDV、RVESV的相关系数显著降到0.6以下(r=0.552、0.579,P均〈0.05),RVEF的相关系数仍保持在0.8以上(r=0.892,P〈0.01)。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在临床监测中一致性较高,前者为非创伤性检查,便于临床采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导管插入术 Swan-Ganz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最终实现改善预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的目标。方法采取医院自行设计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与"老年人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健康行为养成率调查表"对社区内≥60岁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开展调查,分析并对比问卷调查表以获得护理干预前后的认知状况。结果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健康行为养成率等方面较护理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能够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

  • 标签: 老年 心脑血管疾病 社区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关于胎儿心脏畸形方面上,不少研究人员做出不断的努力。就相关的研究资料得知,胎儿心脏畸形是先天性的心脏异常,然而在导致胎儿心脏畸形的原因有非常多种,比如父母双方、外界环境、自身发展等。为了更好的排除胎儿心脏畸形的情况,近年来,在临床分辨胎儿心脏是否异常的手段上大多使用产前超声检查,该检查方式不仅仅能够准确的分辨出胎儿是否存在心脏畸形或其他,并且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进展进行相关的研究。

  • 标签: 超声 产前诊断 胎儿心脏畸形 临床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对心脏的影响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0例,节育与妊娠指征终止妊娠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20例,传导阻滞5例,ST-T改变4例,Q-T延长1例。分娩方式剖宫产20例,阴式分娩9例,干预性流产1例。结论妊娠可以加重心脏病的发展,直接危及母儿生命,提高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水平,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合并心脏病 心功能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住院和门诊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用药过程中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

  • 标签: 黄芪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3~60岁,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0例,房间隔缺损(ASD)28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8例。结果均采用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住院时间4~11天、平均5.5天,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没3个月进行复查心脏彩超,经过6~20个月的随访,66例患者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结论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长期缺乏睡眠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心脏重症监护室(CCU)的患者来说,安静稳定的睡眠尤为重要。CCU患者由于本身身体的痛苦,过重的思想负担,长期卧床造成自我形象的改变,高额医疗费用等而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很容易造成入睡困难和睡眠紊乱1。患者的睡眠量少以及睡眠节律紊乱往往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

  • 标签: 睡眠 环境 疾病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和术后保健指导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78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术后保健指导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SAS、SDS评分,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经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经护理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率98.88%(88/89)明显高于对照的87.64%(78/8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加强术后保健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术后保健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特点。方法在2013年2月-2017年5月内科收治的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选出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室早出现的早晚以及早搏负荷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心脏彩超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早搏出现时相以及早搏不同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不明显,P>0.05;收缩期室早组的LVESD、LVEDD均高于舒张期室早组,且LVEF低于舒张期室早组,P<0.05;高负荷组的LVESD、LVEDD最高,中负荷组次之,低负荷组最低;高负荷组的LVEF最低,中负荷组居中,低负荷组最高,P<0.05。结论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心结构以及功能变化会伴随着室早出现早晚以及负荷高低而发生变化,收缩期室早形成的无效心搏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心动过缓状态,更易出现代偿性心肌病,心脏结构和功能更易受损;随着负荷的增加,左心室逐渐扩大且心功能降低。

  • 标签: 特发性室性早搏 负荷 早搏出现时相 左心脏结构 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 诊断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自 2015 年 1 月 -201 5 年 12 月在我院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 80 例作为心肌梗死组,并选择同时期健康志愿者 80 例 并 作为健康组。这 160 例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均高于健康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低于健康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心脏彩超 是 一种无创检查,心肌梗死 后观察患者心脏 左心室功能及结构的病变有重要 价值 。

  • 标签: 心脏彩超 心肌梗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胸外伤致心脏破裂患者的重症监护。方法对1例胸外伤致心脏破裂患者的重症监护进行回顾和讨论。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紧急开胸修补心脏伤口是胸部外伤心脏破裂患者唯一有效的救治方法,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心脏破裂 胸外伤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22例痊愈,16例缓解,3例死亡。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多发于中、老年、病程较长的患者,容易出现心房颤动、右心功能不全,早期明确诊断,给予有效、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抗甲状腺治疗结合心脏病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成心电图组(n=31)和心脏彩超组(n=32),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心电图组SMI灵敏度为75%,特异性为42.3%,误诊率为46.3%,漏诊率为26.5%;心脏彩超组SMI灵敏度为60.2%,特异性为59.86%,误诊率为46.23%,漏诊率为40%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电图对冠心病进行检查,虽然灵敏度较高,但是误诊率和漏诊率也比较高,心脏彩超误诊率低,诊断准确度比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脏彩超 冠心病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