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子宫内膜异位和子宫腺肌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诊所2020年04月至2021年07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与子宫腺肌病例,通过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超下最大囊肿、腺肌瘤三径的均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超下最大囊肿、腺肌瘤三径的均值相比对照组显著缩小(P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并发情况以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资料,均是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统计术后并发的发生情况,对并发情况观察及探讨相关护理策略。结果:50例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15例并发,发生率30.00%。结论: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并发,需要加强观察及及时应用合理方式干预,改善预后。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并发症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并发,肢体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患者66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并发症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肢体功能
  • 简介:抑郁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大多数抑郁患者存在各种认知障碍。抑郁患者认知障碍的表现主要是精神、记忆力、学习力、执行力和注意力下降,并伴有明显的高自杀率,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当前的研究中发现,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防治目标之一。相关学者提出,在当前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抑郁的发病率也在增加。从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社会压力,患者的心理状态将受到严重影响,一些患者也有自杀的念头。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造成心理上的威胁。抑郁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治疗率低,病程长。所以抑郁的相关知识大家一定要谨记,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事件。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酸是人体代谢的产物,正常人体内尿酸产生及排出速度基本恒定,体内尿酸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代谢、免疫等的情况。而妊娠妇女体内一些代谢产物水平会发生波动,其中包括血尿酸升高。研究发现,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妊娠期并发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增多有一定的关系。并且,血尿酸水平增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胎儿及孕妇产后的身体状况,导致早产、巨大儿、先天性异常等不良妊娠结局。但高尿酸影响妊娠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妊娠期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小阴唇肥大是一种女性常见的外阴发育畸形,不但影响会阴部外观形态,而且因其不易清洗产生异味、摩擦引起疼痛不适、影响尿流方向、性生活质量,给女性心身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女性对高质量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女性对外阴部形态认识和感观美学意识迅速提高,会阴部整形美容手术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式解决小阴唇肥大引起的功能障碍和美学缺陷。研究表明,非手术方式,如双极射频和激光治疗可填补女性追求小阴唇美学和功能改善,而无需手术治疗的空白。

  • 标签: 小阴唇肥大症 弧形切除术 楔形切除术 去表皮缝合术 双极射频
  • 简介:摘要唾液酸沉积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神经氨酸酶1(NEU1)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笔者现围绕唾液酸沉积的病因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减少对该病的漏诊误诊。

  • 标签: 唾液酸沉积症 眼底樱桃红斑 进行性肌阵挛 癫痫
  • 简介:摘要肌少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骨骼肌的定性及定量评估对于早期筛查及诊断肌少至关重要。同其他影像学评估方法相比,超声具有便携、价格低廉、无电离辐射,可重复性高等优势。本文将从骨骼肌的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评估骨骼肌检查要求、常用测量参数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论述。

  • 标签: 肌少症 超声 骨骼肌
  • 简介:摘要肌少是因增龄所致骨骼肌质量减少、肌力减退及功能衰退为特征的一种老年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肌少的发病率也呈现持续增加,其发生与老年人跌倒、衰弱、死亡率等多种不良事件密切相关。因此,对肌少的研究从发病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等不断深入,特别在临床中对恢复和改善患者功能的康复治疗成为重要手段。现分析国内外肌少患者的康复治疗措施,旨在为临床干预治疗肌少提供依据。

  • 标签: 骨骼肌减少症 康复
  • 作者: 赵云飞 祝莎莎 黄新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遗传与代谢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2 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浙江 318001,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浙江 31800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遗传与代谢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2
  • 简介:摘要异戊酸血是最早明确诊断的一种有机酸血,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病新生儿期至成人期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喂养困难、顽固性呕吐、嗜睡、昏迷、代谢性酸中毒、汗脚样体臭和智力发育迟缓等,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异戊酸血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异戊酸血症 有机酸血症 新生儿筛查
  • 简介:摘要贲门失弛缓(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特点是食管体平滑肌无效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和胸痛,或伴有体重减轻。临床上出现上述典型表现的患者可疑诊为AC,再通过客观诊断试验,如食管钡剂造影、内镜检查和压力测定等进行确诊。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被认为是当前诊断AC的“金标准”。本病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药物治疗、内镜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endoscopic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EBTI)、气囊扩张术(pneumatic dilatation,PD)、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LHM)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等,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POEM。本文对近年来AC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相关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诊断 治疗 Heller手术
  • 简介:摘要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支气管不可逆及异常扩张。2021年支扩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聚焦于机制研究、诊断、分型、治疗及合并等。研究发现脂质、血小板、呼吸道微生物与支扩病情密切相关,为开发支扩的防治靶点提供了新见解。国际专家共识定义了纳入临床试验中支扩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诊断标准。新支扩表型的提出、评估工具的推广及预测因素的发现,推进了支扩个体化治疗的进程。支扩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已发表,如吸入妥布霉素粉剂、气道廓清技术、噻托溴铵等。此外,支扩肺部合并相关的研究亦有新发现。本文对最新发表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对临床医生认识支扩有所裨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定义:肌肉减少是指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体量流失和功能下降,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人们对该疾病的现状和治疗方案的研究热度也有所增加。诊断演进:肌肉减少于1989年首次被描述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出现消瘦、体重减少的现象。直到1997年,肌肉减少才被当做一种疾病得以提出。2010—2014年,6个共识性定义将该疾病的诊断重点转移到了肌肉功能的评估上。2016年,肌肉减少被分配指定代码M62.84,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名录(ICD-10-CM)。诊断依据:研究肌肉减少的专家小组认为,将该疾病编入ICD-10诊断代码或许可以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识别和认知,进而吸引资助者和赞助商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为该疾病的治疗方案研发提供支持。有效尝试: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肌肉减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状况:肌肉减少在60~7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估计为5%~13%,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1%~50%。到2050年,肌肉减少的全球患病人数可能会多达20亿。过度诊断的依据:最近关于肌肉减少筛查和诊断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对该疾病过度诊断风险评估的内容。就目前来看,对该疾病的过度诊断是很难避免的,因为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对患者进行健康相关行为指导的效果没有差异。过度诊断的危害:目前尚无关于肌肉减少过度诊断危害的调查研究,但有间接证据表明,给人们贴上疾病的标签,提示他们发病和死亡风险提升,会给人们带来心理负担。证据的局限性:对肌肉减少的诊断尚未显示出改善疾病预后的作用。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治疗肌肉减少的效果会优于体育锻炼和饮食调节等常规医学建议。此外,基于性别和区域差异的诊断临界值确定是随意且未经验证的。诊断结果无法将病理性肌肉损失与年龄增长导致的正常肌肉萎缩加以区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护士高尿酸血(HUA)知识的知晓现状,为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选取在上海市6个行政区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社区护士216例,采用自行编制的社区护士高尿酸血知识调查问卷调查社区护理尿酸血知识的知晓现状。结果"未关注过高尿酸血疾病管理知识"和"未参加过高尿酸血知识培训"的社区护士分别占50.5%和69.0%;社区护士高尿酸血知识得分为(6.72±2.38)分,相应得分率为33.6%;处于经济欠发达区的社区护士较经济发达区者高尿酸血知识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社区护理工作时间≥10年者较<5年的社区护士知识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关注过高尿酸血疾病管理知识的社区护士比不关注者的高尿酸血知识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社区护士对高尿酸血管理知识的知晓程度差,亟须对社区护士进行高尿酸血相关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社区护士
  • 简介:摘要黏多糖贮积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Ⅱ,MPS Ⅱ)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于溶酶体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缺乏,硫酸类肝素和硫酸皮肤素不能降解而蓄积在溶酶体内,导致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性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上按是否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分为重型和轻型,重型患者的认知障碍表现显著。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IDS酶活性降低是诊断MPS Ⅱ的金标准。酶替代治疗可明显减轻MPSⅡ患者多器官系统受累情况,也可谨慎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 标签: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