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微等离子弧是等离子弧的一种。在产生普通等离子弧的基础上采取提高电弧稳定性措施,进一步加强电弧的压缩作用,减小电流和气流,缩小电弧室的尺寸。这样,就使微小的等离子焊枪喷嘴喷射出小的等离子弧焰流。

  • 标签: 微束等离子弧焊工艺参数 微束等离子弧发生器
  • 简介:摘要:汽车线是连接车内各用电器和电脑检测设备的电气系统,通过可靠连接来传递稳定的电流和电信号。汽车线是个“大总成”零件。汽车线的结构复杂,对接电器功能繁多,因此在汽车线过程制造中,防错的建立和应用举足轻重。本文主要就基于汽车线制造过程中的防错建立和应用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汽车线束 制造 防错 建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锥形CT技术对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通过锥形CT检查以及传统X线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结果:锥形CT检查的准确率为100.0%(60/60),传统X线片检查的准确率为60.0%(3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应用锥形CT检查,可以有效提升检查准确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锥形束CT技术 传统X线片技术 口腔内科疾病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CT在颌骨囊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于我院治疗颌骨囊性病变并进行锥形CT的6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参与研究患者当中包括45例含牙囊肿病人;出现根尖周囊肿、鼻腭囊肿分别为6例、9例;剩余病人出现了源性角化囊性瘤病人。结果:通过为病人使用锥形CT,分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可以将病人的病灶充分显示,有利于医生的诊断,各项指标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研究。结论:对于出现颌骨囊性病变的病人使用锥形CT,效果优异,诊断可靠。

  • 标签: 锥形束CT 颌骨囊性病变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锥形CT图像引导用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选择40例胸部肿瘤患者治疗,本次研究对象的入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分组遵循入院顺序,患者被平均分为对照组(电子野影像仪图片引导治疗,20例)和实验组(锥形CT图像引导治疗,同20例),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相比,实验组显著更高,与对照组心理状态相比,实验组评分显著更低,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胸部肿瘤患者形CT图像引导治疗,提高了放射治疗的有效性,缓解了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安全性较高,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左支起搏(LBBP)与双心室起搏(BVP)对合并左支传导阻滞(LBBB)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急性电同步和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连续性入选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且合并LBBB的心衰患者。术中随机交叉接受LBBP和BVP,对比两种起搏模式下电同步与血流动力学的指标。电同步指标为QRS时限与QRS面积,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左心室压强升高速率峰值(dP/dtmax)的增幅。结果最终1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67.00±9.82)岁,年龄范围47~81岁。LBBP和BVP与基线相比电同步和血流动力学均有显著改善。与BVP相比,LBBP时的QRS时限显著缩短(-12.83 ms,95%CI -20.24~-5.43 ms,P=0.002),QRS面积显著减小(-89.86 μVs,95%CI -120.54~-59.17 μVs,P<0.001),LBBP的左心室dP/dtmax的增幅显著高于BVP(6.86%,95%CI 3.11%~10.61%,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合并LBBB的心衰患者,LBBP产生的电同步性和急性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显著优于BVP。

  • 标签: 心力衰竭 电同步性 双心室起搏 左束支起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对变电站中的储系统进行优化,可以对供电质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削峰填谷可以对供电、用电的平衡性进行调整。因此,本篇以变电站储研究现状及储优化控制技术分析为题,对变电站储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储控制技术的优化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变电站储能 研究现状 储能优化
  • 简介:摘要:液态空气储是一种利用空气作为介质的储技术。主要特点是利用电网负荷低谷期或可再生能源电能,驱动压缩机压缩环境空气,将电能以液态空气形式储存,同时储存压缩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或有发电需求时,液态空气经气化并加热后,产生高压气体驱动空气透平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并网。具有储密度高、长时储、长寿命和对地理条件依赖小等优点,是潜在的大规模解决风电、光伏等波动性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文章首先阐述了储分类及液态空气储的技术特点,同时介绍了一种液态空气储能与飞轮储耦合解决新能源并网的技术方案,为解决新能源电网的电压支撑和功率响应问题提供借鉴。

  • 标签: 液态空气储能 可再生能源 碳中和
  • 简介:摘要:对光伏发电和抽水蓄组合的太阳电站进行研究,旨在降低能源浪费,减小对电网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故而,本文首先从光伏发电和抽水蓄着手,分析了光伏发电和抽水蓄组合的太阳电站建设是可行的,并且其具备了各种优势,可以突破构建大规模太阳电站储薄弱环节。

  • 标签: 光伏发电 抽水蓄能 太阳能电站
  • 简介:摘要热病是一种由热刺激引起、发展快速、对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危重疾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病死率较高。此外,约30%的幸存者会遗留不同系统的后遗症,如神经系统。目前早期迅速降温为热病治疗的核心。因此,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与工程师合作,针对野外以及院内救治的特点,研发了一种热病降温组件,以实现在野外和院内早期迅速降温及有效的目标温度管理(TTM)。降温组件由降温毯、降温帽两大部分组成,二者均由温变面料制成。降温毯包括背衬层、缓冲层、柔性导热囊体、温变组件、固定部件、温度传感器。降温帽包括主体及侧耳,其中主体佩戴于患者头顶,正面装有柔性显示屏,便于实时监测降温毯温变组件的温度;侧耳可包裹患者双耳及颈部,设计有鼓膜测温计可对鼓膜温度实时监控以指导降温治疗的时程、及时停止降温。该降温组件具有携带和操作方便、实时监测温度、降温效果确切、可重复使用的特点,用于热病患者的现场急救、转运、病房内持续降温。

  • 标签: 热射病 相变材料 降温组件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组病因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心脏磁共振(CMR)多模态参数成像可无创地“一站式”评估心脏的结构、功能及组织学情况。该文阐述了CMR对HFpEF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及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预后 舒张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军事训练致热病的临床特点和易感因素,提出预防和应对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18日至4月27日期间某部队医院参与某部军事训练考核保障过程中出现劳力性热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探讨总结相关治疗经验。结果此次军事考核共持续10 d,共有2 652名战士参加,其中发生热病的108例患者全部出现在武装5 km考核阶段,年龄为18~34(21.5±5.3)岁。1~5年军龄阶段患者发生EHS的数量要高于其他军龄组。患者以晕厥或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80.6%),并可同时伴有行为异常(6.5%)、头晕头痛(23.1%)、肢体痉挛(13.9%)、恶心呕吐(5.6%)等一种或者多种表现。经现场治疗后,多数患者在1 h内达到目标体温(75.0%),73.1%的患者在2 h内完全清醒,93.5%患者完全治愈顺利归队,出现后遗症及死亡患者为0人。EHS的发生与气温密切相关,气温升高时EHS的发生显著增多。结论EHS发生率高,普及相关人员疾病知识,加强医务人员对EHS的识别和积极救治培训,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可有效保证官兵生命健康。

  • 标签: 劳力性热射病 军队 早期识别 救治
  • 简介:【摘要】热病主要是在高湿、高温环境长时间疲劳工作所致,也被称为重症中暑,患者由于高温,出现了机体 产热与散热失衡的情况。由于高温致全身细胞炎性反应,以脑组织损害为首的序惯性的多脏器衰竭综合征(MODS)。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死亡率[1-2]。在急性期时,人体温度可能会超过41℃,常常引发致命性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微循环停滞或障碍等。其中心肌损害往往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大大增加了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因此心肌保护尤为重要。

  • 标签: 亚低温 热射病 治疗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与皮质脊髓受损体征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四肢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的神经内科患者,比较病理征及腱反射阳性组与阴性组CMCT值的差异,评估CMCT延长程度与皮质脊髓损害体征的一致性,以及二者一致性在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结果共纳入患者271例,年龄12~86(49±16)岁,其中男137例(50.55%),女134例(49.45%)。Hoffmann征阳性组[M(Q1,Q3)][9.52(8.54,10.99)ms 比9.03(8.30,9.53)ms]、Babinski征阳性组[19.54(16.97,24.43)ms 比16.85(15.63,18.55)ms]及腱反射阳性组[15.38(9.27,19.28)ms 比10.49(8.79,16.60)ms]CMCT值均较阴性组长(均P<0.01)。在Babinski征阳性组中,78.01%(181/232)患者CMCT延长;而在Hoffmann征阳性组中,仅26.03%(19/73)患者CMCT延长,提示下肢CMCT延长与病理征阳性的一致性较上肢好。随着下肢CMCT延长率的升高,Babinski征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神经系统疾病中CMCT与病理征的一致性为75.65%(205/271)。结论下肢CMCT延长与皮质脊髓受损体征一致性较上肢好。随着CMCT延长率升高,提示皮质脊髓受损的可靠性更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CMCT与病理征一致时,可以更准确协助临床诊断。

  • 标签: 诱发电位,运动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皮质脊髓束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CT研究面部不对称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位置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面部不对称患者42例,根据双侧升支高度的差异,分为升支相似组20例,升支不对称组22例;以20例面部基本对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拍摄大视野锥形CT,采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升支不对称组患者的对侧髁突直径明显大于偏斜侧[内外径:对侧(18.44±2.04) mm,偏斜侧(16.18±2.18) mm,P=0.015;前后径:对侧(7.70±1.08) mm,偏斜侧(6.73±1.81) mm,P=0.029]。对侧髁突前间隙[(2.68±0.68) mm]明显小于偏斜侧[(3.68±0.56) mm],P=0.002。升支不对称组的髁突内外径、高度以及前间隙的差异明显大于对照组和升支相似组[髁突内外径差:不对称组(2.26±1.32) mm,对照组(0.16±0.22) mm,相似组(0.10±0.85) mm,P=0.003;髁突高度差:不对称组(3.41±2.94) mm,对照组(0.04±0.57) mm,相似组(-0.41±1.47) mm,P=0.017;前间隙差:不对称组(-1.00±0.61) mm,对照组(0.00±0.33) mm,相似组(-0.04±1.07) mm,P=0.020],升支相似组髁突中心到正中面距离的差异[(-2.60±1.60) mm]明显大于对照组[(-0.10±0.40) mm]和升支不对称组[(0.41±1.35) mm],P=0.004。结论不同类型的不对称患者髁突形态位置具有不同的特征,双侧关节窝与髁突位置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锥形束CT 髁突
  • 简介:摘要因外伤、烧烫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眼睑及周围组织损伤,当瘢痕形成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眼睑外翻、眼睑闭合不全。瘢痕性睑外翻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仍存在术后再次形成瘢痕的风险。该文报道了1例早期采用离子药物导入治疗的外伤后瘢痕性下睑外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标签: 眼睑外翻 离子束 透皮给药 瘢痕性睑外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锥形CT在埋伏牙定位及临床治疗中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收集本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7例埋伏牙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锥形CT检,使用其检查结果指导手术方案制定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所得图像,了解患者埋伏牙牙冠位置、形态影像表现以及术中符合度。结果37例埋伏牙患者中,患牙为48颗,其中27例为下颌埋伏阻生智齿牙(31颗),10例为埋伏牙(17颗);锥形CT检查结果与术中符合率为97.91%,根尖片为81.25%(P

  • 标签: 口腔锥形束CT 上颌埋伏牙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