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南美白对虾通过发酵饲料的喂养,能够增强其肠道群的多样性指数,使南美白对虾的植物乳杆菌相对丰度得到有效提升,更有利于对南美白对虾肠道群组成的全面改善。鉴于此,本文将以实验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给予发酵饲料喂养后对其肠道群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展开分析与探讨。

  • 标签: 发酵饲料 南美白对虾 消化酶活性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利用猴头和人参的药用价值。一种以猴头为发酵菌株的双向固体发酵方法,人参为药用基质(PGP组),猴头双向固体发酵-人参(HEP组),测定不同发酵组和人参药理基质组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 并采用DPPH法、oh法和abts +。 结果:40%酒精发酵组总糖含量最高,40%酒精发酵组总糖含量为0.98mg/g,40%酒精人参基组总糖含量为1.03mg/g, 人参碱组40 %酒精的总糖含量最高,蛋白质组90%酒精,发酵组90%酒精的总糖含量为0.18mg/g,发酵至30mg/g,发酵至40d,HEP90蛋白质含量达到0.54mg/g,PGP-90蛋白质含量达到0.46mg/g。结论:大型食用真菌发酵可以有效改善人参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促进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 标签: 食用菌发酵 人参 不溶性 膳食纤维
  • 简介:甘蔗糖蜜酒精生产经历了有酸发酵和高酸发酵两个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此,糖蜜酒精生产或将进入一个无酸发酵的新时期。在阐述有酸发酵和高酸发酵利弊的基础上,认为无酸发酵是糖蜜酒精生产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指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酸发酵必须要攻克的技术难关。

  • 标签: 糖蜜酒精生产 有酸发酵 高酸发酵 无酸发酵
  • 简介:本文从学生教育管理角度,在探究高职学生素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指出高职学生素养融合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使高职学生成为“高质”学生,培养更多品学兼优、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 标签: 高职学生 多素养 融合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能和太阳能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本文旨在研究风能与太阳能混合电系统的可行性。首先,本文回顾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探讨了该系统的挑战。接着,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混合电系统,并基于实际数据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 标签: 风能与太阳能 混合发电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发酵制药行业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可能会产生大量发酵尾气,这就影响发酵制药车间的环保效果和相关行业的绿色建设水平。这就应按照具体要求应用合理技术对发酵尾气进行有效治理,从而为发酵尾气治理提供合理技术支持。本文侧重研究发酵制药行业,了解发酵尾气治理的意义和实际开展要求,并在保证发酵制药行业各项尾气治理技术合理性的同时,降低发酵尾气治理难度,确保发酵尾气治理符合发制药行业现实发展要求。

  • 标签: 发酵制药 尾气 治理技术
  • 简介:摘要:发酵制药行业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可能会产生大量发酵尾气,这就影响发酵制药车间的环保效果和相关行业的绿色建设水平。这就应按照具体要求应用合理技术对发酵尾气进行有效治理,从而为发酵尾气治理提供合理技术支持。本文侧重研究发酵制药行业,了解发酵尾气治理的意义和实际开展要求,并在保证发酵制药行业各项尾气治理技术合理性的同时,降低发酵尾气治理难度,确保发酵尾气治理符合发制药行业现实发展要求。

  • 标签: 发酵制药 尾气 治理技术
  • 简介:231例为两种细菌混合感染,分别占混合感染的56.7%、26.8%,G-杆菌与G+球菌混合感染50.6%、G-杆菌混合感染36.8%

  • 标签: 分布耐药 感染病原菌 混合感染
  • 简介:2010年10月5日,某肉鸭养殖户购进鸭苗1000只,平养地面垫料育雏在同一舍内,10日龄起雏鸭相继发病,以呼吸困难、严重下痢、神经症状和死亡为特征。至10月18日到站求诊共死亡60只。笔者前往诊治,经调查分析与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曲霉菌与沙门氏混合感染,

  • 标签: 混合感染 沙门氏菌 曲霉菌 诊治 雏鸭 实验室检查
  • 简介:为对熊岳地区某肉鸡场的疫情进行确诊,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与沙门氏混合感染。通过药敏试验,建议养殖户选用对两种病原高度敏感的药物(硫酸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并提出了防控病原混合感染的建议。

  • 标签: 肉鸡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混合感染 诊治
  • 简介: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体外模拟低聚异麦芽糖的肠道发酵,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3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生成量,揭示6株外源乳酸对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低聚异麦芽糖12~48h时可产生短链脂肪酸,且其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添加6株外源乳酸发酵体系后,发酵产物中3种短链脂肪酸的生成量明显增加,其中丁酸量增加最为显著,从0.12mmol/L增至6.55~12.45mmol/L。不同菌株促进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能力不同,从整体上看,屎肠球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促进低聚异麦芽糖产生3种短链脂肪酸的能力最强。

  • 标签: 低聚异麦芽糖 乳酸菌 肠道发酵 短链脂肪酸 气相色谱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一种水中大肠群的快速检测方法——酶底物法,并对此方法与多管发酵法对地表水中总大肠群、大肠埃希氏以及粪大肠群分别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1)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对地表水中总大肠群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呈中度正相关(配对t检验t=2.57,0.025〈P〈0.05;直线相关分析r=0.597,0.025〈P〈0.05);(2)酶底物法对大肠埃希氏的检测结果与多管发酵法对粪大肠群的检测结果呈高度正相关(直线相关分析r=0.863,0.025〈P〈0.05)。结论:酶底物法可以有效的检测水中的总大肠群和大肠埃希氏

  • 标签: 酶底物法 总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
  • 简介:采用平板培养法从玉竹根茎中分离得到的18株内生真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部分菌株对于供试的5种病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DP06对玉竹叶斑病病原具有较强拮抗性,并对其他几种病菌均有抑制效果,通过分子鉴定,鉴定该菌株为尖孢镰刀(Fusariumoxysporum)。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Box-behnken法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了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13.29d,温度24.55℃,转速120rpm,抑活性达到了82.25%。

  • 标签: 玉竹 分子鉴定 拮抗 响应面法
  • 简介:研究了碳源、氮源、乙酸盐、碳酸氢钠、温度、氧气等诸多因素和条件变化,对于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株M5(C.glutamicumATCC13032M5)发酵产生L-苹果酸产量的影响。L-苹果酸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结果显示,以5%葡萄糖、0.5%NaAce、0.5%(NH_4)_2SO_4、0.15%KH_2PO_4、0.05%MgSO_4·7H_2O、0.02%CaCl_2为发酵培养基,NaHCO_3调节pH7.0,接种量2.5%,30℃自控摇床好氧发酵36h后,转换成限氧发酵72h,L-苹果酸产量可达到25.2g/L,糖酸转化率为72%。实验结果验证了工程M5的基因工程改造是成功的,有希望成为发酵生产L-苹果酸的新菌种。

  • 标签: 谷氨酸棒状杆菌 L-苹果酸 发酵 高效液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机盐对替考拉宁游动放线发酵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在发酵配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无机盐进行摇瓶实验及发酵罐实验。[结果]摇瓶实验中显示添加氯化钠不利于替考拉宁游动放线代谢产物合成;添加MgSO4、K2HP04对替考拉宁游动放线代谢产物合成基本无影响;添加硫酸铵比例约0.12%时,最有利于替考拉宁游动放线代谢产物合成。发酵罐实验中对硫酸铵添加0.12%比例进行再次确认,合成产物量有不低于20%的提高。

  • 标签: 替考拉宁 游动放线菌 无机盐 发酵
  • 简介:摘要: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绝大部分负载通过可控变流器与母线连接,这些负载由于受到闭环控制,消耗功率不受输入电压变化的影响,可视为恒功率负载。恒功率负载功率恒定,当输入电压增大,负载电流会随之减小,呈现负阻抗特性。恒功率负载在扰动时呈现的负阻抗特性,相当于系统中加入了正反馈,会放大扰动信号,引起不稳定,甚至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 标签: 混合博弈 多微电网双层 协调优化调度
  • 简介: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孩子的生活状况相对比较了解。每当看到一些衣着破陋、神情拘谨,或身体残疾的孩子,总不免多看几眼,心里无端地疼惜。或许这只是人之常情,于我,似乎更像是“与生俱来”。

  • 标签: 发酵 农村孩子 生活状况 身体残疾
  • 简介:摘要微生物工业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现代工业,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习惯上称为发酵工业。在发酵工业上,目前还不能对发酵进行全面控制,使其按人的意志进行目标产物的生物合成。要实施有效优化的发酵中间控制,必须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得发酵过程中各种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常规的发酵工艺控制参数主要有温度、PH、溶氧、泡沫、补料。

  • 标签: 发酵中间控制发酵工业重要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可持续发酵生产中的两项关键议题:发酵产物资源化和绿色发酵技术。发酵产物资源化旨在将发酵过程中的废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发酵技术注重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发酵生产的可持续性。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本文探讨了这两项技术的定义、重要性、关键方法以及应用前景。研究发现,发酵产物资源化和绿色发酵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仍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推动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同,促进工业生产向更加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可持续性 发酵产物 发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