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埋藏心脏转复除颤(ICD)在预防儿童及青少年心源性猝死中的应用、不良事件的处理及随访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植入ICD的19例患儿(男12例,女7例)既往住院及门诊资料,包括病史、ICD植入方式、ICD术后程序控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及ICD恰当/不恰当放电和心室电风暴的处理,并做随访研究。结果共纳入19例患儿,植入术前均出现过1次或多次晕厥,植入ICD时的年龄为(12.30±2.08)岁,体质量为(40.00±13.93) kg。11例植入胸大肌下间隙,6例植入胸大肌筋膜下间隙,2例分别植入左侧腹部及左侧腋下。患儿术后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随访时间为3.2年(0.3~11.1年),患儿均存活,无电极断裂、脱位、静脉血栓、心脏穿孔、囊袋血肿、破溃、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2例(63.2%)患儿有放电治疗事件,包括10例(83.3%)恰当识别/治疗事件,2例(16.7%)不恰当识别/治疗事件,其中5例出现心室电风暴。7例(36.8%)ICD具有远程监测系统,其中4例(57.1%)监测到不良反应,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及时处理,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ICD是目前预防儿童及青少年心源性猝死最可靠的方法,需根据年龄、体质量和发育条件选择不同的植入方式;术后恰当/不恰当放电治疗事件,需及时明确病因、优化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

  • 标签: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心源性猝死 随访 儿童
  • 作者: 巫杰  何金玉  董瑶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01
  • 出处:《家庭药师》2023年13期
  • 机构:乐山市中医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极临时起搏导管在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中应用效果,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本次病例的初始收治时间和结束收治时间分别为2018年6月和2019年10月,试验病例为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自我院选取病例共40例,采取随机化分组的方式,确保两组患者的人数、相关临床资料与数据一致,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数均为20例,电极导管起搏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常规普通电极导管起搏,后一组为球囊漂浮双极起搏导管起搏,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高敏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治疗前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高敏肌钙蛋白明显较低(P<0.05),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不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了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的出现情况较少,参数明显不同(P<0.05),且实验组的植入成功率也较高(P<0.05)。结论:在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中应用双极临时起搏导管,具有快速有效,安全性高的优势,提高了植入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 双极临时起搏导管 应用
  • 简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句古老的谚语.不适用于那些因心律失常而安装植入式心脏除颤或者起搏.并在死后将其带入坟墓的人。目前.很多除颤起搏要么跟着它的主人一起火化.要么被取出当作医疗垃圾一样被处理掉.其实.这些昂贵的装置还很有“前途”,这么浪费实在非常可惜.如果被退回到出产装置的公司.研究人员就能够检测它的功能如何、是否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如果把它送到专门回收起搏和除颤的非盈利组织.它会被捐赠给需要它但没有经济能力负担的人。

  • 标签: 心脏除颤器 起搏器 回收 心律失常 医疗垃圾 研究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置入术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26例患者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后,经过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治疗护理,住院8~12天,平均10天,患者无术后感染、电极移位、起搏感知,起搏功能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6例人工起搏安置术患者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56例患者采取入院宣教、术前指导、术前训练和准备和术后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得到满意康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系统化整体护理,尤其是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是人工起搏安置术患者的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心脏起搏术前后的透析护理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透析及生活质量。方法①病人手术前3天连续行血液滤过治疗,每次4小时,血液流量200-220ml/min。②术后行连续,缓慢,血液滤过治疗,每次2-4小时不等,治疗时间逐渐延长,血流量180-200ml/小时,置换液2-3l/小时,干体重逐步控制到正常,常规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结果病人术前病情稳定。病人手术中的耐受性增加。术后透析中无低血压及低血糖的发生,无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平稳过渡到规律透析。

  • 标签: 高龄 血液透析 心脏起搏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置入心脏起搏患者施行妇产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患有缓慢心率失常的妇产科孕妇进行心脏起搏的置入,然后进行手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置入临时心脏起搏的31例患者和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的6例患者中,10例顺利进行了剖腹产手术,27例进行妇产科手术。结论针对患有缓慢心律失常的妇产科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置入心脏起搏,可有效保障手术的进行,同时能够提升患有缓慢心率失常的患者手术的可能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剖宫产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三腔起搏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 14例患者资料,患者临床治疗围手术期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 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左心射血分数( LVEF )均明显改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1%。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三腔起搏应用中采取综合性护理对于治疗效果就有明显价值。

  • 标签: [ ]三腔起搏器 心脏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术对心脏起搏应用患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使用心脏起搏并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 4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处理采取口服华法林的方法处理心脏血栓,术前起搏程控确认射频电极模式,维持稳定。射频消融治疗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股静脉穿刺, 10极冠状静脉窦标测电极,穿入房间隔,放入 1根 10极环状标测电极,检测肺静脉电位并肝素化。右冠状动脉造影连接肺静脉口,多位置选择静脉造影入口。三维视野引导盐水灌注消融通道,重建左心房三维结构,通过肺静脉造影探查并确认肺静脉口。放电位置以肺静脉前庭沿肺静脉口偏离心房 0.5~ 1cm的位置,预设温度 43℃,功率 30~ 35W, 0.9%氯化钠注射液流量 17ml/min,以肺静脉前庭为消融重点。结果 射频消融术前后对患者心脏起搏参数心房、心室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感知阈值等检测结果分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射频消融对心脏起搏应用患者产生的射频电流、电复律形成的感知、起搏功能的障碍等均为一过性,但极少产生起搏、感知阈值及电极阻抗的改变。因此认为射频消融术对心脏起搏应用患者的治疗较为安全有效。

  • 标签: 射频消融 心脏起搏器 应用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起搏术后,组织多普勒检测心室同步化运动情况。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获得患者左室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达峰时间。结果起搏可引起心室内同步性改变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可以导致左室收缩不同步,组织多普勒在评价左室同步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临床重要价值。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多普勒 心肌
  • 简介:(解放军第187医院护理部海南海口571159)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的3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安装固定,其中3例在术后出现电极脱位。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至关重要。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术用于治疗缓慢性心率时常,防止心脏停搏。由于其创伤小、安全、病人容易接受等优点,使其更加容易推广。但在术中及术后难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果护士未及时发现,导致处理延迟,则会产生严重后果。现将对我院2001年7月—2010年12月间共55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安置术后所产生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并发症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植入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03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植入后并发症及处理。结果导管微脱位3例,皮囊皮下出血、坏死伴感染2例,电极导致猝死3例,脑栓塞2例,不适症状1例。结论起搏安装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但我们在安装前做到认真、细心、合理选择,充分估计,提高操作熟练能力,大都数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植入 并发症 处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