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应用及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在预防儿童及青少年心源性猝死中的应用、不良事件的处理及随访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植入ICD的19例患儿(男12例,女7例)既往住院及门诊资料,包括病史、ICD植入方式、ICD术后程序控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及ICD恰当/不恰当放电和心室电风暴的处理,并做随访研究。结果共纳入19例患儿,植入术前均出现过1次或多次晕厥,植入ICD时的年龄为(12.30±2.08)岁,体质量为(40.00±13.93) kg。11例植入胸大肌下间隙,6例植入胸大肌筋膜下间隙,2例分别植入左侧腹部及左侧腋下。患儿术后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随访时间为3.2年(0.3~11.1年),患儿均存活,无电极断裂、脱位、静脉血栓、心脏穿孔、囊袋血肿、破溃、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2例(63.2%)患儿有放电治疗事件,包括10例(83.3%)恰当识别/治疗事件,2例(16.7%)不恰当识别/治疗事件,其中5例出现心室电风暴。7例(36.8%)ICD具有远程监测系统,其中4例(57.1%)监测到不良反应,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及时处理,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ICD是目前预防儿童及青少年心源性猝死最可靠的方法,需根据年龄、体质量和发育条件选择不同的植入方式;术后恰当/不恰当放电治疗事件,需及时明确病因、优化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