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86例手部骨关节损伤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部显微外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应用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部活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应用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手部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 手部显微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为组织工程骨及细胞生物技术修复负重骨节段性骨缺损的研究建立一种新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4mm缺损组和6mm缺损组,每组12只.分别于大鼠右侧股骨干截骨制备4mm和6mm骨缺损,然后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固定.术后0、2、4、8、12周影像学观察股骨对位情况、外固定的位置及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术后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新生骨的生成情况.结果术后12周时大体观察见4mm缺损组骨缺损区已形成坚实的骨痂,显示牢固的骨愈合6mm缺损组骨缺损区为软组织包裹,两截骨端略显粗大,无骨性连接.术后2、4、8、12周X线评分显示:随着时间延长,4mm缺损组X线评分递增,12周时已有连续性骨痂桥接骨缺损区,骨缺损愈合6mm缺损组两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缺损不能愈合,不同时间点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12周时组织学观察4mm缺损组骨缺损区有大量的新生骨生成,连接骨缺损区6mm缺损组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由肉芽瘢痕充填.结论本研究为骨组织工程及细胞生物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动物负重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可以为大鼠的股骨缺损模型提供足够的稳定.

  • 标签: 外固定器 模型 动物 大鼠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固定应用过程中引发唇及面部压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固定引发口唇及面部压疮患者入组实验研究,共选择2020.6-2021.6期间治疗患者120例,对于患者产生口唇及面部压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给予护理对策。结果:影响患者产生口唇及面部压疮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年龄、留置插管时间、机体营养不足、护理人员操作等。结论:临床实施气管插管治疗患者气管插管固定所引发口唇及面部压疮的比例较大,针对患者诱发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给予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压疮产生情况。

  • 标签: 气管插管 固定器 面部压疮 口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并结合外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03例,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AO分类属于A3型15例、B型50例、C型38例。结果103例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3~9个月),骨折均愈合。本组103例中优42例,占40.78%;良49例,占47.57%;中差12例,占11.65%;优良率为88.35%。结论闭合性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并结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非常有效,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 克氏针 外固定器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杂四肢骨折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复杂四肢骨折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经外固定架治疗,予以观察组组合式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显著低于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四肢骨折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各大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杂四肢骨折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外固定具在髋部骨折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均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行非手术治疗,根据不同外固定具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各组均30例,分别应用传统丁字鞋和防旋垫,对比两组固定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固定舒适度为83.33%,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高于常规组56.67%和26.67%,应用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髋部骨折非手术治疗中应用防旋垫的效果比传统丁字鞋更好,能有效提升患者固定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形成,且对患者预后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可推广应用在髋部骨折非手术治疗中。

  • 标签: 传统丁字鞋 防旋垫 髋部骨折 非手术治疗 舒适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借助骨折复位外固定治疗对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方式,而观察组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以及手术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治疗方式产生的并发症较少于对照组,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的结果优,差异有研究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的效果更佳,此治疗方法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骨折复位 下肢复杂性骨折 外固定器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可动力化外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并初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5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可动力化外固定技术治疗.常规X线片检查结合腕关节镜观察,测量手术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短缩、关节面"台阶"和关节内骨折缝隙.患者主观症状用疼痛标尺法测量,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计分法评价.结果术后患肢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和关节内骨折复位情况除2例关节内骨折缝隙大于2mm外,均获得满意效果;患者疼痛计分平均1.2分;腕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一般1例.结论通过本组病例观察,可动力化外固定技术可以较好地维持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稳定.腕关节镜手术有助于精确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两项技术的结合使用较好地解决了维持桡骨关节面高度和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问题.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镜 可动力化外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对37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37例病人术后随访3~20个月,骨折均获得良好的愈合,有效率达100%。结论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治疗复杂四肢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标签: 复杂四肢骨折 组合式外固定器 外固定
  • 简介:目的:运用5种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Pedicleshortsegmentfixation,PSSF)(Dick,RF,SF,Steffee,APF)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SSF治疗57例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随访总结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失误原因.结果:随访6~60个月,平均15个月,疗效满意,优良率80%;主要并发症有:螺钉位置不当、断钉、螺钉松动、钉杆连接松动、植骨不融合、再度失稳等,发生率为29.8%.结论:(1)PSSF较适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2)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操作有直接的关系.并认为各种PSSF自有特点,只有充分理解其设计原理,准确应用,操作合理时才能达到其设计的复位、固定目的.

  • 标签: 胸腰椎 脊椎滑脱 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器 治疗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多功能可调式上肢固定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心血管内科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将于2021年6月-12月期间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时使用传统纱布垫固定手术上肢的145例患者设为A组,将于2022年1月-6月期间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时使用多功能可调式上肢固定固定手术上肢的155例患者设为B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医生对固定效果满意度及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A组长于B组,P<0.05。两组手术医生对术侧上肢固定效果总满意率对比,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总舒适率对比,A组低于B组,P<0.05。结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期间使用多功能可调式上肢固定固定患者手术上肢,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保障固定效果。

  • 标签: []多功能可调式上肢固定器 冠脉介入术 传统纱布垫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系带固定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创伤外科收治的120例肢体骨折行内固定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的留置引流管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3M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引流管,试验组使用自制系带固定固定引流管。观察并比较2组固定效果的不同。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1/70),低于对照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408,P=0.009);固定材料更换间隔时间(5.10 ± 0.39)d,明显高于对照组(1.68 ± 0.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168,P<0.001);固定材料复用率为97.1%(68/70)、舒适度为97.1%(68/70),均高于对照组0、48.0%(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2.00、39.37,P<0.001)。结论自制系带固定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系带固定器 骨折术后引流管固定 非计划性拔管 可复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系带固定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创伤外科收治的120例肢体骨折行内固定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的留置引流管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3M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引流管,试验组使用自制系带固定固定引流管。观察并比较2组固定效果的不同。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1/70),低于对照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408,P=0.009);固定材料更换间隔时间(5.10 ± 0.39)d,明显高于对照组(1.68 ± 0.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168,P<0.001);固定材料复用率为97.1%(68/70)、舒适度为97.1%(68/70),均高于对照组0、48.0%(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2.00、39.37,P<0.001)。结论自制系带固定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系带固定器 骨折术后引流管固定 非计划性拔管 可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