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作者: 孙巧云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丰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受汉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双重熏陶,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这里不仅出了一代帝王汉刘邦和数不胜数的文人墨客,而且是民间演出团体较多的大县。有戏曲之乡、唢呐之乡的美誉。截止2008年,全县14个镇共有各类民间文艺演出团体125个,其中唢呐班(吹唱团)105个,戏曲、民舞队等20个,从业人员1258人,每年演出1662场,全年收入1420万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众所周知,民族音乐的生成与发展,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及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任何事物如仍停滞在原来的框架中运转,终究会被前进的时代所淘汰。因此,对于民族音乐的分析和研究,也必须站在时代的视平线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传统艺术文化的当代价值为评价和借鉴吸收的重心。

  • 标签: 民族音乐 继承与发展 旋律手法 音响 继承传统 多声部
  • 简介:安葵在《戏剧文学》(2008.4)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金章宗朝时人董解元所作《西厢记》(人们称为《董西厢》)以其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但它属于什么体制,人们却不清楚。直到王国维才论定《董西厢》为诸宫调。王国维的观点得到后来的戏曲史家的赞同。文章从诸宫调的音乐体制和《董西厢》的文学成就两个方面论述了《董西厢》对后来戏曲的影响。诸宫调作为一种音乐体制在戏曲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周贻白说,诸宫调“在故事的说唱同时,在每套曲调前后加以叙述,

  • 标签: 《董西厢》 戏曲 戏剧文学 《西厢记》 诸宫调 文学成就
  • 简介: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如火如荼的当下,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而起步稍晚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无论从发展背景、阶段,还是设计生产、宣传营销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而一个好的文创产品只有坚持从设计者、设计物、设计环境三个维度入手设计和开发,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博得大众。

  • 标签: 北京故宫 中国台北故宫 文创产品 比较 借鉴
  • 简介:戏曲打击乐以京剧打击乐为代表,而京剧打击乐俗称京剧锣鼓,是京剧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打击乐音响强烈,节奏鲜明,在舞台上,对演员唱念做打的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戏曲打击乐 黄梅戏 京剧音乐 唱念做打 锣鼓 节奏
  • 作者: 付丽华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在二胡作品中,有很多乐曲都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以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思想以华彦钧(阿炳)、孙文明等人为代表。与刘天华先生相比,他们没有明确的理论主张,但他们通过自己一生的艺术实践,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下,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二胡艺术传统,这就是二胡的民间传统。由于这个传统由始至终都把自己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肥沃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华彦钧走的是一条纯中国、纯民间的道路,他是深深地扎根在民间音乐之中,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典范。华彦钧的创作和演奏汲取了民间音乐的特色,把丝竹乐、梵音、十番锣鼓、锡剧、民歌、小调等江南民间音乐的旋律和特点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作品中继承和发展,变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用以表达心中的深层内涵。就作品题材而言,华彦钧虽然在主观上表现的是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精神感悟,但是在客观上,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其音乐语境的高洁性,达到了所处时代的巅峰;就作品风格而言,淳朴的民间特色,深厚的传统底蕴,简洁的概括力,都让人叹为观止。华彦钧在二胡音乐定弦上,都比现在的普通二胡低纯五度,他的音乐在运弓上刚劲有力,在节奏中富有民间音乐的律动,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演奏手法,如:富有棱角,刚强坚定的“滑音”;长音中体现音乐内在动力的“浪弓”;在一个把位中通过手指的扩张来完成的“定把演奏”;汲取江南音乐演奏手法的“透音”以及带有民间音乐特点的节拍重音移位等。这些演奏特点,鲜明地表现了华彦钧二胡音乐的风骨,其代表曲目《二泉映月》表现得尤为突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的艺术歌曲在历史发展中,表现出了优雅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由于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久远,其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它们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情感赋予了诗意,又结合了优美的歌唱旋律,使它们更加具有雍容华贵的气质。

  • 标签: 艺术歌曲 中国古代 发展 文化
  • 作者: 李大光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文化消费行为和文化参与意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传统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己不能吸引他们来参与。相比之下,自娱性、求知性、竞技性与休闲性的文化活动,受到群众的喜爱。要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就要靠新的内容、新的展示形式和新的组织方式,来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比如,发挥文化站的阵地优势,逐步开展智能文化、网络文化等,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艺术培训基地、科技知识的课堂、经济信息的荟萃地和文化娱乐休闲场“四位一体”的功能。对于那些传统的、民间的、或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使其呈现出新的特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革命老区百色红军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当地红歌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这些红歌如今却面临传承危机。鉴于此,本文笔者将以百色红军村红歌为例,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当地红歌的特点、意义、现状及其发展,以期让大众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从而大力弘扬和发展地方红歌。

  • 标签: 红歌 百色红军村
  • 简介:婺剧是浙江省中西部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曲。本文从凯瑞传播仪式观的视角分析婺剧在当代的传播,认为婺剧构成的物质性实在是婺剧传播成为仪式的基础,而作为公共文化推广的婺剧展演和以学校学生为主的婺剧学习则是婺剧传播的两种重要途径,促进了传统价值观的文化传承,推动了婺剧在新时代的发展,同时也构成了仪式行为,形成了作为个体的身份确证和作为民族性的族群认知,以及作为文化共同体的国家认同。

  • 标签: 仪式传播 婺剧 公共文化 文化认同
  • 简介:宋士芳先生在京胡演奏的60年漫漫长旅中,像一个孜孜以求,永不停步,不知疲倦的远行者。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始终与京剧艺术交织在一起,融汇在一起。他的生活、思想的根,始终扎在京剧艺术的沃土上,把京胡艺术当成自己终生的事业,甘愿为京胡艺术的发展呕心沥血……

  • 标签: 京胡演奏 演奏艺术 继承 创新 京剧艺术
  • 简介: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山东临清成为“运河明珠”,在丰厚文化土壤中生长出的吹腔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其兴盛期跨清人民国直至近代,更体现在其在城乡两元格局解体、传承群结构性萎缩的时代背景下所呈现的衰而不败的艺术特质。本文以田庄吹腔为样本,从地理人文背景、传承与人员构成、剧本分析等几个方面发掘吹腔戏的发展内因。

  • 标签: 临清田庄 吹腔剧团 地理人文 传承 剧本
  • 简介:西海固地区民间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一地区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被破坏,许多民间美术正面临着消亡的境遇,这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结合西海固地区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和特点,分析了西海固民间美术的现状,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提出了西海固民间美术传承的方法和途径。

  • 标签: 民间美术 传承 发展
  • 简介:教育家写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确实,需要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体意识的发展水平,这与我们理念也是相互通融的。艺术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引发灵感、促进创新的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促进孩子形成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孩子感受艺术美、鉴赏艺术美、创造艺术美的教育。

  • 标签: 艺术活动 幼儿发展 艺术教育 教育家 艺术美 主体意识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观众审美意识的更新,传统的杂技表演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杂技艺术融入舞蹈艺术成为当今杂技表演的发展趋势。一、杂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关系目前,我国很多大型的杂技作品已经吸取了戏剧、音乐和舞蹈等元素,展现出杂技与舞蹈相融合的现代杂技艺术发展趋势。如2004年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获得中外观众的高度评价,该作品将舞蹈与杂技巧妙结合,和谐唯美。

  • 标签: 杂技表演 舞蹈艺术 发展趋势 意义 杂技艺术 《天鹅湖》
  • 简介:20世纪初,当电影作为一种崭新的大众娱乐形式和艺术形式进入中国之后,必然要和传统戏曲不可避免地相互碰撞。百年之后我们回望中国戏曲和中国电影,发现它们虽然都在不同的时期里各自经历过自己的辉煌和低谷,但是都没有因为对方的存在而消亡,而是更加蓬勃地彰显着自己的生命力,甚至于在相互吸收、斗争、最终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有着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型——戏曲电影。

  • 标签: 戏曲电影 中国电影 建国后 文革 20世纪 艺术形式
  • 简介:安庆素有“黄梅戏之乡”的美称。民间黄梅戏演出活动历来十分活跃。据统计,安庆区域有民间半职业黄梅戏剧团、民间业余黄梅戏剧团、家庭黄梅戏剧团、少儿演出队(组)四百多个,其中,民间半职业剧团二十三个,市区五个,农村十

  • 标签: 职业剧团 专业剧团 文南词 地方戏曲 优美动听 民间戏曲
  • 简介:“戏曲面临着危机”。危机?拟乎是存在着。它确实失却了好些观众。失却了观众还有何生存价值?于是有“自然淘汰”说,其实是“消亡论”。于是有“戏曲的天地在农村”说,其实是“抛弃论”。

  • 标签: 戏曲发展 美学思考 生命 消亡论 危机 观众
  • 作者: 于诺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人文精神,是一个地方全面发展的文化依托,对调动或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和影响力,作为城市文化具体体现的公共图书馆,如何从地方人文传统和发展实践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元素,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培育和弘扬东宁县域经济的人文精神,开辟东宁城市文化建设的新境界,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喜剧性矛盾最基本的结构特征在于它的自我“背反性”,构成喜剧性矛盾的两种因素相互背离、南辕北辙、恰成反对,因而形成一种自我拆解的离心力。由此出发,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角度,阐明了这种“背反性”矛盾的结构形态及其发展变异:1.由“假象与本质背反”到“自我与本我背反”;2.由“自我言行背反”到“灵与肉的背反”;3.由“行为与目的背反”到“悖论性的生存”;4.由“效果与动机背反”到“历史的嘲讽”。

  • 标签: 喜剧性矛盾 背反性结构形态 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