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对胆囊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对胆囊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方法:设计针对端粒酶RNA亚基模板序列并经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正义和随机序列寡核苷,并以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作对照,观察其对人胆囊癌细胞(GBC-SD)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作用以及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结果:反义寡核苷可有效地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并明显的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生长,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生长无明显作用.结论:硫代反义寡核苷(PS-ODN)对胆囊癌端粒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用并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胆囊肿瘤 端粒酶 寡核苷酸类 反义
  • 简介:目的:探索针对诱导性组织因子(TF)高表达的靶向抑制的方法,探讨针对TF启动子-247~-230区域的诱骗寡核苷对U937-PR9细胞中PML/RARα融合蛋白诱导的TF表达是否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诱骗寡核苷技术,模拟TF启动子-247~-230的序列.人工合成该片段的双链DNA.转染U937-PR9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转染效率并确定最佳电转浓度.通过实时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技术.比较转染前后加Zn“组与不加Zn^2+组的TF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10μmol/L电转浓度下能够实现高效转染.标记的寡核苷在细胞内能够稳定存在72h。未转染对照组中,加Zn^2+诱导后TF表达明显上升:转染组中.加Zn^2+诱导的TF表达水平与不加Zn^2+组几乎没有差异。结论:特异性诱骗寡核苷对TF诱导性高表达存在靶向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该方法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F高表达引发的并发症提供了靶向治疗的新思路。

  • 标签: 诱骗寡核苷酸 组织因子 PML RARα融合蛋白 U937-PR9
  • 简介:摘要目的遗传因素可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13个候选基因与抑郁症的关联,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抑郁症的遗传风险因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成人精神科和老年科住院的439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男性158例、女性281例,年龄为(29.84±14.91)岁;464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性196名、女性268名,年龄为(30.65±12.63)岁。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MALDI-TOF)质谱仪分析所有受检对象的13个候选基因20个位点。性别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年龄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LINK软件中“哈迪-温伯格”和“等位基因频率”程序用于分析哈迪-温伯格平衡与基因频率,采用PLINK软件中“标准病例/对照关联测试”、“Max(T)置换”和“Bonferroni多次测试校正”程序用于分析基因与疾病的关联。结果PLINK分析显示,Bonferroni校正前SCN2A rs17183814、ABCB1 rs1045642与CYP2C19*3 rs4986893、NAT2*5A rs1799929与抑郁症有关联(χ2=10.340,P=0.001;χ2=11.010, P=0.001;χ2=9.781,P=0.002;χ2=4.481,P=0.034)。以上位点在对照组中的较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2.07%、43.64%、2.59%和3.88%;病例组中较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43%、35.99%、5.47%和6.04%;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1.538、0.726、2.178和1.592。采用Max(T)置换程序经1 000 000次置换测试后上述4个位点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经验P值(EMP1)分别为0.002、0.001、0.003和0.042。Bonferroni校正后,只有SCN2A rs17183814、ABCB1 rs1045642与CYP2C19*3 rs4986893位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值分别为0.026、0.018和0.035。结论SCN2A rs17183814、ABCB1 rs1045642与CYP2C19*3 rs4986893位点与抑郁症易感性有关,其中SCN2A rs17183814与CYP2C19*3 rs4986893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而ABCB1 rs1045642的T等位基因可能为中国汉族人群抑郁症的保护因素。

  • 标签: 抑郁症 等位基因 风险因子 遗传学 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启动子序列单核多态性(SNPs)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SDHVD组成员(2012年2月至2016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SDHVD的患者)与285名健康对照组成员(同期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的SIRT1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统计分析。Sanger测序法检测SIRT1基因启动子序列SNPs;χ2、Logistic回归对SNPs进行基因型、等位基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Haploview 4.2软件对SNPs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SHEsis程序进行单倍型分析,凝胶迁移率变异实验(EMSA)分析SNPs对转录因子与SIRT1基因启动子相结合的影响,Transfac程序预测受多态性影响的与SIRT1基因启动子相结合的转录因子。结果rs3740051位点GG基因型与SDHV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校正年龄后,其致SDHVD效应是AA基因型的3.079倍(OR=3.079,95%CI:1.156~8.201,P=0.024)。SIRT1基因启动子中,5个SNPs位点间呈强连锁不平衡(均D′>0.8),共形成11种P<0.05的单倍型,其中*A**C、AA**C、*AG*C、AAG*C、AA*AC、*AGAC和AAGAC在SDHVD组中具有更高的频率(均P<0.05,OR>1,95%CI不包含1)。EMSA示正常序列探针与核蛋白所孵育出的结合条带较突变序列探针与核蛋白所孵育出的结合条带颜色深。结论rs3740051位点GG基因型与SDHVD具有相关性且可能是SDHVD发生的危险性基因型。单倍型AC(跨rs932658和rs2394443)可能是SDHVD发生的危险性单倍型。rs3740051可能通过干扰FOXC蛋白与SIRT1基因启动子的结合影响SDHVD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凝胶迁移率变异实验
  • 简介:以3缩水甘油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玻璃基片表面进行硅烷化后,用下列4种方法组装手臂分子:①盐酸直接处理;②先用聚六乙二醇,然后用盐酸处理;③用乙二胺、戊二醛、乙醇胺和硼氢化钠分别处理;④用聚六乙二醇、乙二胺、戊二醛、乙醇胺和硼氢化钠分别处理.用XPS(X-ray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和测定接触角的方法对上述组装进行了表征,并用直接偶联荧光单体及合成20mer寡核苷与带荧光的互补探针杂交的方法对上述手臂分子的合成效率及杂交效率进行了考察.实验表明方法③组装的手臂分子得到的结果优于其他3种方法,证明了手臂分子的空间效应、亲水性等性质对寡核苷合成和杂交存在影响.

  • 标签: 手臂分子 组装 寡核苷酸 合成 杂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鸟嘌呤核苷解离抑制因子2(RhoGDI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60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相邻的胰腺癌癌旁组织为对照组。检测RhoGDI2的表达,并对RhoGDI2的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RhoGDI2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中RhoGDI2表达的阳性率(76.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18,P=0.0127);胰腺癌组织中RhoGDI2的表达与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RhoGDI2在胰腺癌中呈高表达;胰腺癌中RhoGDI2的表达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病、转移和进展。

  • 标签: 胰腺癌 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 病理 进展 机制
  • 简介:研究寡核苷芯片的重复性与间隔臂(spacer)和探针长度之间的相关性.设计12条不同长度的带有不同spacer的探针,与749bp荧光标记靶序列杂交.扫描分析三次杂交结果,用Quantarray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随探针长度的延长,杂交信号的变异系数逐步降低.15mer的探针杂交的信号较弱,杂交不够稳定,重复性也相对较差.20mer、25mer、30mer的探针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spacer为15时变异系数最小.说明选择spacer为poly(dT)15的25mer和30mer的探针可以获得较好的重复性.

  • 标签: 间隔臂 探针长度 寡核苷酸芯片 相关性 杂交重复性 变异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负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反应与单核多态性(SNP)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wAMD患者103例10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9例(57.28%,59/103),女性44例(42.72%,44/103 );平均年龄(68.74±7.74)岁。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患眼BCVA,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同时检测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每月1次,连续3个月。初次治疗前,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质谱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 (IL-8)、补体C3基因(C3)、补体因子H (CFH)、肝脂肪酶(LIPC)、胆固醇脂蛋白转移酶(CETP)、三磷酸腺苷结合盒亚家族A成员1(ABCA1)、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去饱和基因簇(FADS1 )的SNP。按照基因频率将基因型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临床表型中各基因型分布的频率差异和基因型分布的Hardy-Weinberg平衡等定性数据比较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结果IL-8 rs4073突变型(TA+AA)患者中CRT有反应者较野生型(TT)少[比值比(OR)=0.310,95%可信区间(CI)0.106~ 0.910,P<0.05)。其中药物分层检验后,康柏西普治疗组中IL-8 rs4073位点TT基因型患者CRT无反应者占比更少(OR=0.179,95% CI =0.034~ 0.960,P=0.033)。LIPC rs2043085突变型(CT+TT)患者中BCVA提高≥0.2 logMAR单位者较野生型(CC)可能性更高(OR=3.031,95% CI 1.036~ 8.867,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16)。IL-8 rs4073、LIPC rs2043085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治疗前logMAR BCVA、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8 rs4073:Z=-0.198、-1.651,P=0.843、0.099;LIPC rs2043085 :Z=-0.532、-0.152,P=0.595、0.879)。C3 rs 225066、CFH rs800292、CETP rs708272、ABCA1 rs1883025、FADS1 rs174547、LPL rs12678919与抗VEGF药物治疗反应无相关性。结论wAMD患者负荷抗VEGF药物治疗,IL-8 rs4073位点A基因型者可能对CRT反应性更差;LIPC rs2043085位点T基因型者可能对BCVA反应性相对更好。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 血管生成抑制剂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KT1基因rs2494739多态性位点与海南汉族和黎族人群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纳入汉族脑梗死143例及健康对照组197例,黎族脑梗死患者93例及健康对照组75例,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Snapshot技术进行rs2494739位点多态性检测,利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s2494739在汉、黎族人群中均存在CC、CT、TT 3种基因型,其中在汉族脑梗死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9.6%和20.3%、51.7%和51.8%、28.7%和27.9%,在黎族脑梗死和对照组中发生频率为19.3%和33.3%、45.2%和42.7%、35.5%和24.0%,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基因型CC在黎族健康人群中的检出率高于汉族健康人群(P<0.05),而在脑梗死病例中黎族与汉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显性遗传验证模型显示3种基因型在汉族试验组和对照组、黎族试验组和对照组样本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81、0.081)。进一步对黎族人群中各基因型的独立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基因型CC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试验组(P=0.039,OR=0.48,95%CI为0.237~0.970),等位基因T在黎族人群试验组中的分布频率(58.1%)高于对照组(45.3%)(P=0.020,OR=1.67,95%CI为1.082~2.576)。结论rs2494739多态性在海南汉族与黎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存在差异性,与海南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生发展无关,基因型CC是黎族人群脑梗死的保护因素,而等位基因T可能是黎族人群脑梗死的易感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多态性,单核苷酸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慢性乙肝治疗过程中核苷核苷类药物治疗产生的耐药性及患者反应

  • 标签: 核苷酸 核苷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苷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88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干扰素治疗,而观察组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身体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9.55%(9/44),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身体不良反应情况出现几率低于对照组,身体免疫恢复功能和活动情况均高于对照组,所以,观察组身体质量总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长期性炎患者采用核苷核苷类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身体机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免疫恢复,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 标签: 核苷酸类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疗效 身体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采取核苷以及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的长期性做一讨论。方法 现在核苷以及核苷类药物已经成为临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治疗的常见药物,普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属于肝损伤以及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治疗目的为最大化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本文对于以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接受核苷以及核苷类药物长时间治疗的必要性进行研究。结果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采取核苷以及核苷类药物长期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肝脏组织学、逆转肝硬化以及肝纤维化,降低肝细胞癌的出现。结论 临床中选择核苷以及核苷类药物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确切。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以及核苷酸类药物 长期性
  • 简介:目的探讨bcl-xl反义寡核苷(ASODN)在裸鼠人鼻咽癌移植瘤细胞中的吸收和分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CF和PPSC;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SODN在移植瘤细胞内的定位和分布。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ASODN组和ASODN/Lip组MCF值分别为0.22±0.25,1.76±0.56和2.04±0.67;PPSC的平均值分别为(1.30±0.40)%,(45.5±8.63)%和(50.6±4.75)%,后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ASODN组和ASODN/Lip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到ASODN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结论裸鼠移植瘤鼻咽癌细胞可有效地摄取ASODN,且ASODN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脂质体促进ASODN向细胞内转运,只是可能改变了ASODN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 标签: BCL-XL反义寡核苷酸 鼻咽癌 瘤细胞 癌移植 ASODN 脂质体
  • 简介:目的验证包载反雄激素受体基因三螺旋形成寡核苷(TFO)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子(TFO—NPs)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TFO—NPs并进行体外物化表征。将TFO—NPs、脂质体包载的TFO(TFO—Lip)和裸TFO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LNCaP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AR基因表达。结果TFO-NPs平均粒径128nm,载药量为1.02%,包封率为72.28%,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LNCaP细胞对TFO—NPs和TFO-Lip的摄取率显著高于裸TFO。TFO—NPs和TFO—Lip对LNCaP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4.5%±6.2%)和(50.6%±6.1%)显著高于裸TFO,(7.8%±0.8%)(均P〈0.05)。TFO—NPs和TFO—Lip处理组LNCaP细胞的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裸TFO处理组。TFO—NPs和TFO—Lip处理组的转染效率、细胞抑制率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成功制备了TFO—NPs,为反基因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基因载体。

  • 标签: 前列腺癌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粒 三螺旋形成寡聚核苷酸 雄激素受体
  • 简介:本研究探讨基因芯片在儿童白血病8种常见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采用多重巢式RT-PCR结合寡核苷芯片方法对84例临床收集的白血病标本进行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此芯片可以从患者骨髓样本RNA中准确检测到阳性参照序列以及与融合基因相对应的特异基因片段。84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中,31例(36.90%)具有8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包括te1/am11、e2a/pbx1、bcr/ablp190、bcr/ablp210、m11/af4、am11/eto、pm1/rarα、cbfβ/myh11。芯片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和RT—PCR方法相当。结论:采用多重巢式RT—PCR结合寡聚核苷芯片方法,可快速并同时筛选出8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为儿童白血病危险分层、治疗选择、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此种方法应用于筛查初治白血病儿童融合基因表达时优缺点并存,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融合基因 寡核苷酸芯片 RT—PCR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核翻译始动因子2-α激酶3(EIF2AK3)基因单核多态性(SNP)与生长激素缺乏症(GHD)之间的相关性及EIF2AK3基因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GHD患儿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04例GHD患儿及269名身高正常对照儿童的EIF2AK3基因的5个SNP位点rs1805165(G>T)、rs13045(A>G)、rs867529(C>G)、rs11684404(T>C)、rs6547787(T>G)进行基因分型,其中55例GHD患儿接受rhGH治疗,收集其治疗后随访的身高、体重,探讨EIF2AK3基因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GHD患儿,应用rhGH治疗后疗效的差异。结果(1)EIF2AK3基因的SNP位点rs13045和rs867529与GH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均P <0.05)。(2)经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EIF2AK3基因SNP位点rs1805165、rs13045、rs867529、rs11684404、rs6547787组成的单倍体型GACTG和GAGTT会增加GHD的发生风险,OR(95%CI)分别是2.05(1.33~3.17)、2.62(1.48~4.65)。而单倍体型GACTT和TGGCG会降低GHD的发生风险,OR(95%CI)分别是0.68(0.48~0.97)、0.36(0.23~0.57)。(3)分析rs13045和rs867529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疗效关系,发现应用rhGH治疗后rs13045的3种基因型之间身高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867529位点CG基因型与CC基因型相比,每30 d身高少增加0.099 cm(β=-0.099,95%CI -0.162~-0.018, P=0.016)。结论EIF2AK3基因SNP位点rs13045及rs867529与GH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经rhGH治疗GHD患儿EIF2AK3基因多态性位点rs867529的CG基因型与CC基因型相比,身高增长降低,EIF2AK3位点rs867529基因型与生长激素疗效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生长激素缺乏症 EIF2AK3基因 重组人生长激素 单倍体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表柔比星为基础方案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OCA2基因rs4778137单核多态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52例接受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多西他赛(EC-T方案)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检测化疗前外周静脉血OCA2基因rs4778137单核多态性。随访截至2017年4月,分析患者复发情况及无病生存(DFS)情况;分析不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Ki-67阳性指数患者中rs4778137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DFS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28~80个月),失访2例,复发26例。有随访结果的150例患者中,rs4778137基因型为CC型68例(45.33%),GC型47例(31.33%),GG型35例(23.33%)。是否复发患者N分期、HER2表达情况、ER/PR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9、6.08、6.05,P值分别为0.016、0.014、0.014)。150例乳腺癌患者5年DFS率为82.2%,rs4778137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P=0.167);Cox回归分析显示,N分期、ER/PR表达情况均为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71例ER/PR阴性患者中,rs4778137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30);79例ER/PR阳性患者、60例HER2阳性患者、90例HER2阴性患者、118例Ki-67阳性指数>14%患者和32例Ki-67阳性指数≤14%患者中,rs4778137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R/PR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以表柔比星为基础方案化疗后DFS与OCA2基因rs4778137单核多态性有关,其中rs4778137位点GG基因型患者的预后更好。

  • 标签: 乳腺肿瘤 多态性,单核苷酸 OCA2基因 表柔比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