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份到2013年9月份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单用西医治疗,实验组实施中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实验组的动脉压、尿量以及心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中西医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护理手段对创伤截瘫尿潴留病人排尿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尿术及间歇导尿术,任其自然恢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穴位按压法。观察两组病人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拔除尿管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26.08±6.99)天,对照组拔除尿管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63.08±20.35)天,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发生尿路感染3例,感染率为6.0%,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28例,感染率为56.0%,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65.42±9.56)ml,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92.31±8.47)ml,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实施膀胱功能训练,结合穴位按压方法,可尽早地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减少保留导尿时间,进而减少泌尿系感染及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脊髓损伤 尿潴留 穴位按压 综合护理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前后的治疗工作中创伤骨折病人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012~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286例创伤骨折患者进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测定,设为观察组,同期抽取2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进行比照,评估两组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是(31.07±3.41)s,较之手术前的(19.88±1.74)s有显著性提高(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的(30.22±3.53)s相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创伤骨折后患者往往有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降低的情况,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和尽早治疗来加以控制,以免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术后再出血等状况,从而增加医院单位救治工作的难度。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手术前后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 简介:摘要探讨灌注法静脉留置针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中的效果。对我院5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抢救中采用灌注法静脉留置针的总结。穿刺成功率达96%。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首选灌注法留置套管针。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静脉留置针 充盈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观察和了解颅脑损伤后下丘脑垂体功能情况,分析和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素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1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对象,1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通过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的垂体前叶激素、甲状腺功能和生殖激素的改变情况,根据患者的GCS评分分析颅脑创伤严重程度与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程度不同患者血清中COR、T3和ACT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SH水平表现为颅脑损伤越重,TSH水平越低,轻型、中型和重型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脑创伤患者通过监测其下丘脑垂体释放激素的改变情况可作为观察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颅脑创伤 下丘脑垂体功能 激素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对1例左股骨干骨折年轻手术患者静脉滴注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及时予以吸氧、心电监护、补液、静注抗过敏、抗休克药物等处理,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后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稳定。讨论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过敏反应时立即停药,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判断手术是否继续进行。

  • 标签: 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内服、熏洗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创伤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2008年来膝关节创伤滑膜炎病例,给予“化瘀利浊方”内服、外用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治疗的120例临床资料。结果治愈96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结论中药内服、熏洗配合手法治疗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内滑膜环境,促进炎症消退,积液吸收,比常见保守治疗时间缩短,部分病例避免手术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内服 熏洗 手法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轻度创伤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30例轻度创伤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患者为对象。结合患者的伤情选择合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治疗优良例数有22例,占73.3%。并发症包括了骨折固定失败、创伤关节炎、异位骨化,共5例,占16.7%。结论轻度创伤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患者在临床上需要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并结合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轻度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 骨头骨折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时不同比例的血浆和红细胞对创伤失血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126例创伤失血患者需大量输血救治的临床资料。结果输血后低比例组APTT、PT-INR明显高于高比例组及中比例组;输血后低比例组Plt明显低于高比例组级中比例组;生存时间比较,高比例组明显高于低比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量输血时,较高比例地输注血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

  • 标签: 大量输血 不同比例 创伤性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髋关节创伤骨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关节松动2例、感染1例,不良反发生率为12.5%,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有效,对提高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快速成分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30例出血量3000ml-4500ml的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后早期、快速静脉推注红细胞悬液200-400ml及多条静脉通道成分输血输液。结果30例患者经早期快速静脉推注红细胞悬及多条静脉通道成分输血输液后抢救成功,其中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抢救后行次全子宫切除,1例患者转送上级医院行子宫动脉介入治疗。29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患者因产后出血5小时入院输血而引起席汗氏症。结论产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应早期快速纠正休克,重症出血者应早期快速输血以抢救患者生命,保证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深静脉置管 静脉推注 红细胞悬液 成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中创伤应激反应强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切口≥15cm)的女性患者50例,ASA分级I-Ⅱ级,年龄35~65岁。术前1d测定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异丙酚-瑞芬太尼-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于人室后平静l0min时(基础状态)、气管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10min、切皮前即刻、切皮后1分钟、术中30min、1h、2h及关腹时、术毕11个时间点记录MAP和HR,并于相应时点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人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计算相应时间点前后MAP、HR及血浆NE浓度的差值。术前痛阈、耐痛阈与各相应时间点前后MAP、HR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人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的差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各相应时间点前后的MAP、HR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人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的差值与痛阈无相关性(P>0.05)。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前后和关腹前后MAP的差值(r=-0.714,r=-0.641,r=-0.741,P<0.05),HR的差值(r=-0.558,r=-0.708,r=-0.628,P<0.05),血浆NA的差值(r=-0.794,r=-0.720,r=-0.676,P<0.05)与耐痛阈呈负相关;与基础值比较,术中半小时、术中1小时和术中2小时血浆COR浓度的差值(r=-0.757,r=-0.858,r=-0.747,P<0.05)与耐痛阈呈负相关;与基础值比较,术中1小时、术中2小时血浆SOD的差值(r=-0.591,r=-0.768,P<0.05)),MDA浓度的差值(r=-0.786,r=-0.671,P<0.05)与耐痛阈呈负相关。结论全身麻醉患者术前耐痛阈与术中创伤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痛阈与术中创伤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强度无相关。

  • 标签: 应激反应 疼痛敏感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在髋关节创伤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髋关节创伤骨关节炎患者58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手术前对比,我们发现手术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VAS评分明显下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髋关节创伤骨关节炎具有满意的疗效,可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创伤性骨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未婚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者临床分析。方法选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未婚异位妊娠共243例,其中伴失血性休克59例,随机分为两组,行腹腔镜手术组32例,开腹手术组27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发热、住院天数、术后肛门排气、离床活动时间、术后是否使用镇痛剂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腹腔镜治疗未婚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是安全的,且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 标签: 未婚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腹腔镜
  • 简介:目的研究模拟野战条件下,在新型野战伤病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创伤假性动脉瘤犬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颈动脉创伤假性动脉瘤犬模型(n=4),在新型野战伤病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应用覆膜支架对其进行血管重建,术后30min、1周复查脑动脉造影,观察颈动脉通畅情况、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结果实验犬均存活,术后30min脑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创伤假性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术后1周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创伤假性动脉瘤无再通,供血动脉无闭塞,无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结论在野战条件下,使用新型野战伤病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创伤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

  • 标签: 微创介入方舱 动脉瘤 假性 颈动脉损伤 覆膜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休克患者的麻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休克患者126例,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全麻效果满意率较高。结论应根据创伤部位、手术性质和范围及患者休克程度选用麻醉方式,但总的原则是以患者安全为重。

  • 标签: 休克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或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急腹症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病人中感染性休克占54.3%(38/70),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出血性休克占45.7%(32/70),多为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抗休克治疗后,63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76.2%,(48/63),非手术治疗7例,均死亡,本组70例总病死率为34.3%(24/70),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8例,发生率为25.7%,其中感染性休克12例,占31.6%,失血性休克4例,占12.5%,多发生在秉承的1-3天,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发生率为18.6%。结论外科急腹症合并休克时应首先积极抗休克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可以早期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并降低其病死率。

  • 标签: 急腹症 休克 手术治疗 器官功能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护理,34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外科休克 患者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