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是一类中等大小、有包膜的DNA病毒,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已发现的超过100种的疱疹病毒中,仅有8种能够感染人类,被称为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HHV)。HHV呈全球性分布,在一生中约90%的人会被感染,导致皮肤、黏膜以及神经组织受到轻重不一的影响。现就8种HH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布做简要综述。

  • 标签: 人类疱疹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荧光探针在大鼠肝癌血供分子影像中的应用,为肝癌的双血供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二乙基亚硝胺化学诱导法建立12只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15周时行磁共振扫描、切取肝组织行病理切片;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应用不同的纳米荧光探针,观测肝癌组织血供的分子影像,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结果12只大鼠13~14周时死亡4只,15周时存活率为66.67%,成瘤率100%。病理切片符合肝细胞性肝癌征象;分子荧光成像在动脉时癌结节5,6-二氯-3,4-二氢-2(1H)-亚胺喹唑啉-3-乙酸乙酯氢溴酸盐(DiI)荧光强度[(2.99±0.41)×107]高于周围肝组织[(1.06±0.22)×107,t=-9.410,P<0.05];而在门静脉时癌结节Alexa fluor 647荧光强度[(1.30±0.29)×107]低于周围肝组织[(2.76±0.38)×107,t=7.480,P<0.05],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玻片扫描提示肝癌结节动脉血供高于周围肝组织,而肝癌结节实质及周围均存在门静脉供血,以周围为著。结论二乙基亚硝胺诱导法可建立成熟稳定的肝硬化肝癌模型,纳米荧光探针在微观水平观测到肝癌组织为动静脉复合血供。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分子影像
  • 简介:摘要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安全地应用靶向药物,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根据相关临床研究及用药经验,历经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 标签: 癌,肝细胞 靶向治疗 合理应用 安全管理 共识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占恶性脑瘤的80%。胶质瘤的常规治疗是手术切除后辅以替莫唑胺化疗,但会逐渐出现耐药情况,造成患者预后不良。小檗碱是提取自黄连的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通过控制不同的分子和细胞途径,在胶质瘤中发挥其抑制肿瘤生长等药理作用。现就小檗碱在治疗胶质瘤方面的应用以及具体分子机制领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小檗碱 脑肿瘤 MAP激酶信号系统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在过去十几年中,关于气体分子的知识有了显著而迅速的增长。气体吸入作为疾病治疗的新手段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大量的研究证明,氢分子对多种疾病均有保护作用,如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消化系统的脂肪肝、肝癌、胰腺炎、小肠疾病,其他系统的糖尿病、脓毒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目前临床试验众多,本综述就氢分子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方便读者清晰简明地理解氢分子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氢分子 呼吸系统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alic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Halic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通过摇菌培养和稀释菌落计数法检测Halic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时间-杀菌曲线;通过微量棋盘稀释法检测Halicin与常用抗菌药物的联合抗菌作用;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Halic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通过红细胞溶血试验初步检测Halicin对红细胞的毒性;最后,通过小鼠皮肤脓肿模型,取脓肿周围皮肤组织研磨稀释菌落计数。采用t检验比较Halicin的体内抗菌效果。结果Halic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2~4 mg/L。Halicin 16 mg/L处理8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菌落数下降5.5×106 CFU/ml(t=73,P<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性。Halicin和氨苄西林联用时,表现为协同抗菌作用,其分级抑菌浓度指数为0.5。Halicin的浓度为4倍最低抑菌浓度时,可以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使其生物膜总量(A570)从(2.89±0.09)减少到(1.35±0.17)(t=11.12,P<0.05),但对已形成的生物膜无显著清除效果。Halicin对红细胞几乎无溶血活性,即使当Halicin的浓度为128 mg/L,其溶血率仍低于10%。体内实验表明,20 mg/kg Halicin可使细菌数量下降3.0×107 CFU/ml。结论Halicin对金黄色葡萄球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无明显的溶血毒性。

  • 标签: 葡萄球菌,金黄色 抑菌 分级抑菌浓度指数 生物膜 溶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浓度草酸刺激对人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rterial endothelial cells,HAECs)的损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按照是否用草酸干预将HAECs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用30、100、200、300 μmol/L浓度草酸干预细胞不同的时间。采用MTT比色法检测HAECs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荧光检测技术检测细胞内钙含量;Western印迹、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阴离子转运体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草酸(100、200、300 μmol/L)干预可显著抑制HAECs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高浓度草酸(100、200、300 μmol/L)干预48 h后,HAECs胞内钙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分别P<0.05、P<0.001、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200 μmol/L草酸干预24 h后细胞S期占比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Western印迹、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草酸干预24 h后细胞阴离子转运体相关蛋白slc26a1、slc26a5、slc26a11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调(均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草酸干预24 h后,细胞的p-JAK2和p-STA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浓度草酸可能通过转运体slc26a1、slc26a5、slc26a11进入HAECs发挥抑制内皮增殖、升高细胞内钙含量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草酸可能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尿毒症毒素之一。

  • 标签: 草酸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草酸转运体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预铺反粘防水卷材新技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讲解了预铺反粘防水施工要点,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对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并对新型填料的种类、形貌、性能、导电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可以预测,在今后的研究生产中,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模型建立及导电机理的深入研究将成为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开发的关键。

  • 标签: 导电机理 导电高分子 电子电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肠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例SMARCA4缺失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二代测序,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5岁和69岁。肿瘤位于升结肠和回肠,最大径5 cm和2.5 cm。镜下观察:例1上皮样肿瘤细胞具有黏附性,呈条索状、巢状及实性生长,局灶出现腺腔结构及黏液样基质。例2肿瘤细胞缺乏黏附性,弥漫成片分布,部分肿瘤细胞呈横纹肌样特征,部分呈梭形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例1肿瘤细胞弥漫强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例2肿瘤细胞弥漫强表达波形蛋白,部分呈核旁球状染色。2例肿瘤细胞SMARCA4完全核缺失表达。二代测序例1检测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TP53基因突变,例2检测到SMARCA4基因突变。结论SMARCA4缺失肠癌是肠癌的一组特殊亚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临床过程呈现高度侵袭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存在可导致肿瘤发生与发展的驱动基因突变,包括EGFR、ALK、ROS1、KRAS、c-MET、HER2、RET、NTRK、PIK3A等,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模式已经从基于组织病理分型的传统化疗、放疗,发展到基于分子病理分型、个体化的分子靶向治疗模式。分子靶向治疗相较传统治疗方式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目前已成为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改变了晚期NSCLC的治疗模式。本文针对NSCLC驱动基因及最新研发的靶向药物阐述NSCLC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分子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
  • 简介:摘要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其所在组织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在体研究肿瘤细胞与TM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癌症发生发展、研发肿瘤精准诊断新技术以及开发有效抑制肿瘤新策略的迫切需求。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着眼于生物过程的分子水平变化,对早期TME中分子改变及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已研制出多种针对TME响应的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这类探针可在复杂TME中的某些特定刺激下,使含氟小分子核团暴露,19F-MR信号明显增强。利用探针这一环境响应特性,结合19F-MR成像,可在分子水平早期可视化TME中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为实现肿瘤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有利支持。该综述从基础及临床研究需求出发,对已研发的TME响应型纳米分子成像探针展开评述,以期为新型纳米探针的设计、制备及临床转化提供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分子影像学 纳米分子成像探针 19氟 磁共振成像 智能环境响应
  • 简介: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软组织肿瘤新类型被发现。有些肿瘤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点但分子遗传学特征不同;有些肿瘤则是组织学起源相同但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学特征;还有一些肿瘤表现为分子遗传学特征相同但组织学起源不同。作为病理医师,应该熟悉、了解这些新类型,但也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其分子遗传学改变,对于那些没有相应靶向药物或者不影响治疗方案选择的基因改变,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治疗上的延误。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醇俗称酒精,其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作为白酒勾兑、香精、燃料、饮料等制造原料,在生物学中可以作为溶剂、萃取剂等,并且在医疗消毒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乙醇应用与其分子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分子结合能密不可分。本文借助软件materials studio,对乙醇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乙醇分子结合能以及乙醇电子结构计算从而对乙醇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乙醇 几何结构 结合能 电子结构
  • 简介:摘要:本科教育阶段专业英语一般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既是对前面普通英语学习的延续,又直接帮助学生在大四毕业设计期间查找和阅读英文文献及论文写作,而且对于深造的学生来讲,研究生复试环节中专业外语是一项重要的考察内容。因此,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不仅对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科技动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他们在将来的深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作者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所见和所思,针对我校本科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和英语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针对专业英语教学尝试做了一些改革,希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就我校高分子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分析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 标签: 化学专业英语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 简介:摘要:MHC不仅与移值排斥反应有关, 而且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 所以具有很重要的免疫学意义。在诺贝尔奖一百多年的历史里,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多次光顾免疫学领域,其中MHC分子更是一个多次出现的分子,本文将讲述获得了诺奖的一些关于MHC分子的研究工作及MHC现在的一些应用。

  • 标签: MHC HLA 诺贝尔奖 器官移植 免疫排斥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的完全切除目前仍依赖于术中视诊、触诊和冰冻病理检查。在邻近重要结构的部位实现阴性切缘通常是有困难的,而头颈部肿瘤切缘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预后差。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imaging,FMI)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可实现肿瘤的术中可视化,帮助外科医生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推动手术领域向前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讨论FMI引导手术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增强高分子材料是一种特殊的多相体系,其基体相与增强相的化学结构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因其界面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与粘结强度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也非常有利于材料的回收利用。本文总结了自增强高分子材料的一系列制备方法,并将其分为非原位成型法与原位成型法,具体包括纤维热压法、绷紧纤维过热法、薄膜嵌入热压法、口模拉伸、辊筒拉伸和旋转挤出法等成型方法,并着重介绍其制备工艺及存在的缺陷。最后对自增强高分子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自增强 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缺陷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对PET-MR设备的配置分析,简单介绍此种诊断设备,阐述设备PET-MR的基本配置标准以及设备选型。进一步以设备优化实例研讨设备优化的可行性与设备的实际改良成效。

  • 标签: PET-MR 配置要求 外壳 扫描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影像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中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40例乳腺癌患者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瘤周水肿、是否伴有腋窝肿大淋巴结等MRI表现特征,通过交叉列联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影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病变的大小(C=0.197,P=0.021)、形态(C=0.247,P=0.015)、强化方式(C=0.251,P=0.012)、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C=0.253,P=0.011)及腋窝肿大淋巴结出现率(C=0.189,P=0.029)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uminal A型乳腺癌常表现为≤2 cm(70%)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66%);Luminal B型乳腺癌TIC曲线多为Ⅲ型(81.3%);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非肿块型所占比例较高(41.7%),且具有较高的腋窝肿大淋巴结出现率(50%);三阴性乳腺癌多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84%)及环状强化(64%)。瘤周水肿见于52%的三阴性乳腺癌及45.8%的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其比例明显高于Luminal A型(18%)及Luminal B型(25%)乳腺癌,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边界(C=0.195,P=0.141)、BPE(C=0.158,P=0.720)与其分子亚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乳腺癌MRI表现特征可初步预测其分子亚型,有利于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分子亚型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