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康复机器手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对脑卒中患者 手部抓握功能 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现随机 选取 201 6 年 1 1 月至 201 7 年 11 月 我院收治 的 患者共 80 例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40 例、实验组 40 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常规实物抓握训练 ,实验组在进行常规实物抓握训练的基础上增加 康复机器手 辅助的实物抓握强化训练。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 比对, 分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95.0%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77.5% ,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康复机器手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能够对 脑卒中患者 手部抓握功能 有很好的 治疗效果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康复机器手 任务导向训练 脑卒中 手部抓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日常生活活动(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自行锻炼,实验组则增加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45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UE)和Brunnstrom分期量表评定上肢功能,另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其ADL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45.19±5.62)分和(71.55±6.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肢Brunnstrom分期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Brunnstrom分期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其疗效亦优于单纯的常规作业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动作分析 任务导向性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卒中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成研究组(41例)及参照组(41例),对参照组患者单独实施任务导向训练干预,研究组则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观察两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取得的Berg及FMA量表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TUC时间)和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KFAROM)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Berg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Berg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运用不同方法干预后,干预组的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也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但对改善患者下肢平衡方面并不理想。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卒中 康复 导向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直接效应与持续效应。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湖州市社区符合入组标准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2名,按照1∶1分配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6名。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项目,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10周的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采用连线测试A-B、Stroop色词干扰测验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分别在基线、干预10周及随访3个月时收集两组被试相关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在3个时间点结局指标评价得分的组间、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结果干预组在基线(T0)、干预10周(T1)及随访3个月(T2)MoCA得分分别为(19.09±1.98)分,(21.09±1.41)分和(21.11±1.27)分,对照组3个时间点MoCA得分分别为(18.24±2.22)分,(18.57±1.86)分和(18.07±1.90)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在T1及T2时间点的整体认知功能有所改善(P<0.05);此外,干预组在T1、T2时间点的连线测试A-B、Stroop色词干扰测验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连线测验A-B、Stroop色词干扰测验、MoCA等各项指标的组间、时间效应及组间-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9.245~196.457,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在提高干预组被试认知功能各指标上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且持续效应显著(F=2.757~201.829,P<0.05);训练期间,干预组依从率为87.4%,且无不良事件。结论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可为社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管理提供一套规范化、流程化的护理干预方案。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训练 执行功能 直接效应 持续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下肢康复机器人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对脑卒中患者 步行能力 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现随机 选取 201 6 年 9 月至 201 7 年 9 月 我院收治 的 患者共 66 例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33 例、实验组 33 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单一的 任务导向训练 ,实验组在进行 任务导向训练 的基础上增加 下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 比对, 分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93.93%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78.78% ,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能够对 脑卒中患者 步行能力 有很好的 治疗效果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步行能力 任务导向训练 脑卒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双重任务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平衡能力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BS评分和步态分析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双重任务训练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儿童平衡能力和步态。

  • 标签: 常规康复治疗 双重任务训练 痉挛型脑瘫 平衡能力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双重任务训练护理措施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观察。方法: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组)。分别以常规康复护理与双重任务训练护理措施,比较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运动椭圆面积偏小,运动长度、BBS评分偏高,MBI评分偏高,(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双重任务训练护理可以提升他们在控制走路姿势和平衡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

  • 标签: 双重任务训练护理措施 脑卒中 异常步态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自1980年以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以下简称TBLT)渐渐从交际法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和一种新的趋势。TBLT首先出现在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时,由于众多语言学家,如David Nunan, Jane Willis, Peter Skehen等等的极力提倡,TBLT这种课堂教学法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在中国,新课标英语教学课本也开始第一次大力提倡TBLT。此后,TBLT被广泛地运用于小学课堂乃至大学课堂。但是问题在于语言学家和英语教师在应用TBLT的时候,极少关注任务的设计,也就是TBLT的核心问题,甚至错误地理解任务的概念,从而把TBLT引向一个错误的方向。本文旨在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为需要用到TBLT的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标签: 设计,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英语语言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就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特点及设计原则进行了一些探索,并阐述了笔者结合Goforit教材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 标签: 任务型教学 特点 任务设计 原则
  • 简介:阅读理解旨在检测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测试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是通过不同的阅读任务实现的,阅读任务表现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任务既规定了测试中的问题,又体现了测试内容。为此,本文将对阅读理解测试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对阅读理解的任务进行归类,以探讨处理不同类型任务中相关问题的方法。

  • 标签: 阅读理解 内容 任务类型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B题为背景,研究"拍照赚钱"任务定价方案。首先分析任务未完成的原因,将四个城市分成12个类别;再根据任务经纬度、任务标价、任务完成情况,利用SPSS聚类将任务编号具体分类;其次利用SPSS进行逻辑回归,得到任务定价C与任务完成率p的定价公式,对不同类别的任务进行重新定价,使任务完成率达到近90%。

  • 标签: 拍照赚钱 SPSS 逻辑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丰富康复训练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双重任务下步态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TI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干预期间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改善脑功能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丰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对3组对象进行双重任务步行时步态测试、认知功能测试、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TIA患者步态各参数、总体认知功能、执行注意功能、P300潜伏期及波幅、血清BDNF浓度等指标与健康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步态各参数、总体认知功能、执行注意功能、P300潜伏期[(334.08±17.32)ms]及波幅[(19.98±3.88)μV]、血清BDNF浓度[(17.31±2.11)ng/ml]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丰富康复训练能提高TIA患者双重任务步行时步态测试成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IA患者血清中BDNF浓度及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有关。

  • 标签: 丰富康复训练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步态障碍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在我康复中心的40例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及任务导向性训练疗法,治疗组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上肢痉挛改善情况,应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测试评估量表(FMFM量表)对患儿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MAS及FMFM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F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结合TOT可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任务导向性训练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瘫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偏瘫型脑瘫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共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MFM量表对上肢及手功能进行评定,使用量角器对腕背伸和拇指伸展主动活动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FM评分,腕背伸和拇指背伸的主动活动度均高于训练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FMFM评分,腕背伸和拇指背伸的主动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和上肢功能。

  • 标签: 偏瘫型脑瘫 功能性电刺激 任务导向性训练 手功能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88例脑卒中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将88例脑卒中分组,对照组44例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治疗后的AROM、FMA评分、sEMG值。结果观察组44例的有效率97.7%大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9.5%(P<0.05)。两组治疗前的AROM、FMA评分、sEMG值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44例治疗后的AROM、FMA评分、sEMG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腕背伸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常规康复治疗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卒中 上肢腕背伸功能
  • 简介:"别怕啊,小小,有爸爸在呢。""爸……"我抽泣起来。"嗨,你们,你们是来救我们的吗?"其中一个人也醒来了。爸爸转过脸对他说:"是的。""喂,醒醒,王远!有人救我们来了。"他又转过来向爸爸介绍,"我叫刘胖!"

  • 标签: 语言 触手 岩石 石头 首领 地球
  • 简介:现行的任务型英语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受、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整体参与、相互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的调整,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是否有深度,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否足够准确,体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置。只要设置了一个好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基本上就完成了一半,只要有适当的教学任务,学生对教学内容就会有兴趣,学习起来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如何设置教学任务,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教学研究。教师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既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方法有充分的了解,结合各种有利的因素,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去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出教学任务,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呢?一、日常生活型任务日常生活型学习任务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任务,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方式熟悉,操作起来非常容易,操练起来得心应手,学习劲头自然会高涨。例如在学习PEP教材(下面...

  • 标签: 教学任务 设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