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手法催与催汤联合应用对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接收的15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乳房护理,研究组进行、催汤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乳房肿痛评分(2.62±1.13)分、胀痛缓解时长(2.32±0.74)d、泌量(2.91±0.42)分、泌时间(28.72±3.76)h,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满意度97.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汤配合手法催与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症状,缩短胀痛时长,加大泌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穴位按摩 催乳汤 手法催乳 乳汁分泌
  • 作者: 杨桂彬 胡伏莲 成虹 高文 盛剑秋 张振玉 杜奕奇 左秀丽 李岩 陈烨 王邦茂 赵子涵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18期
  • 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49,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34,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北京 100700,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南京 210006,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43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科,济南 2500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科,沈阳 11080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消化科,广州 510515,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天津 30005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散联合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根除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全国9个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并诊断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的H. pylori阳性患者共497例,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3组,进行H. pylori初次根除治疗。A组采用布拉氏酵母散+三联疗法(10 d后继续仅予布拉氏酵母至14 d);B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10 d);C组采用三联疗法(10 d)。患者均在第44天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分别观察H. pylori根除率、第14及44天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纳入的497例患者中,男229例,女268例,年龄18~69(46.1±11.8)岁,共472例(A组158例、B组159例、C组155例)完成试验。意向性(ITT)分析:A组H. pylori根除率为77.8%(126/162),B组为80.1%(137/171),C组为65.2%(107/164)。符合方案集(PP)分析:A组根除率为79.7%(126/158),B组为86.2%(137/159),C组为69.0%(107/155)。三组间ITT及PP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TT:χ2=11.14,P<0.01;PP:χ2=13.86,P<0.01)。各组两两比较,ITT及PP分析A、B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第14天时,A、B组嗳气症状评分缓解程度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44天时,A组腹胀、嗳气症状评分缓解程度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纳入本研究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A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散联合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对NUD患者初次H. pylori治疗具有较好的根除效果,并在症状缓解上有优势,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安全性。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布拉氏酵母菌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老年人消化道溃疡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消化道溃疡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新液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双歧杆菌、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患者肠道群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62%)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88.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3、7.25,均P <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消化球菌、真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肠球菌、肠杆菌、小梭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4、6.50、6.33、7.16、3.21、3.24、6.98,均P < 0.05)。联合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5.09±0.85)ng/L]、白细胞介素17(IL-17)[(6.13±1.27)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干扰素γ(IFN-γ)[(25.95±3.67)ng/L]、前列腺素E2(PGE2)[(20.06±0.92)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8、7.28、8.19、9.10,均P < 0.001)。结论双歧杆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老年人消化道溃疡效果明显,可调整肠道群,改善患者炎性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肠杆菌科 炎症趋化因子类 疗效比较研究 老年人 双歧杆菌 康复新液
  • 作者: 胡燕 余晓丹 毛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营养与健康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上海 200127,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人是成分复杂且高度可变的生物液体,对婴儿肠道成熟、免疫功能、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人乳中“营养”和“非营养”成分的研究现状及检测方法,以帮助医生深入认识母乳喂养优点、纠正临床工作中人成分检测的误区;同时建议未来以“生物系统”观念研究人的健康效应,促进特定功能人成分的临床转化。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后缺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针刺和自拟通汤加减的联合治疗,探究其成效。方法:在2018年9月~2022年5月期间,邀请80名产后缺产妇参与本次两组随机对照实验,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自拟通入汤加减治疗和自拟通汤加减治疗联合针刺疗法。通过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泌评分等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泌评分中的各项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达到了P小于0.05的标准。结论:将针刺与自拟通汤加减联合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缺症状,缓解产妇中医症状。

  • 标签: 针刺 自拟通乳汤 产后缺乳
  • 简介:【摘要】目的: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实施催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1月,止于2022年7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我院实施分娩产妇,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产妇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用于实验组,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产妇产后泌量,实验组产妇产后24-72h泌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催时间和效果,实验组产妇通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催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护理,能够优化催效果,避免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

  • 标签: 催乳通乳 生物刺激反馈仪 按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后缺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针刺和自拟通汤加减的联合治疗,探究其成效。方法:在2018年9月~2022年5月期间,邀请80名产后缺产妇参与本次两组随机对照实验,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自拟通入汤加减治疗和自拟通汤加减治疗联合针刺疗法。通过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泌评分等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泌评分中的各项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达到了P小于0.05的标准。结论:将针刺与自拟通汤加减联合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缺症状,缓解产妇中医症状。

  • 标签: 针刺 自拟通乳汤 产后缺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主题墙面环境作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结合,我们应如何让它为幼儿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环境 主题墙环境 原则
  • 简介:摘要:“教育”让幼儿园科学教育更彰显“”力。本文从“教育”融入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意义入手,详细论述了“教育”让幼儿园科学教育彰显“”力的相关策略。

  • 标签: 陈鹤琴“活教育” 幼儿园 科学教育 彰显 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四种常见外排泵抑制剂对克拉霉素(CLA)抗脓肿分枝杆菌体外最低抑浓度的影响,探讨药物外排泵在脓肿分枝杆菌对CLA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本研究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纳入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60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选择四种常见外排泵抑制剂:氰化羰基-3-氯苯腙(CCCP)、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维拉帕米(VP)和利血平(RSP),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CLA对上述菌株的体外最低抑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比较有无外排泵抑制剂作用时,CLA抗菌的MIC改变情况;对脓肿分枝杆菌的CLA耐药相关基因erm(41)和rrl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分析外排泵抑制剂对MIC的影响与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与否及突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CCP、DCC、VP和RSP均能降低CLA抗脓肿分枝杆菌的MIC,但RSP作用效果弱于其他三种外排泵抑制剂。60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包含10株CLA耐药菌株,其中7株发生rrl基因突变。光滑表型分离株的CLA耐药率(21.2%和66.7%)高于粗糙表型分离株的CLA耐药率(11.1%和51.9%)。当CLA药敏孵育时间为3 d时,外排泵抑制剂对CLA耐药菌株的MIC影响较大,均可使约50%菌株的MIC降低2倍以上,且相较于发生rrl基因突变的菌株,外排泵抑制剂对未发生rrl基因突变菌株的MIC影响更大;当CLA药敏孵育时间为14 d时,有24株携带erm(41)基因T28序列型的脓肿亚种分枝杆菌发生诱导耐药,随着诱导耐药的发生,外排泵抑制剂对CLAMIC影响减小。外排泵抑制剂对不同表型分离株的CLAMIC水平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排泵参与脓肿分枝杆菌对CLA耐药过程,外排泵抑制剂可不同程度降低脓肿分枝杆菌对CLA的耐药水平。外排泵抑制剂的使用为脓肿分枝杆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脓肿分枝杆菌 克拉霉素 外排泵 外排泵抑制剂 最低抑菌浓度
  • 简介:摘要放疗为乳腺癌保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分割已成为全照射的首选剂量分割模式。瘤床补量可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推荐高危患者行瘤床序贯补量。随着适形调强放疗的广泛应用,瘤床同步补量提供了剂量学优势和实践便利。本文就乳腺癌保术后瘤床补量指征及瘤床同步补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特别关注全常规分割瘤床同步补量和全大分割瘤床同步补量的安全性及疗效,并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大分割瘤床同步补量的Ⅲ期随机临床研究。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保乳手术 瘤床序贯补量 瘤床同步补量
  • 简介:摘要:通过试验筛选出30%吡唑醚酯·腈唑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吡唑醚酯10%,腈唑20%,Ethylan NS 500LQ 5%,Ultrazine NA 2%,硅酸镁铝1%,黄原胶0.14%,乙二醇6%,XIAMETER ACP-1000 0.3%,苯甲酸钠0.2%,水补足至100%。

  • 标签: 悬浮剂 腈菌唑 吡唑醚菌酯 配方
  • 简介:摘要:游戏教育是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的效果非常的明显,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许多教师站在宏观视角,借助游戏化元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实现学前教育的有效改革及创新,保障每个幼儿都能够全程参与、自主探索。教师需要树立一定的游戏精神,关注对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逐步活跃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的参与能动性。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够在自主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实现良性成长及发展。

  • 标签: 活教育 活游戏 游戏精神 幼儿行为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Hp+)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以及对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Hp+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含铋剂四联”治疗;观察组除了对照组的“含铋剂四联”疗法之外,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每次2片,3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胃黏膜内镜分级评分、胃黏膜病理分级疗效、Hp根除率以及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内镜分级评分(胃黏膜炎症、炎症活动度、萎缩、肠上皮化生)[(1.31±0.18)分、(1.24±0.18)分、(1.15±0.16)分、(1.04±0.1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73±0.25)分、(1.59±0.21)分、(1.44±0.19)分、(1.30±0.18)分](t=3.67、3.80、4.17、4.52,均P < 0.01);观察组的胃黏膜病理分级疗效为94.23%(4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41/52)(χ2=4.04,P < 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 92.31%(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39/52)(χ2=4.50,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肠球菌的改善[(8.30±0.95)copies、(8.04±0.95)copies]明显优于对照组[(7.51±0.93)copies、(8.30±0.95)copies](t=4.02、3.75,均P < 0.01)。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治疗Hp+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改善肠道群水平。

  • 标签: 胃炎 幽门螺杆菌 药物疗法,联合 乳酸杆菌 肠球菌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猪类养殖业逐渐得到快速的发展,使得猪类行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对我国畜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猪类养殖过程中,母猪在产后容易出现无症的现象,会直接影响仔猪的健康生长,导致仔猪缺少足够的营养,这种情况下对母猪及仔猪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解决母猪产后无症的情况,作为中兽医需要进一步探究出有效的治疗方式,并针对母猪产后无症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利于提高母猪产后无症的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 标签: 中兽医 母猪 产后无乳症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