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治疗胆囊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9月—2019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治疗的25例胆囊息肉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手术完成情况、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单发息肉13例、多发息肉12例,单纯胆囊息肉13例、合并胆囊结石12例,息肉最大径0.2~1.5 cm。1例(4%)经胃开窗进入腹腔后,因腹腔严重黏连,探查未见胆囊,终止操作,手术失败;其余24例(96%)成功接受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治疗,手术时间(67.1±26.8)min(35~140 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4 d(2~5 d),无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0~23个月),无患者失访,无息肉复发,无金属夹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治疗胆囊息肉安全且短期疗效显著,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 标签: 内窥镜 胆囊息肉 保胆 微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对早期肺癌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亚肺叶切除逐渐受到胸外科医生的重视。但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实施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我院自2014年提出"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APL)"理念以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发展和总结,为早期肺癌亚肺叶切除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标签: 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在临床中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于 2016年 7月至 2018年 4月时段到我院治疗的 11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根据双盲法的分配法则进行分组,对照组( n=55)、观察组( n=55)。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与对比。 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以及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胆结石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6月之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 70例胆结石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 n=35)和对照组( n=35),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胆囊切除,实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对比两种手术方案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57%,少于对照组的 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胆结石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带给患者的损伤,加速恢复胃肠功能,缩短康复速度。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 开腹胆囊切除术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乳腺区段切除在治疗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4月 - 2019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行乳腺手术患者 88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后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将其分为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4 例 。研究组患者实施乳腺区段切除,对照组患者采 取传统手术治疗。比较 两组患者的疼痛时间、愈合时间、乳房外形良好率、病变组织完整切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评价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疼痛时间、愈合时间、乳房外形良好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病变组织完整切除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7.7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乳腺区段切除在治疗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 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乳腺区段切除术 乳腺疾病 应用 效果显著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学模型拟合精确的胰腺节段切除(CP)学习过程曲线,为更好地了解CP手术方式的练习过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同组医师在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施行的73例CP患者数据,按照时间排序标号。利用移动平均法(MAM)和累积求和法(CUSUM)精确分析学习曲线,并以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阶段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MAM和CUSUM拟合的学习曲线将CP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1~1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340 min,中位中出血量为400 ml;第2阶段(12~73例)中位手术时间为213 min,中位中出血量为1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个阶段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P度过11例的学习阶段后效果趋于稳定。外科医师在前11例CP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熟悉操作流程,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积累经验,才能更安全地度过学习阶段。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节段切除术 学习曲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循证依据的管理和护理措施,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再次入院率、医疗成本的原则下,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实现缩短住院时长、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一种加速康复理念。国内外学者已提出ERAS理念在多个临床专科的应用,但在泌尿外科手术,尤其是肾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本文概述ERAS在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现状并提出思考与展望。

  • 标签: 肾切除术 围手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青光眼患者按照复合式小梁切除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择患者为 90例,均为外院进修期间的接收的病人(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月), 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肺切除是中央型肺癌的一种治疗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组织需要切除一侧肺组织,其导致结果包括:(1)肺容积减少及肺通气换气量减少;(2)肺血管床减少及由此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加;(3)健侧肺门与纵隔移位及由此引起的肺通气,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4)与局部血供不良,术后低氧,局部张力增高等危险因素相关的气管残端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愈合不良,及可能出现的支气管胸膜瘘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瘘。这导致全肺切除相比较保留肺功能的肺切除术后并发症风险有所增加。但并不意味着要退而求其次,放弃其在肺癌治疗中其他手术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肿瘤学治疗效益。术前精准评估患者肿瘤与淋巴结情况及手术可切除性、心肺功能,挑选出能够最大程度获益于该手术方式的患者;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麻醉通气中造成的肺损伤,中避免膈神经、喉返神经、迷走神经肺支等神经损伤,降低如支气管残端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周围血供不良等引起残端或吻合口愈合的风险因素;优化术前、中、术后管理中的气道管理、呼吸机管理、液体管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肺支持、自主咳嗽、早期活动等。可能会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挥一种手术方式本身在肿瘤学治疗中带来的效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挤捏法皮下脂肪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皮下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手术切除治疗,实验组采用挤捏法皮下脂肪瘤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出血量、切口愈合面积、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整理分析。结果 手术后,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中出血量较少、切口愈合面积较小、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实验组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结论 挤捏法皮下脂肪瘤切除可有效增加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挤捏法 皮下脂肪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除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16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我院接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 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甲状腺患侧腺叶全切除,研究组为甲状腺全切除,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值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针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可优先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治疗,清除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术 甲状腺 微小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的患者 48 例 ,对其实施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 ,所有患者在术后 1 个月进行复查 ,观察疗效。结果:本组多例患者均在拆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护理对策 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在脾良性实体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行腹腔镜手术的脾脏良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PS组和腹腔镜下全脾切除(laparoscopic total splenectomy, LTS)组。结果4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LPS组21例,LTS组25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输血率、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术后第1天及1个月白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及第5天血小板计数、术后并发症(出血、发热、脾窝积液、胰瘘、静脉血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PS组术后第5天白细胞计数、术后1个月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均低于L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2.146,-2.089,χ2 =4.293,均P<0.05)。结论LPS能为脾脏良性实体肿瘤患者获益,符合精准外科发展理念。

  • 标签: 脾脏肿瘤 脾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技术应用于骨盆软骨肉瘤精准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技术手术的骨盆软骨肉瘤患者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34.00±1.41)岁(范围23~72岁)。47例为原发骨肿瘤,7例为复发骨肿瘤;肿瘤位于髂骨(Ⅰ区)15例,主要侵及髋臼(Ⅱ区)35例,耻骨(Ⅲ区)1例,侵及骶髂关节(Ⅳ区)3例。行穿刺活检45例(83.3%),切开活检4例(7.4%),5例未取活检,其中2例为多发骨软骨瘤恶变、2例为骨盆软骨肉瘤复发、1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骨盆恶性肿瘤。病理分级:Ⅰ级36例,Ⅱ级15例,Ⅲ级3例。计算机导航引导下按术前设计完成肿瘤切除手术,其中保肢49例(90.7%)、截肢5例(9.3%)。采用切除肿瘤标本大体外观和肿瘤最大径剖面检查评估肿瘤外科切除边界。分析术前肿瘤状况、性别、肿瘤分型、活检方式、肿瘤位置、截肢或保肢、不同外科切除边界患者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切除边界为广泛切除39例,边缘切除13例,囊内切除2例。52例(96.3%)按术前计划的外科切除边界完成手术,2例未完成。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00±93.34)个月(范围12~150个月)。存活45例,术后发生肺转移而死亡9例。局部骨与软组织复发8例(14.8%,8/54),其中保肢者复发7例(14.3%,7/49)、截肢者复发1例(20.0%,1/5)。不同外科切除边界患者局部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2,P=0.001);边缘切除复发的风险是广泛切除的8.222倍[95%CI(1.297,52.140)]。按美国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肢体功能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0.00%±4.71%(范围60.00%~100%)。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4.1%),其中感染7例(13.0%)、区及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3.7%)、伤口皮缘坏死延迟愈合4例(7.4%)。保肢49例中,复发后截肢2例,5例患者肿瘤巨大侵及血管、神经而选择了半骨盆截肢手术,最终保肢率77.8%(42/54)。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盆软骨肉瘤精准切除技术可行,有利于完成术前计划,提高肿瘤切除的准确性,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率并有效恢复肢体功能,其局部安全性不低于截肢

  • 标签: 软骨肉瘤 骨盆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胰体尾切除(LDP)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因不需要复杂的消化道重建,临床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几年国内外LDP相关的文献报道,总结LDP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胰体尾切除术 胰体尾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眼眶肿瘤切除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1-2020.1月内收治的 46例眼眶肿瘤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23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23例,采用精细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均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疼痛情况,(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眶肿瘤切除中采用精细化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疼痛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加快病情恢复,具有较强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眼眶肿瘤切除术 临床护理路径 精细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眼眶肿瘤切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2-2020.2月内收治的 36例眼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18例,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和观察组( 18例,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均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后焦虑感和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后焦虑感和抑郁程度。(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眶肿瘤切除中采用舒适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焦虑感以及抑郁程度,从而促进病情恢复,具有较强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眼眶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RAMPS)和传统胰体尾切除(CDP)治疗胰体尾导管腺癌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收治的304例胰体尾导管腺癌患者资料,男性176例,女性128例,平均年龄64.1岁(范围:39~85岁)。其中101例患者行RAMPS,203例行CDP。偏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M(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同时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平衡两组之间的差异后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经PSM后,RAMPS组和CDP组各81例患者。RAMPS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2.1%(26/81),无术后死亡。RAMPS组中位手术时间为[225(95)min],较CDP组[210(130)min]无延长(P=0.916)。RAMPS组中位肿瘤最大径[4.0(2.3)cm]与CDP组[4.5(2.2)c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RAMPS组T4期(胰腺癌AJCC分期第八版)患者占34.6%(28/81),与对照组39.5%(32/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4,P=0.902)。RAMPS组中位淋巴结获取数为[9(9)枚],较CDP组[10(11)枚]并无增加(P=0.992)。"1 mm"原则下RAMPS组后腹膜切缘阴性率为70.3%(52/74),高于对照组的53.6%(30/56)(χ2=3.817,P=0.044);总体R0切除率为44.6%(33/74),较对照组的37.5%(21/56)并未提高(χ2=0.663,P=0.474)。RAMPS组中位生存期为16.5个月,CDP组为25.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A19-9≥300 U/ml的患者行RAMPS手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6.0个月,CDP手术后为10.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RAMPS能增加"1 mm"原则下后腹膜切缘阴性率,可能提高总体R0切除率及淋巴结获取数。当术前CA19-9≥300 U/ml时,RAMPS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 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导管腺癌 并发症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