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成立85周年之际,学会编辑出版了以王晓民理事长为主编的上下两本图书,上册为《根深叶茂蔚然成荫——中国生理学人物记》,下册为《根深叶茂蔚然成荫——中国生理学团队记》。从本期开始,《生理通讯》将陆续转载,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生理学会 编辑出版 理事长
  • 简介:通过对舌多糖进行荧光标记,解决多糖本身缺少易于检测发光基团的难题,为进一步研究多糖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一种新型可靠的辅助手段。利用舌多糖还原性末端与罗丹明B活泼的氨基发生反应,形成舌多糖-罗丹明B复合物,再经流水透析和分子筛进一步纯化得到罗丹明B标记的舌多糖。对舌多糖与罗丹明B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进行了单因素考察。试验结果证明:罗丹明B可以有效的标记舌多糖,在反应时间24h、pH5、温度25℃的条件下标记效果最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罗丹明B标记舌多糖的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最终得到罗丹明B标记舌多糖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时间23.10h、温度25.83℃、pH5.23,预测标记后样品在552nm波长处的最大OD值为0.135。

  • 标签: 树舌多糖 罗丹明B 荧光标记
  • 简介:庭,国际知名真菌学家,1930年9月生于山西省原平市。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8年和1960年分别获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66—1967年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澳洲国立大学、英国诺屯翰大学研究及执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兼任香港中文大学海洋科学实验室主任、理学院院长、理工研究所所长。

  •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 实验室主任 院士 日本东京大学 台湾大学 博士学位
  • 简介:目的筛选中缅鼩微卫星分子标记,逐步填补中缅鼩特异性遗传标记的空白。方法建立中缅鼩基因小片段插入文库,利用5’端地高辛标记的(CA)15探针从约1500个菌落中选出36个阳性克隆。对这些克隆进行测序,发现其中15个含有重复序列,其中1个为重复克隆,1个因两端序列太短而不能设计引物。结果用Primer3软件设计13对引物。PCR结果,13对均有条带。退火温度分布在44~52℃之间。阳性克隆率为2.4%,微卫星克隆率为1%。结论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筛选鼩微卫星分子标记所得的微卫星克隆率,可达到传统放射性核素标记探针同等的效果,并可避免放射性危害。鼩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将为下一步进行基因组结构的分析、鼩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分子进化和标记辅助选择等提供大量的微卫星标记。

  • 标签: 树鼩 微卫星 分子标记
  • 简介:在以密阳46为母本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不育材料H236A,通过杂交和自交,确定其不育类型和不育度;通过碘染和徕卡荧光显微镜DM2500对成熟花粉粒观察,确定花粉粒性、败形态和时期。结果表明:H236A是胞质雄性不育,不育度达99.8%以上;花粉粒属典败型的达83.17%,圆败型占16.83%,没有染败型花粉粒,为单核期败。花粉粒败形态多种多样,有不规则形、梭形、圆形等。清晰观察到晚期小孢子细胞质定向移动形成细胞质桥现象。本文还讨论了成熟花粉粒败时期和败形态的划分。

  • 标签: 水稻(Oryzasativa L.) 胞质雄性不育 花粉粒 密阳46胞质
  • 简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微波辅助法提取舌胞内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对多糖抗炎活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极差分析确定了微波辅助法的最优工艺为微波处理10min、液料比40∶1、提取2次。按此工艺多糖提取率为24.92%,多糖得率和含量分别为188.3mg/g和78.47%。抗炎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舌胞内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2.16%、37.80%、27.97%,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舌胞内多糖高、中、低剂量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 标签: 树舌 胞内多糖 提取工艺 抗炎活性
  • 简介:采用化学发光法比较了灰花各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灰花子实体和菌丝体的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均有很好的清除作用,灰花菌丝体水提物(GFME)、灰花子实体水提物(GFE)、灰花子实体水提多糖(GFP)、灰花子实体碱提多糖(GFAP)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均小于1.0mg/mL,其他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也均小于3.0mg/mL。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仅GFME、GFMP、GFE有清除作用,其他的提取物清除作用很弱。

  • 标签: 灰树花提取物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 简介:目的采用临床分离的茄病镰刀菌感染鼩角膜,建立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鼩模型。方法茄病镰刀菌接种到沙保氏培养基,26℃培养箱培养7d,收集真菌混悬液,血细胞计数板调整孢子数量为1×10^10CFU/mL。清洁级鼩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对照组(n=10)。实验组用胰岛素针头(29G)将真菌孢子混悬液50μL注入角膜基中央,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50μL。通过前段照相、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病理组织学变化、感染角膜组织培养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真菌浸润范围、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水肿程度、菌丝数量均与时间呈正相关;炎性细胞浸润数量造模后第7天达到高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实验各时间点均可见菌丝平行于基质纤维生长;感染后角膜组织培养可见茄病镰刀菌生长;造模成功率为86%。结论采用基质注射茄病镰刀菌孢子的方法首次成功建立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鼩模型。

  • 标签: 树鼩 茄病镰刀菌 动物模型 真菌感染 角膜炎
  • 简介:通过查阅近30年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灰花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截至目前已从灰花中分离鉴定出主要多糖组分11个,甾类化合物21个,酚类化合物7个,以及醇类、酯类、酮类等其他多种化合物。灰花主要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免疫、抑菌等药理作用。本文为灰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 标签: 灰树花 化学成分 多糖 甾类 多酚
  • 简介:目的:研究夜香(CN)茎不同部位提取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CN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法对CN茎各个部位提取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结果显示CN95%乙醇和正丁醇部位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株BEL7404、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增殖,但CN乙酸乙酯和乙醚部位对上述2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结论:CN茎抗肿瘤成分主要富集在95%乙醇和正丁醇部位.

  • 标签: 夜香树茎 MTT 抗肿瘤作用
  • 简介:为研究肉鸡日粮中添加舌[Ganodermaapplanatum(Pers.exGray.)Pat.]发酵浸膏对肉鸡盲肠道微生物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225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即空白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中添加5mg/kg黄霉素)、3个剂量的GAC添加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7,3.15,6.29g/100g的GAC),每个处理3组重复,每组重复15只。试验期42d。结果表明:肉鸡21日龄时,各GAC添加组沙门氏菌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乳酸杆菌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盲肠乙酸、丙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6.29%GAC添加组盲肠丁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肉鸡42日龄时,1.57%和6.29%GAC添加组沙门氏菌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6.29%GAC添加组效果较好;各GAC添加组乳酸杆菌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1.57%与6.29%GAC添加组盲肠乙酸、丙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盲肠丁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GAC在肉鸡生长过程中可以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浓度,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的增殖,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

  • 标签: 树舌发酵浸膏 肉鸡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 简介:为了掌握小麦温光敏核雄性不育系雄性败发生的时期和类型,为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供依据,用涂抹压片法观察了其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在叶枕距-5cm左右、幼穗长5cm左右、孕穗前5-10d的时段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发育正常;叶枕距-2-1cm、幼穗长8cm左右、孕穗前4-5d到孕穗当天的时段处于减数分裂期,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叶枕距5cm左右、穗长9cm左右、孕穗后到抽穗前的时段处于小孢子发育期,小孢子能发育到单核靠边期,但此后就发育停滞,细胞质和核物质逐渐解体,不能被苏木精或碘液染色,出现败;发生败的高峰在小孢子单核晚期,败花粉的主要类型是圆败型。而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与常规对照品系相同,能形成正常可的三核花粉粒。

  • 标签: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光敏核雄性不育 败育 细胞学
  • 简介:以雄性不育1号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败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Z、GA3和IAA含量高于果肉利于枣种子早期发育。种子发育过程Z/GA3和Z/IAA持续下降,IAA/GA3在胚败的关键时期硬核期前后呈现双峰,且种子内的IAA/GA3大于果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胚败果实内Z、GA3和IAA含量及比值呈现出异常变化。早期胚败果实果肉Z、GA3和IAA含量高于含种胚的果肉,呈现较高水平的Z/GA3和Z/IAA及低水平的IAA/GA3。果实发育后期瘪种子中IAA、GA3和ABA亏缺,Z异常累积,Z/GA3异常升高。

  • 标签: 雄性不育 种质 胚败育 激素
  • 简介:目的对雌性Ju的麻醉,生殖器官解剖与卵母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为制备转基因Ju奠定基础,方法用1%的戊巴比妥钠(10^-3ml/g体重)肌内注射对Ju麻醉,比较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对雌性Ju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卵母细胞形态特征等进行观察。结果(1)在25-28℃,18-20℃下麻醉的持续时间分别为80min,130min;(2)雌性Ju的子宫为双角子宫,卵巢外有包膜;(3)卵母细胞富含色素,卵母细胞的透明带与质膜的韧性较山羊强,结论在25-28℃下,用1%的戊巴比妥钠(10^-3ml/g体重)对Ju麻醉时间比较适中,便于实验操作而且苏醒快,雌性Ju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卵母细胞形态特征观察表明,Ju的胚胎移植,转基因等实验操作与小鼠类似,但Ju的受精卵须进行离心处理。

  • 标签: 雌性树Ju 麻醉 生殖器官 解剖 实验动物 卵母细胞
  • 简介:以亚洲栽培稻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简称GLA)、粳稻品种辽粳944(简称944)、粳型亲籼系G2416.3(简称M12)与产于广东高州的普通野生稻(简称GP)配制6个正反交种间杂交组合,F1性研究的结果表明:GLA/GPF1与GP/GLAF1之间的花粉性(56.71%、56.15%)、胚囊性(42.10%、33.33%)和小穗性(33.66%、32.60%)差异较小;944/GPF1与GP/944F1之间的花粉性(79.01%、7.45%)、胚囊性(50.00%、27.28%)和小穗性(47.31%、17.59%)差异较大;M12/GPF1与GP/M12F1的花粉性(65.26%和49.55%)和小穗性(73.16%和54.10%)差异介于前两者间,而胚囊性(75.00%和40.00%)相差较大。各杂种F1败花粉以典败类型为主;杂种F1败胚囊主要有雌性生殖单位退化,卵器退化,极核异常排列,胚囊内组织混乱,助细胞退化且珠心组织吞噬胚囊,以及胚囊退化等。杂种胚囊性和花粉性直接影响小穗性。以野生稻为母本的杂种性较相应反交组合杂种的为低,表现出野生稻细胞质对栽野杂种性的影响效应。可尝试利用人为创建的粳型亲籼系来开展克服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研究。

  • 标签: 亚洲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种间杂种 花粉败育 胚囊败育 小穗育性
  • 简介: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籼稻品种冈46B获得雄性不育突变体D63,并对该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显示D63突变体花药瘦小呈乳白色,花药内完全无花粉粒,属于无花粉型雄性不育。与野生型亲本冈46B相比,D63突变体成熟期株高降低了13.7%,穗伸出度减少了266.7%,自交结实率为0,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不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突变基因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长臂靠近着丝粒区域InDel标记J2和J4之间,与J2和J4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2cM和0.1cM,该定位区间的物理距离为105.8kb。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D63突变体在编码分泌性成束糖蛋白基因LOC_Os02g28970编码区第1580位碱基A突变为C,使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第527位组氨酸(His)突变为脯氨酸(Pro)。D63突变体与已报道的mtr1突变体表型上不同之处主要是后者花药含有败花粉粒,二者表型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LOC_Os02g28970基因序列突变位点不同,以及它们分别属于籼、粳亚种2个不同遗传背景所致。

  • 标签: 水稻 雄性不育 核不育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 简介: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慢病毒载体介导的HCV受体基因OCLN/CD81转染对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本室分离鉴定保存的鼩BM-MSCs,构建含人OCLN/CD8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分别将CD81和OCLN基因转染到BM-MSCs中,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转染后BM-MSCs的细胞增殖情况,成骨成脂细胞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及WB方法检测HCV受体(OCLN/CD8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和转染后BM-MSCs干性基因的表达。结果以MOI为100转染含人OCLN/CD8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后,LV-CD81转染效率达99.4%,LVOCLN转染效率22.6%。细胞增殖趋势与未转染基因的BM-MSCs相似,转染后的BM-MSCs仍可以向成骨成脂细胞分化,但能力有所下降。干性基因NANOGmRNA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LIN28A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染后鼩BM-MSCs能高效表达所转入的外源基因。结论构建的含人OCLN/CD8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以成功转染鼩BM-MSCs,并高效表达所转入的基因,转染后对鼩BM-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OCLN CD81 树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为研究雄性不育相关基因TA1和TA2在BNS和YS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732A花粉发育时期的表达特点,探讨这2个性相关基因与温敏雄性不育小麦性转换的联系,本研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在BNS和YS型不育系732A花药发育四分体期、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定量检测基因TA1和TA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在732A和BNS花粉发育四分体时期至二核期,基因TA1相对表达量上调,在三核期相对表达量下降;(2)基因TA2相对表达量在BNS花粉发育的四分体时期至二核期逐渐下降,三核期上升;在732A花粉发育4个时期中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刚好相反;(3)在BNS和732A花粉发育二核期,基因TA1和TA2均表现极值,推测二核期可能为BNS和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花粉发育最敏感时期;(4)在不育系BNS和732A花粉发育过程中,基因TA1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幅度比TA2的高。推测TA1对不育系BNS和732A花粉败影响程度强于TA2;(5)基因TA1和TA2相对表达量在BNS的花粉发育时期表达趋势相反,推测其对BNS花粉败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且2个基因不连锁;在732A花粉发育时期表达趋势相同,推测其对不育系732A花粉败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

  • 标签: 小麦 TA1 TA2 BNS 732A 荧光实时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