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狮、虎是自然界的两大型凶猛肉食动物,被人们尊称为“兽中之王”。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呢?如果能,则后代是不是继承狮和虎两者的优良特性呢?这些都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 标签: 动物 杂交 自然界 后代
  • 简介:以亚洲栽培稻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简称GLA)、粳稻品种辽粳944(简称944)、粳型亲籼系G2416.3(简称M12)与产于广东高州的普通野生稻(简称GP)配制6个正反交间杂交组合,F1育性研究的结果表明:GLA/GPF1与GP/GLAF1之间的花粉育性(56.71%、56.15%)、胚囊育性(42.10%、33.33%)和小穗育性(33.66%、32.60%)差异较小;944/GPF1与GP/944F1之间的花粉育性(79.01%、7.45%)、胚囊育性(50.00%、27.28%)和小穗育性(47.31%、17.59%)差异较大;M12/GPF1与GP/M12F1的花粉育性(65.26%和49.55%)和小穗育性(73.16%和54.10%)差异介于前两者间,而胚囊育性(75.00%和40.00%)相差较大。各杂种F1败育花粉以典败类型为主;杂种F1败育胚囊主要有雌性生殖单位退化,卵器退化,极核异常排列,胚囊内组织混乱,助细胞退化且珠心组织吞噬胚囊,以及胚囊退化等。杂种胚囊育性和花粉育性直接影响小穗育性。以野生稻为母本的杂种育性较相应反交组合杂种的为低,表现出野生稻细胞质对栽野杂种育性的影响效应。可尝试利用人为创建的粳型亲籼系来开展克服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种间杂不育性的研究。

  • 标签: 亚洲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种间杂种 花粉败育 胚囊败育 小穗育性
  • 简介:以生产上应用的耐湿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湿害胁迫的方法,对15份源自甘蓝型油菜与蔊菜属间杂交获得的遗传稳定的创新种质进行苗期耐湿性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湿害抑制根系生长,导致植株变矮,叶片发黄,生物量降低,湿害对根系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植株总生物量积累和地上部分的生长。(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0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准确地对参试的18份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湿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3)15份创新种质除绿叶率外的9个测定指标的耐湿性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耐湿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5份创新种质的D值均高于渝黄2号,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综合抗耐性俱佳的中油82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高耐湿品种中双9号,聚类得到的高耐湿类群的7份材料中创新种质占6份(85.71%)。可见,创新种质的耐湿性平均要优于对照品种,说明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创新种质对甘蓝型油菜的耐湿性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良和提高。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蔊菜 属间杂种后代 耐湿性 综合评价
  • 简介:杂种,狗的名儿也。说是杂种,那倒也是,父亲是一只大狸猫,母亲是一只大黄狗。还是大黄狗的主人突发怪念,才有杂种降了人间。杂种天生一副俊相,猫面狗身,毛发金黄油亮,十分

  • 标签: 母亲 毛发
  • 简介:通过水稻种间、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在套袋隔离和自然授粉两条件下,对其杂交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类型及杂交后代群体中杂草稻发生频率、类型及主要特征以及杂草稻的发生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直接验证和重演杂草稻起源的主要路径。杂草稻的主要特征为:颖壳褐色或金色,种皮红色,散穗、易落粒,中长芒或无芒。结果表明,如果以近缘野生为亲本,在其F2群体中比较容易发生类似杂草稻的单株;杂交组合中杂草稻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杂草稻或野生稻/粳稻(44.16%)〉杂草稻或野生稻/籼稻(27.84%)〉籼稻/粳稻(3.30%)〉籼稻/籼稻(1.41%)〉粳稻/粳稻(0)。这一结果显示杂交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在后代中出现杂草稻类型植株的频率就越高。套袋条件下,后代中杂草稻出现的频率为10.70%,而不套袋情况下为4.90%。

  • 标签: 有害生物 杂草稻 野生稻 籼稻 粳稻
  • 简介:针对云南割手密82-114(简称云割82-114)丰产、强生势的种质特性,利用福州果蔗(百眉蔗)×云割82-114获得99-67,利用99-67与云瑞99-248杂交获得03-1、03-3、03-12、03-16等18个杂交后代,利用03-16与ROC10杂交获得04-65,利用03-12与云瑞03-122杂交获得04-66等优良创新种质。SSR分子标记鉴定表明:99-67及03-5、03-7、03-10、03-13、03-15是真杂种,为甘蔗新品系的选育提供优良的创新种质。

  • 标签: 云南割手密 种间杂交 SSR分子标记
  • 简介:目的为建立溶血性贫血(HA)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两贫血动物模型.研究HA和AA的发病机理。方法50只杂种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25只皮下注射盐酸苯肼制备溶血性贫血(HA)模型;另25只行^60Co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后输注同种异体胸腙淋巴细胞诱发AA型。结果HA组成功率100%,死亡率56%(14/25只);AA组成功率为92%(23,25只)。结论两模型的发生时间较稳定,实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这为HA和AA发病机理的探讨丑实验性研究莫定了基础。

  • 标签: HA AA 溶血性贫血 发病机理 成功率 全身照射
  • 简介:近年来我国虽有大花萱草引种栽培,但良种不多且繁育较慢,远远不能适应城乡生态建设和景观布置的需求。为了探索大花萱草良种繁育的新途径,笔者退休后,利用多年来长期从事园林植物栽培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于1998年开始进行大花萱草种间杂交繁殖和选育良种试验。

  • 标签: 大花萱草 杂交育种 种间 良种繁育 园林植物栽培 引种栽培
  • 简介:义和团仪式源于多种文化成分。武术的表演性元素构成了义和团仪式的武力炫耀式内涵,民间系列杂耍构成了其诱惑性表演根性。义和团文化形态的核心是请神上法附体仪式,团民仪式的外在形式为融合了诸多民间文化元素的产物,其兼容武戏、武术、杂技、巫术元素于一体,共同融会成义和团仪式的动作性和技术性内容。义和团仪式的原始核心是其动作性本体,而如此内容则源于多元的民俗性娱乐表演。

  • 标签: 义和团仪式 演拳传统 杂技隐寓 戏巫舞蹈 集团符号
  • 简介:近年来,高考题中将有关知识置于现代生物技术的材料情景中,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成为高考的热点。选修全一册中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选学)。其中细胞工程中关于杂种细胞的筛选问题在高考题中多次涉及,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同时,还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应用知识的能力。

  • 标签: 杂种细胞 实验设计能力 细胞工程 分析综合能力 酶工程 发酵工程
  • 简介:3月份,又进入了春耕农事用火期,部分村民烧除田间杂草,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为了及时消除这个隐患,福建省尤溪县溪尾乡党委、政府组织了60多名干部分批入村,组织村民集中开展山边田埂杂草焚烧活动,既消除了森林火灾隐患,又助力村民春耕工作有序开展。

  • 标签: 火灾隐患 田间杂草 尤溪县 森林火灾 政府组织 田埂杂草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魔芋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魔芋草害问题也日渐突出。杂草是人类定义的一类植物,即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除人类有意种植作物外的植物统称。虽然许多杂草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常被称为“长错地方的植物”,但杂草生物学特性使其具有较强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严重影响了田间种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田间管理措施的实施。基于此,本文就魔芋田间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魔芋 田间杂草 综合防治技术
  • 简介:辣椒杂种优势的利用一直是辣椒育种学研究的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辣椒杂种优势利用情况及F1代杂种优势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杂种优势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生产上提高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率,推进辣椒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辣椒 杂种优势 育种
  • 简介: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大幅度增长。杂种优势的遗传实质是多个基因、各种遗传效应的综合作用,本文对玉米主要植株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分析。

  • 标签: 玉米 农艺性状 SSSL测交群体 杂种优势位点
  • 简介:本文采用性连锁模型进行分析得知,杂种优势率是与杂交的显性效应。亲本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性连锁加性效应有关的复杂函数;正反交之间以及雌雄间杂优势率的开差,是由性连锁加性效应的作用引起;超亲杂种优势率由于分子部分还要涉及两个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所以其变异幅度比杂种优势率大。

  • 标签: 杂种优势率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性连锁加性效应
  • 简介:9月8日凌晨消息,《自然》杂志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研究组、黄学辉研究组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杨仕华研究组取得的一项成果,该研究对杂种优势理论有了重大突破,被认为是水稻基础理论和应用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将对水稻研究和生产产生促进作用,有助于优化设计育种的战略以应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需求。

  • 标签: 中国水稻研究所 优势理论 杂种 植物生理生态 《自然》杂志 科学研究院
  • 简介:连续3次从以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为母本的中蒙沙棘杂交试验中选出的50余个杂种单株叶片黄酮质量及其组分质量的分析,发现3点主要结论:(1)不同优良杂种单株总黄酮质量差异非常明显。变化范围在140.7—2661.7mg/100g之间,且相同母本或同一单株子代优株之间的叶片总黄酮质量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2)杂种单株叶片黄酮的组分主要以槲皮素为主;(3)优良杂种单株果实及种子的总黄酮质量均要明显低于叶片的总黄酮质量,而大多数优良杂种单株种子的总黄酮质量则要高于果实,优良沙棘杂种叶片黄酮的提取应是沙棘最为有效的途径。

  • 标签: 中国沙棘 蒙古沙棘 杂交 生态经济型 叶片 活性物质
  • 简介:本实验用4个三元杂交、2个二元杂交和2个原种为实验材料,4龄起蚕开始饲养,以茧层转换率、近似消化率、丝长、丝量、干茧出丝率等为指标,分别对原种、二元杂交、三元杂交间的饲料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还对食下量、食下率近似消化量、近似消化率、茧层转换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二元杂交的食下率、近似消化率高于三元杂交,而三元杂交又高于原种;②对于茧层转换率,三元杂交高于二元杂交,二元杂交与原种之间差异不显著;③对于丝长、丝量,三元杂交略高于二元杂交,二元杂交高于原种.因此,要提高茧层转换率,可以通过选择优良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来实现.

  • 标签: 家蚕 饲料效率 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