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参与网络课堂的387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自我效能感、内隐智力信念和动机调节等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网络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内隐智力信念均能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动机调节在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学习投入”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学习者内隐智力信念的调节。相较于智力实体论者,动机调节的中介效应在智力增长论者中更强。

  • 标签: 动机调节 网络学习 自我效能感 内隐智力信念 学习投入
  • 简介:关于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研究是近20年来文化心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东西方人行为表现的差异,而且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文化冲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西化问题,并进一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本研究采取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观念为理论基础,并以Nisbett和彭凯平等人的相关研究结果为材料,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探究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中国人整体思维方式量表。通过对2800名被试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了中国人整体思维方式的三维结构:联系性、变化性和矛盾性。其中联系性和矛盾性两个维度与辩证思维的研究一致,而变化性和其他两个维度呈负相关,这与人们日常观念和相关理论并不一致。本文还对中国人整体思维方式做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分析得出的结构模型信效度良好,表明这一测量工具适合于对中国人的研究。本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影响有重要意义:随着心理学对东西方文化研究的不断加深,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弄清楚思维方式影响中国人心理和行为的机制,将是未来这方面研究的主要课题

  • 标签: 文化 思维方式 中国人整体思维方式量表 社会认知
  • 简介:通过电影诱发被试的情绪,利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选择任务,实验二采用估计任务,研究发现:(1)愉快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愤怒的被试,场依存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场独立型被试,女性比起男性更易采纳他人建议;(2)在估计任务中,无论场依存者还是场独立者,在愤怒状态下建议采纳程度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愉快状态下。

  • 标签: 建议采纳 情绪 认知方式 性别
  • 简介:研究考察了被试的移情特质以及权力感启动后,对个体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对250名被试进行移情能力测试和高低权力感启动后,让他们在道德两难情境中做出选择。结果表明:在低移情被试组,无论是启动高权力感还是启动低权力感,被试都呈现出以规则导向为主的道德判断;对高移情被试,启动高、低权力感后,两者在道德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不显著。研究揭示了权力感是调节移情和道德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量,这为我们合理看待社会道德冲突,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移情 权力感 道德思维方式 规则导向 结果导向
  • 简介:为了探索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的异同、及其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便寻找更加有效地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杀态度问卷、生命观调查问卷对3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①教养方式对自杀态度有重要的影响,并主要体现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两个维度上;②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教养方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均倾向对男孩更加严肃严厉,对女孩更加宽松宽容;③在单独考虑教养方式与自杀态度的关系时,父亲与母亲对自杀态度均有显著地影响,但当同时考虑生命观和教养方式对自杀态度的共同作用时,表现出明显的“母亲效应”。

  • 标签: 教养方式 自杀态度 母亲效应 生命观
  • 简介:为考察人际关系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以机车道德两难困境为材料。采用2(计划路线受害者:亲人、陌生人)×2(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亲人、陌生人)×4(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发现.计划路线受害者和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显著.计划路线受害者为陌生人时,被试在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采用规则导向的思维方式,陌生人时则采用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当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被试在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采用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陌生人时采用规则导向的思维方式。年级与计划路线受害者的交互作用显著。研究支持了道德社会关系规则理论.个体的道德思维方式受到道德情境中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对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强.转折点在初二与高二之间。

  • 标签: 人际关系 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
  • 简介:在宗教工作中如何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促进宗教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结合无锡市宗教工作实践,作以下探讨。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养成法治思维,是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按照法治的理念、角度和逻辑来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本质要求。

  • 标签: 宗教工作 行政执法 行政许可 宗教活动场所 工作方式 权力行使者
  • 简介: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一般拖延量表对315位大学生进行调查,建立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和拖延的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负向预测适应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非适应性完美主义;(2)适应性完美主义负向预测拖延,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拖延;(3)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影响拖延行为,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易拖延,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则不易拖延。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适应性完美主义 非适应性完美主义 拖延行为
  • 简介:<正>改革和开放,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一方面,分配逐步废除了“大锅饭”,勤奋取代了懒惰,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成为生活的主旋律。生产关系上调整了具体结构形式,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电气化逐渐步入家庭,家务劳动社会化,增加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娱乐、求学、社交成为人们享用闲暇时间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小生产者生活方式,狭隘守旧的惯

  • 标签: 生活方式 闲暇时间 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主要内容 主旋律
  • 简介:采用2个2×2×6三因素混合设计实验,以图形和数字为实验材料,探讨能反应个体能力水平差异的场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的影响。两个实验结果均表明:(1)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场独立性的被试比场依存性的被试反应时短,且正确率高;两类被试的反应时、正确率曲线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2)图形和数字的心理旋转反应时呈倒“V”形状,反应时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180°时反应时最长,以180°为界,曲线两侧的变化趋势对称;(3)正确率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降低,呈现“V”状,180°时正确率最低,曲线两侧的变化趋势对称。

  • 标签: 心理旋转 场认知方式 图形 数字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210名大学生以个体和群体方式对两个学科评估结果的研究。分析了个体与群体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的评估标准对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群体评估方式有利于减少评估中的晕轮效应;②群体方式有利于提高对评估信息的利用水平;③群体方式有利于提高评估者评分倾向,即代表性认知的一致程度;④群体方式有利于提高评估者理解绩信息意义的一致程度;⑤群体方式评估时评估者对绩效信息结构的理解更为合理

  • 标签: 个体 群体 评估方式 绩效 评估准确性
  • 简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理论框架及经验实证*(下)○《经济增长方式理论研究》课题组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前面曾分析过,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各方面配合。但由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内外条件不同,因此我们要从实际...

  • 标签: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市场结构 增长方式转变 理论框架 经验实证 技术进步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中国人心理病理和中国心理疾病患者求助方式的文化根源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欠国当前日益明显增多的心理疾病大有裨益。

  • 标签: 中国人 心理病理 求助方式 文化根源
  • 简介:探讨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应激源对血压、心率影响的差异。被试为本科生48人,采取干预方式、应激源、实验间期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干预方式为放松训练和预知,应激源为心算和恐怖影片。实验间期包括基线期、干预期、应激期、恢复期。实验的因变量为每个实验间期的血压和心率。结果显示,心算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升高显著高于恐怖影片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的升高:放松训练组和预知组其干预期的血压和心率值都低于基线期:干预方式和应激源在血压和心率两个指标上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与恐怖情绪引起的紧张相比较,智力操作紧张更容易影响血压和心率;放松训练和预知对于对抗应激时血压和心率升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同干预方式对于不同性质的应激源作用没有差别。

  • 标签: 应激源 应激干预 血压 心率
  • 简介: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验性权力启动范式来探讨权力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实验一结果表明,不管偏好那种结果(惩罚,奖励),高权力感启动的被试倾向于采用规则导向道德思维方式,低权力感启动的被试倾向于采用结果导向道德思维方式。实验二结果表明,当道德两难情境涉及到自身利益时,高权力感被试和低权力感被试都倾向于采用结果导向的道德思维方式

  • 标签: 权力感 道德思维方式 规则导向 结果导向
  • 简介:《金刚经》的现代意义(上)济群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金刚经》与禅宗成佛是智慧的成就日常生活中的修行《金刚经》解决什么四相与人生发菩提心与行菩萨道如何得见如来《金刚经》的信仰如何奉持般若法门如何理解如来实无说法从无所得中求证佛法般若正观无住生心《金刚经》...

  • 标签: 《金刚经》 般若思想 现代意义 《坛经》 日常生活 生命体
  • 简介:古德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生为人能够修习佛法,实为莫大福报,所以应该倍加珍惜,应该时刻怀着感恩报恩的心愿,不忘弘法是佛子的使命,在自己修行的同时,抓住机缘,弘扬佛法。佛陀在世时,随缘度化,应机说法,度人方式不拘一格。到今天,我们必须依然继承、学习、发扬佛陀的精神,因时因地因人,随缘应机弘法。

  • 标签: 现代社会 不拘一格 佛法 佛陀 修习 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