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1990年起心血管疾病持续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每年总死亡人数的40.27%。冠心病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WHO全球健康报告显示.如不加控制。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近百年来.

  • 标签: 精神卫生 心血管疾病 精神心理状态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研究解决精神病人的心理问题,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以人为本,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使患者得到像亲人般的照顾而感到人性化关怀的温暖,从而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 标签: 护理 人文关怀 道德要求
  • 简介:摘要为了保证我院麻醉精神类药品获得合理安全使用,既满足临床所需,又避免流入社会造成危害,我院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了一系列专项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组织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全员规范化安全性药物管理使用培训考核、完善落实各环节管理流程细节、职能部门切实履行检查督导职责等。

  • 标签: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管理 方法
  • 简介:[摘要 ]分析关于 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认知障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损坏的表现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 情绪认知 ; 机制 ; 症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暴力行为患者应用护理的临床效果及进行探析。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精神科治疗患者共112例进行实验研究,随机抽签分组,各5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实验组对暴力行为进行防范护理。将暴力行为发生率,病房安全质量及护理后总体危险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病房安全质量评分低于实验组,且暴力行为发生率总体危险度显著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科暴力行为患者采取防范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危险度,对提高病房安全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防范护理措施 精神科 安全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所致的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收治的由于甲基苯丙胺而诱发精神障碍的病人5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另外在同一时间段选取正常人群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通过使用症状自评表实施评价分析。结果治疗组病人在精神病、抑郁以及人际关系等评分方面均要比对照组病人更优,P<0.05。另外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在敌对以及偏执等方面尽管有一定的差异,不过P>0.0。结论由于甲基苯丙胺而诱发的精神障碍病人其对躯体依附性相对较小,一般以情感精神等状态为主,需要通过使用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精神障碍 临床特点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病人安全用药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采取强化护士给药去安全意识,加强查对制度的督查,举办给药差错案例分析讨论会,加强有效沟通的培训与督查等安全管理等措施结果实施精神科病人安全用药管理后降低了给药差错发生率结论加强精神科病人安全用药的管理,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康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8%。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加以科学、规律、系统、严格的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一系列精神症状,帮助病人尽早融入社会,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防止疾病的反复发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治疗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噎食的急救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患者,共60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对患者护理中,为避免患者出现噎食,将预防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其中39例患者护理中,并归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其余患者则只需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两组患者的饮食安全知晓率、抢救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强化预防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力度,针对可能引起精神科患者噎食情况发生的一些方面,提前向患者进行科学性的指导,包括饮食、体位、应急处理等,实施全面干预,可降低患者噎食的发生概率,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精神科 噎食 预防 护理干预 知晓率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问题,总结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90例,发放问卷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对医务人员的帮助需求较高;病人普遍存在认为娱乐活动及工疗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病人对病室、病友较为满意,对医务人员信赖;部分患者缺乏来自家庭的关怀,部分病人存在对工作及学习不能胜任的情况,部分病人缺乏来自领导及同事的理解。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问题涵盖对疾病及药物知识了解不足、对工娱及娱乐需求不满足等,部分病人存在对工作及学习不能胜任、缺乏来自领导及同事的理解及帮助等,有必要把握病人的心理问题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社会功能缺陷、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与心理状态分数均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情绪,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缺陷。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病-矿物质骨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病-矿物质骨异常的患者176例,并随机分为常规组高通量组,两组各8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高通量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12周的透析后,将两组在透析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比较,高通量组的血清钙显著升高,血清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显著降低,常规组无显著变化;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27例(30.68%),高通量组的为13例(14.78%),高通量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质,在慢性肾病治疗的过程中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透析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治疗效果 血清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福平胶囊(II)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色谱柱安捷伦C8(4.6×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07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0mol?L-1枸橼酸溶液;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结果方法专属性良好,线性关系良好;各杂质与主成分峰分离度较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利福平胶囊(II)有关物质的测定。

  • 标签: 利福平胶囊(II)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关物质
  • 简介:本刊讯《关于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9月24日发布施行。《规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涉及基本药物的生产、配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共十九条,其中特别对基本药物标准的提高、不良反应监测等做了具体规定,旨在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基本药物质量。

  • 标签: 基本药物 质量监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质量监督管理 不良反应监测 《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