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左应才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宜宾市骨科医院左应才脊柱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的创伤,其中以胸腰段骨折的发生率最高,脊柱骨折的病因复杂,多见于男性,其一般是由于间接的外力或者直接的外力作用下导致的,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主治医师一般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牵引、复位、固定等保守的治疗,但如果患者情况较严重时有需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脊柱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的损伤易造成患者的脊柱骨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等低能量的损伤也容易导致老年人的脊柱骨折。脊柱与脊髓相邻,在脊柱骨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损伤到脊髓,损害小时就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损害大时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就脊柱骨折而言,从现场急救到途中的搬运再到诊断的治疗,最后到后期的护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任何小的失误对脊柱骨折患者而言可能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以骨折线是否位于髋关节囊内,分为囊内骨折和囊外骨折,绝大多数患者为囊内骨折。这是一种很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6%,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并发症亦多,目前仍是骨科医生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就股骨颈骨折有关的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的血供 股骨颈基底部 缺血坏死 人工关节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在本院接受髋部手术治疗并顺利出院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术后再骨折组和术后未发生再骨折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年发现再骨折发生率为26.67%;两组年龄、术后功能锻炼情况、骨质疏松症、视物困难、脑血管病变、晕厥、术后Harris评分资料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性别、初发骨折类型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术后功能锻炼情况、骨质疏松症、视物困难、脑血管病变、晕厥、术后Harris评分属于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术后功能锻炼情况、骨质疏松症、视物困难、脑血管病变、晕厥、术后Harris评分,临床需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标签: 髋部骨折 再骨折 老年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大池引流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0例脑室出血病例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大池引流术,并同时应用尿激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术后死亡1例,为再出血致血肿增大致脑疝而死亡。术后存活19例,随访6个月GOS评分:优良11例,轻残4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均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脑室出血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大池引流术,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同时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可明显减少脑积水发生。

  • 标签: 脑室出血 侧脑室引流术 腰大池引流术
  • 简介: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急性稳定型扭伤疗效。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加用中药酒局部按摩治疗,西医治疗组加用局部封闭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周内治愈率为50%(40/80),西医治疗组治愈率7.5%(6/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稳定型扭伤治愈时间短,疗效好。

  • 标签: 结合治疗 稳定型腰扭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间断腰椎穿刺引流保守治疗与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损伤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引流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2例,按其收入水平及自主意愿原则,分为常规保守穿刺组36例和大池持续引流组36例。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大池持续引流组颅压峰值明显下降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常规保守治疗组,大池持续引流组经济花费少于常规保守治疗组(P均〈0.01);大池持续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常规保守治疗组的41.7%(P〈0.05)。结论大池持续引流术在总体效果、医疗花费和住院时间方面存在优势,但针对不同伤情的脑脊液漏患者,规避引流脑脊液过量和过快风险的可控性引流治疗研究,对于改进和优化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脑脊液漏 间断脊椎穿刺 腰大池持续引流 并发症
  • 简介:研究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对心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讨论如何才能对心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护理。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心外科进行救治的78例患者,对其进行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以及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分析方法,等进行营养评估。研究结果主观全面评价方法以及血清白蛋白的分析方法其结果一致,患者在手术之后其营养不良率普遍高于手术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淋巴细胞总数以及运铁蛋白营养不良程度等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心外科患者其大部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在手术之后营养不良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对患者及时进行早期的营养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心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应用。

  • 标签: 营养评估 护理 胸心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200例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中,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干预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感。

  • 标签: 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 整体护理 临床效果 分析 研究
  • 简介:在“C”形臂X光电视系统下行下肢骨折闭合复位及闭合内固定手术,相配套的手术牵引必不可少。我们以德国玛基手术台为基本模式,并根据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特点,自行设计了骨折手术牵引台,并于1987年3月~1992年10月,5年间对148例病人的下肢骨折实施手术,证实此牵引台有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操作灵活和利于透视观察等特点,是一种很适合下肢骨折闭合内固定手术的牵引装置。现介绍

  • 标签: 闭合内固定 下肢骨折手术 股骨干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牵引装置 牵引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室收治的84例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优质护理),各4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从整体来看,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有效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优质护理的应用可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优质护理 骨折患者 骨折愈合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卵圆孔未闭(PFO)诊断中经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与经右心声学造影(c-TTE)检查方法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方法:卵圆孔未闭患者数为50例,病例选取医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的病例资料,分别对患者实施TEE、TTE及c-TTE检查方法。结果:TTE诊断方法心内分流检出率低于TEE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TE诊断方法心内分流检出率低于TEE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alsalva动作状态下,RLS主要为1级和3级;在平静呼吸状态下,RLS主要为0级和1级。结论:在PFO疾病诊断中c-TTE检查方法所展现出来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TTE诊断方法,疾病诊断准确率高,可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胸右心声学造影 心内分流
  • 简介:目的分析硬联合麻醉对于剖宫产术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A组及B组,A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B组采取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麻醉前两组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麻醉实施后5、10、30min,B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B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A组为1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实施硬联合麻醉可显著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剖宫产 硬要联合麻醉 胎儿窘迫
  • 简介:目的探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186例需要腹式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3例,治疗组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用硬膜外麻醉,两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血压变化、术后并发症、辅助用药情况。结果治疗组麻醉用药量少,起效时间和作用完全时间短。治疗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但术中易出现低血压和术后头痛。结论-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腹式子宫切除,起效快、作用完善、肌松良好、镇痛完善、局麻药用量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腹式子宫切除
  • 简介:目的调查某装甲部队腿部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装甲兵某部349名官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腿部军事训练伤发生人数为157例,发生率为45。O%;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比例最高,占总发生人数的35.7%,腰部疼痛和腰肌劳损次之,均为16.6%,腰部伤总体多于腿部伤;季节分布以春季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生人数的38.9%,夏季次之;致伤科目中射击训练致伤最多,其次为装填训练。结论装甲部队官兵腿部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高,需要实施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发生率,保证训练效果,提高战斗力。

  • 标签: 军事训练伤 腰腿痛 装甲部队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分娩镇痛时采用硬联合麻醉联合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产科内分娩的孕产妇内选择90例,根据干预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实验组接受硬联合麻醉联合自控镇痛,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在各个时间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科分娩患者镇痛过程中,采用硬联合麻醉联合自控镇痛,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疼痛程度。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自控镇痛 产科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硬联合麻醉患者实施不同注药速度干预后,患者最高阻滞平面、 T6 阻滞出现时间和不良反应控制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硬联合麻醉患者共135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10秒注药时间干预措施组为A组,给予15秒注药时间干预措施组为B组,给予20秒注药时间干预措施组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最高阻滞平面、 T6 阻滞出现时间和不良反应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B组和C组硬联合麻醉患者最高阻滞平面、 T6 阻滞出现时间和不良反应控制情况显著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硬联合麻醉患者实施20秒麻醉输注的速度,可有效提高患者麻醉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不同注药速度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