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磷胆碱(DPC)是一种脑代谢激活剂,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及其它有关疾病,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总结如下。1临床应用1.1治疗脑血栓形成、多发性脑栓塞、脑出血:聂成福、姚智君等报道,在对上述病人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胞磷胆碱作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脑血栓形成治愈率两组差异显著(P<0.01)。多发性脑栓塞经统计学处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1.2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脑中风后偏瘫、迟发性运动障碍;吴正礼等报告,对该类病人分别应用脑益嗪、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它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胞磷胆碱,其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明显

  • 标签: 胞二磷胆碱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胞磷胆碱 脑血栓形成 迟发性运动障碍
  • 简介:通过线护士查房制度的建立及具体实施,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杜绝护理事故发生的目的;增强了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及慎独精神,提高了高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针对急症患者多、手术患者多、年轻护士多的科室来说,在护理质量控制活动中采取该举措,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二线护士 查房制度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改进工艺,简化步骤,合成药用原料亚甲基磷酸(MDP)。方法:以三乙氧基膦为起始原料和溴甲烷经取代、缩合、水解得到目的产物。结果: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总收率44.0%。结论:改进的合成工艺简便,成本较低,实用可行。

  • 标签: MDP 合成 工艺改进
  • 简介:复方间苯酚洗剂具有杀灭霉菌作用,临床上治疗霉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癣、股癣等,效果较好。但是,复方间苯酚洗剂在贮存中不稳定,易氧化变红,影响疗效。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实验如下:1材料间苯酚、苯酚(药用);无水乙醇、丙酮、硫代硫酸钠(Na2S2O3)、乙胺四乙酸钠(EDTA),均为分析纯。2方法取新配制的复方间苯酚4000ml,分成4组,分

  • 标签: 复方间苯二酚洗剂 稳定性探讨 《中国医院制剂规范》 微量金属离子 霉菌性皮肤病 四乙酸二钠
  • 简介:磷酸果糖(FDP)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很少发生过敏反应.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46岁,因头晕,胸闷憋气5年,加重2月余,以原发性高血压病(Ⅲ)高血压性心脏病,于1994年2月5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检;T37℃P76/分,R19/分,BP26/15kPa,神志清、精神可,双肺无异

  • 标签: 二磷酸果糖 原发性高血压病 药物过敏 高血压性 口唇麻木 降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哑型尖瓣狭窄易被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漏诊或误诊,正确诊治本病。方法本文通过对确诊的哑型尖瓣狭窄13例进行总结,分析,研究了该病的病因、易于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漏诊或误诊等。结果13例患者分别被漏诊或长期误诊,主要被误诊为冠心病、肺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结论哑型尖瓣狭窄易被漏诊或误诊,准确诊断与积极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哑型二尖瓣狭窄 临床症状 体征 影像学检查 病理特点 血流动力学
  • 简介:双黄连制剂治疗病毒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1],但随着该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常有报道,多见皮肤变态反应、消化道反应及局部静脉炎[2].静滴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在用药后20~30min[3].作者曾遇到两例静滴双黄连致急速呕吐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滴注 双黄连 急速呕吐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脐绕颈周者阴道试产的新生儿结局及监护。方法将58例脐绕颈周病例分别与相同例数脐绕颈一周(对照组1)及无脐绕颈(对照组2)作对比分析。结果脐绕颈周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7.9%,阴道助产率为41.3%,剖宫产率为43.1%,而对照组1各为25.8%,27.6%,24.1%,对照组2各为8.62%,17.2%,10.3%,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脐绕颈周易致羊水粪染、新生儿低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增高。同时其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也增高。故应加强监护,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脐绕颈 阴道试产 对照组 新生儿窒息率 阴道助产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至丸抗衰老的时辰药理机制。方法:构建小鼠衰老模型,将36只SPF级C57雄性小鼠分为A组(第1~56d,16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第11~56d,生理盐水灌胃)、B组(第1~56d,16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第11~56d,于1时至丸灌胃)、C组(第1~56d,16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第11~56d,于7时至丸灌胃)、D组(第1~56d,16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第11~56d,于13时至丸灌胃)、E组(第1~56d,16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第11~56d,于19时至丸灌胃)和对照组(第1~56d,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第11~56d,生理盐水灌胃)各6只,观察各组的体征、行为学特征以及血清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体征状态,注射D-半乳糖后,相比于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E组小鼠均出现衰老表现,给予至丸灌胃后,B组、C组、D组、E组小鼠衰老表现减轻。给予至丸灌胃后,B组、C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相对更好,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更高,丙醛更低。结论:至丸具有抗衰老的功效,通过时辰药理机制分析,药物在1时、7时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二至丸 抗衰老 时辰药理机制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系列叔了基氯化锡与含氮配体的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表征,并对这些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讨论。这些配合物抑制Ehrlich腹水癌的体外活性高于阿克拉霉素A,这些配合物抑制P388淋巴白血病的体外活性强于顺铂,同时这些配合物对SGC7901胃腺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

  • 标签: 有机锡配合物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抗癌活性
  • 简介:目的采用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硝基邻苯甲酸及其杂质4-硝基邻苯甲酸、邻苯甲酸进行色谱分离,并测定杂质4-硝基邻苯甲酸、邻苯甲酸的含量.方法:SIELCPrimesepD(4.6mm×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1%H2SO4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22nm、226nm、262nm.采用杂质外标法对3-硝基邻苯甲酸样品中4-硝基邻苯甲酸、邻苯甲酸进行定量.结果:3种物质在0.5μg·mL^-1~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检测限分别为0.03μg·mL^-1、0.1μg·mL^-1、0.05μg·mL^-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两杂质的定量分析.

  • 标签: 阴离子交换 3-硝基邻苯二甲酸 4-硝基邻苯二甲酸 邻苯二甲酸
  • 简介:摘要:在口服固体制剂产品生产过程中,造成交叉污染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本文详细分析了造成药剂生产中发生交叉污染的原因,包括物料污染、人员污染等。之后围绕口服固体制剂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如何预防交叉污染提出应对措施,包括强化细节管理、做好厂房与设备保障等手段。

  • 标签: 口服固体制剂产品 生产过程 交叉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在降低新生儿血培养标本污染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4月的21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采血培养233作为PDCA循环法实施前,选取2021年5月到2021年10月的3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共采血培养390作为PDCA循环法实施后,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的血培养标本污染率。结果:PDCA循环法实施前血培养标本污染率为2.57%,PDCA循环法实施后血培养标本污染率降至0.51%,实施PDCA循环法后血培养标本污染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实施PDCA循环法能明显降低新生儿血培养标本污染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新生儿血培养 污染率
  • 简介: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2,6-氯-3,5-硝基甲苯衍生物,并且评价了它们对五种细胞系(A431,HepG2,A549,HT-29和HEK-293)的活性。与顺铂相比,大多数化合物对一种或多种细胞系表现出中等或者显著性的细胞毒性及高选择性。对其构效关系(SARs)初步的研究表明,含有苯基(1-哌嗪基)甲酮基团的化合物,特别是在苯环4位氯原子取代的化合物具有更高的活性。发现化合物4g是最有潜力的衍生物,其对A431,HepG2,A549,HT-29和HEK-293细胞的IC_(50)分别为1.04,3.20,6.93,4.10和20.15μmol/L,其活性结果优于在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化疗药物之一的阳性药顺铂。

  • 标签: 2 6-二氯3 5-二硝基甲苯 细胞毒活性 构效关系
  • 简介:通过[3^++2]环加成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了顺,反-1,2-甲基-3-,5-苯基-4-吡唑烷羧酸,并用NOESY谱和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1,2-反式,2,3-反式,3,4-顺式,4,5-反式的立体化学特征。

  • 标签: 环加成反应 4-吡唑烷羧酸 X-射线衍射 晶体结构 立体化学
  • 简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昏迷病人及肠内营养病人长期经胃管鼻饲饮食,在鼻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再次抽取饮食,为防止胃管内食物反流外溢,传统方法是护士一手反折胃管另一手抽吸,该方法不仅操作困难,容易把胃管拔出。导致重置胃管,增加了病人痛苦。通过在鼻饲管上安装使用输液器调节器夹,简化了操作。因此,鼻饲管置管成功固定妥当后,

  • 标签: 调节器夹 胃管鼻饲
  • 简介:目的: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评价单剂静滴埃本膦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根据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并获得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按照赫尔辛基宣言和GCP指导原则,试验前由研究人员向受试者解释研究性质、目的、风险及其权益,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18~50岁健康成人.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方可入选.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按随机表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配至1mg、2mg、3mg、4mg、5mg和6mg剂量组,每组6名受试者,男女各半.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结果:单剂静滴埃本膦酸钠注射液1~6mg,志愿者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仅见血磷降低、发热、出汗、骨痛肌痛、血钙降低等与药物可能有关的一过性轻微不良反应.该不良反应于给药后1~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36名健康受试者单静滴埃本膦酸钠注射液最大剂量至6mg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

  • 标签: 埃本膦酸钠 耐受性 健康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