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复发或死亡与卒中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有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梗死4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0例;选择药物治疗39例,血管内治疗23例。采集患者既往史(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病等)、个人史(包括吸烟、饮酒等)、血管病家族史及血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复发或死亡)的发生情况。平均随访(354-19)个月。结果DSA结果显示,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17例(27.4%),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52例(83.9%,P=0.000,其中7例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卒中复发6例,死亡3例,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4.5%。复发或死亡发生在药物治疗的患者中8例(8/39,20.5%)、血管内治疗患者1例(1/23,4.3%,P=0.170)。两种治疗方式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管内治疗有优于药物治疗的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12.107,P=0.005)和治疗方式(OR:0.069,P=0.026)是终点事件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年颅内动脉狭窄率(尤其M1段)远高于颅外动脉。对有中、重度动脉狭窄的青年患者采用血管内治疗是积极的选择。

  • 标签: 危险因素 治疗学 青年 颅内外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负性情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每组各44例。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的不良生活方式情况、负性情感评分状况、护理满意度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做比较。结果:干预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循证护理组患者吸烟(40.9%比22.7%)、饮酒(54.5%比38.6%)、高脂饮食(43.2%比29.5%)、缺乏运动(45.5%比25.0%)及体质量超标(52.3%比29.5%)比例均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循证护理组SAS和SDS评分降低均更显著(P均〈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循证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86.4%比97.7%),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25.0%比11.4%),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能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缓解其消极情感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学 老年人 冠心病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对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以及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对患者术前、术后1年应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同时将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26例;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22例。两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骨痛、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术后1天均得到明显缓解。两组患者1年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TX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SHP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两种术式均有复发可能。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冠状动脉钙化
  • 简介:目的研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ICU接诊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90例,按照不同的出血时间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30例。其中,甲组的出血时间≤3h,乙组的出血时间≤6h,丙组的出血时间≤12h。该90例患者均直接由急诊收入外科ICU,根据出血部位、血肿情况和出血量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各组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比较。结果甲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乙、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实施手术,根据检验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显著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方式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