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内引流管行颅内压(ICP)监测对颅脑损伤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与护理。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入住ICU的因颅脑损伤已行颅内引流术的患者,在常规监护、治疗基础上,在颅内引流管外侧端接三通管,行ICP监测。对ICP〉2.0kPa者予加强脱水,ICP〈0.5kPa者提高引流袋水平,减少脱水剂用量及使用时间。结果共53例患者行ICP监测,死亡6例,死亡率11.32%;较同期未行ICP监测病例死亡率26.53%明显下降。监测结果及表现图谱与病程发展相符。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经颅内引流管行ICP监测操作简便,达到ICP监测技术要求,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敏感指标监测对提高儿童呼吸科患儿痰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儿童呼吸科收治的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方法留取痰标本,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敏感指标监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儿的痰标本送检率和样本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送检率和样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敏感指标监测 儿童呼吸科 痰标本 采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动脉压的临床监护及护理方法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在2021年9月到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术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动脉压监测方式及其护理方法展开研究,对照组常规采用无创动脉压监测患者体征,观察组用有创动脉压监测患者,对比两组病情监测结果。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同无创血压监测方式相比,使用有创动脉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能够进一步保证血压监测效果,促使患者满意度提高,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这和有创动脉压血压监测持续性以及较少的干扰因素有很大关系。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有创动脉压 临床监测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延迟关胸的循环监测结果和护理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临床预后,比较不同预后组的中心静脉压、左心房压、收缩压、心率和血乳酸水平等循环监测结果。结果:22例患儿均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入手术室行二期关胸,延迟关胸时间(2.6±1.3)d,住院时间(37±20)d。痊愈出院16例(痊愈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死亡组)。死亡组血乳酸水平(7.3±3.1)mmol/L高于痊愈组(1.9±0.8)mmol/L,(P<0.05),两组中心静脉压、左心房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延迟关胸有利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度过术后早期心肌水肿、低心排血量的高危期,但需配合严密、科学、合理的循环系统监护和护理,以维持良好的循环,改善预后。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延迟关胸 循环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动态血糖仪检测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内分泌专科就诊患者中有糖尿病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8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将这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血糖监测的对照组和采用动态血糖仪监测的观察组,每组均为44人。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干预前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动态血糖仪 糖尿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压监测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创伤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基础护理、胃管鼻饲治疗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腹内压测定,进行早发现,早治疗。结果30例患者在密切观察下完成监测治疗后,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压、心率、免疫抑制酸性蛋白降低,平均动脉压升高,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压监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ICU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监测结果,总结护理对策,以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72例呼吸科ICU收治的72例院内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监测结果。结果:呼吸科ICU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部位前三位分别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泌尿系统,其构成比分别为54.17%、22.22%、12.50%。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呼吸科IC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强化基础护理工作、维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将病房消毒工作和隔离工作做到位、阻断传染途径,特别注意对高龄患者的护理。

  • 标签: 呼吸科ICU 院内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于三管监测背景下急诊ICU(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择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急诊ICU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三管监测)50例及对照组(常规管理)50例,比较实施后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临床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显示,研究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三管监测 急诊ICU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感染率 临床服务质量满意度
  • 简介:摘要:摘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内镜检查镇静状态监测技术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2023年6月至12月间的5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消化内镜检查镇静状态监测技术,对照组接受常规监测技术。观察指标包括镇静深度控制情况、患者不良反应和护理效果评价。统计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在镇静深度控制情况、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效果评价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实验组的镇静深度控制更佳(8.8±2.8 vs.对照组的6.8±5.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5%vs.对照组的10%,P<0.05),护理效果评价更高(89±1.8 vs.对照组的78±1.9,P<0.05)。结论:消化内镜检查镇静状态监测技术在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镇静深度控制水平,减少患者不良反应风险,并改善护理效果,使检查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因此,该技术对于提升消化内镜检查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检查镇静状态监测技术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中应用质量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04~2023.11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500件医疗器械,按不同的管理模式分作2组,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质量监测管理,比对管理意义。结果:观察组的医疗器械包装、存储及配送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以质量监测管理实施干预,可促进医疗器械使用合格率,有利于提高科室管理质量,应当进行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监测 器械合格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的重要性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心电图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护理要点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强调心电图监测护理在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为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监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特勤疗养中的护理工作,作为护理学中的一个特殊分支,可以为疗养员提供身体,心理等方面相关的护理保障,是护理学在军事医学以及疗养领域的实践应用模式。展特勤智能床位管理,建立护士站电子床位一览表-人脸识别出入-可移动护士站,实现精准化的护理交班、精细化的疗养员信息、精确的疗养动态、确保疗养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 标签: 特勤 智能床位管理系统 疗养护理
  • 简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频率快,不能平卧,时有躁动,加上咳嗽及体位经常变动,监测护理右心漂浮导管甚为困难.现将18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动力学监测 合并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4月期间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依据患者意愿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干预+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对比两组血糖指标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是(4.35±1.28)mmol/L、(6.73±0.47)mmol/L,比对照组数据低,P<0.05;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糖尿病 护理效果 血糖指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提高用药安全性,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应急流程。方法医务部委托药剂科联合护理部,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应急流程。结果经过4年的实践,使临床护士能迅速地发现、报告和降低因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提高用药安全。结论建立合理、可行的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应急流程,不断提高药品监管和报告水平,从而保障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护理管理 应急流程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及时发现、处理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高压,降低临床死亡率。方法将85例颅脑损伤、颅内引流术后的患者按入院的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对血压突发增高、瞳孔改变、呼吸不规则等提示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给予加强脱水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均进行颅内压(ICP)监测,对ICP〉2.0kPa者给予加强脱水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好转率。结果对照组,死亡12例,观察组,死亡7例。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监测准确、可靠,较传统的观察法能更及时的发现病情变化,减少治疗的盲目性,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 监测 脱水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系统某重点疾病病种监测与危急值管理干预措施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0年月至2022年12月出院病人的信息,通过医院病历资料病种监测以及危急值辅助检查来对出院病人信息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时间段重返人数变动大,且该时间段患者出现多项危急值指针异常。结论:危急值预警能够对危重症患者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的预警,根据预警情况为患者实施高效、有效的治疗,能够实现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也能从有效治疗中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和慢性疾病,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 标签: 心血管系统 重点病种监测 危急值管理 追踪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应用和护理来探讨PICU危重症患儿是否存在影响关系。方法:对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32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2名患儿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给患儿接压力换能器,这样就可以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进行测量。结果:在对这32名患儿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之后,根据观察结果,护理人员并没有发现患者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在对PICU危重症患儿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应用和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的并发症的感染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和意义。

  • 标签: 中心静脉压监测 PICU危重症 患儿 应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