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大面积烧伤手术手术间空气、物品表面细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手术前1d由病区护士采集60例患者创面标本作病原学检测。监测60台手术,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开始后2h、手术结束时分别对手术室空气及电刀、手术床、麻醉机物体表面进行细菌检测。空气细菌悬浮数采用自然沉降法,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采用涂抹法。结果手术前空气、物品表面均无细菌检出;空气培养在手术开始后1h、2h和手术结束后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0%、90.7%和88.3%;电刀、手术床和麻醉机3类物体表面在手术开始后1h至手术结束细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1.7%~18.3%、28.3%~38.3%、35.0%~43.3%。术前60例患者的创面标本经培养有37例阳性,涉及病原菌9种42株,术中空气中检出的细菌涉及7种52株,物体表面细菌涉及7种54株。结论大面积烧伤手术手术间的空气、物品表面可随手术的进行而出现细菌污染,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手术后妥善处理患者并对手术环境进行消毒灭菌,以提高烧伤手术环境质量。

  • 标签: 烧伤手术间 细菌 监测 预防对策
  • 简介:网络技术在医院的广泛应用为医院感染的科学化管理和实时监控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2006年依托我院信息网络开展,依据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及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病人信息查询系统实时监测,能及早发现感染病例,及早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了感染率和漏报率,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提供快速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实验室信息系统 医院感染 监测管理 病人信息查询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 科学化管理
  • 简介:1.1SMBG的定义SMBG,即血糖自我监测(self-MonitoringBloodGlucose)意指糖尿病人可以在家中、办公室、学校或任何场所、任何时间测试自己的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自我监测 门诊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2月在江、浙、沪地区医院确诊的CHF患者308例,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CHF体重管理量表进行调查,分析CHF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功能以及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影响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及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结论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维度是体重监测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较高和较低的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较差,应制订个体化的体重管理教育方案,提高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体重监测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总结了血氧饱和度监测在338例胸部手术后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应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和PC-60指式血氧饱和仪监测SpO2,根据SpO2变化,对患者采取动脉采血、吸氧、振动排痰或吸痰等护理。认为血氧饱和度监测能了解机体氧合情况,有利于胸部术后患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预防并发症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胸部 手术 血氧饱和度 病情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善监测效率和准确性。方法: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设计,分别选取若干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照现行程序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记录与报告,维护现有监测体系的正常运作。观察组引入新设计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方法,并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确保新方法的正确实施。在一定的实验时间段内,收集、记录药品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报告。结果: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在实验时间段内表现出更高的报告率和更快的报告时效,明显改善了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效果。结论:通过引入新设计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可以显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为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体系中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关于持续鼻饲肠内营养乳剂对胃窦刺激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所接受和治疗的重症患者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分析护理管理平台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期间200例患者,对其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分析,比较两组不同护理管理的价值差异性。结果: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8.00%,明显高于观察组5.0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8.00%,高于参照组的92.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已达到统计学标准。结论:在临床实施护理工作中需重视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率巩固护患关系,适宜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监测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内压、胃残余量联合应用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80例行肠内营养支持的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采取腹内压监测,观察组则采取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比较两组预后结局差异。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内压、胃残余量联合应用,有助于减少ICU患者肠内营养不良反应,从而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腹内压 胃残余量 ICU患者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其他科室提供消毒用品,承担可回收医疗器械、物品等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对减少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加强质量监控管理,就是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不断提高质量,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

  • 标签: 钢筋 质量监控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设备消毒灭菌 质量的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B-D与传统B-D监测效果影响因素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2021.1月-2022.12月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B-D试验监测情况,分析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设备故障、蒸汽质量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试验监测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传统B-D试验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规范制作试验包,加强对试验灭菌器的监测,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试验监测效果,且价格昂贵。电子B-D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节约成本,电子B-D测试记录仪能够很好地为预真空高压灭菌器的维护和维修提供方便的帮助 。

  • 标签: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电子B-D 监测效果 影响因素 成本
  • 简介:摘要:在急诊护理中心,对危重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生命体征监测与干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针对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与干预策略,以提高其护理质量和生存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的探索,我们发现,对危重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生命体征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这些干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监测关键生命体征参数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 标签: 急诊护理中心 危重患者 生命体征监测 干预策略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远程监测技术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血糖控制、生活质量和医疗成本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120名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患者使用远程监测设备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医疗团队,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血糖监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标准糖尿病教育和护理。研究持续12个月,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医疗成本。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控制指标(HbA1c)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生活质量评分亦显著提高(P<0.05)。此外,远程监测组患者的医疗成本分析显示,长期看护成本较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远程监测技术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并可能降低长期医疗成本。推荐在糖尿病护理中广泛应用远程监测技术。

  • 标签: 远程监测 糖尿病 血糖控制 生活质量 医疗成本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内科护理中急性病情监测与干预策略。首先介绍了常见急性病情指标及评估方法,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然后重点探讨了消化系统常见急性疾病,如急性胃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肝功能衰竭等的监测与护理措施。进一步分析了干预的重要性、常见干预措施以及处理危急情况的团队协作。通过案例分析,突出了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护理重点。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提高急性病情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 标签: 消化内科护理 急性病情监测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有喉癌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为其进行气道管理过程中关键检测指标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实验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进行,其中在2021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医护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在患者的气道管理过程中建立并应用关键检测指标,对比分析实施前后差异。结果:实施前气道湿化评估准确率、吸痰合格率、病情观察及时率、气道湿化的合格率及患者舒适度均低于实施后,实施后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并应用关键检测指标,可以使得医护人员为接受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实施气道管理更加规范标准,提升气道管理整体质量水平。

  • 标签: 关键检测指标 喉癌 气道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调查江苏省危重症监护室护士血压监测认知水平现状,分析现状原因。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调查表调查江苏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13个危重症监护室165名护士血压监测认知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危重症监护室护士血压监测认知得分为13.3~56.7(33.8±9.2)分。危重症专科护士认知得分(34.4±9.0)高于普通护士(30.0±9.6)(t=2.103,P=0.037)。结论尽管危重症监护室护士经常参与重症患者血压监测,但其认知水平亟需提高,在危重症专科护士培养中应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 标签: 重症监护 护士 血压监测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肺温度稀释法(PiCCO)与肺动脉热稀释法(Swart—Ganz)的相关性。[方法]对24例危重病人同时行Swart—Ganz、PiCCO连续监测,并记录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心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PiCCO监护仪还可监测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于同一时间点采集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心排血指数PiCCO与Swan—Ganz相关系数为0.885(P〈0.05)。应用PiCCO技术可准确测量心排出量,其所测量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与胸腔内血容积较中心静脉压(CVP)更能反映心脏前负荷变化。[结论]PiCCO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危重病人可靠的监测手段。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经肺温度稀释法 肺动脉热稀释法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目标监测在预防肝移植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指定经过医院感染管理科培训的ICU人员,专项负责对肝移植术后使用呼吸机患者进行监测,针对监测结果,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结果实施目标监测1年来,肝移植术后患者VAP的发生率以千日床位感染率计算,从2006年的54.7‰降至2007年15.1‰。结论目标监测是一种前瞻性的科学的监测方法,改变了过去重终末质量监测,忽视“过程”监测的弊端,将预防工作放在首先,便于及时掌握监测数据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消除感染危险因素,预防VAP的发生。

  • 标签: 目标监测 呼吸机相关肺炎 肝移植
  • 简介:我国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高达15.5%,每年糖尿病新发人数约101万。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肥胖 胃旁路术 体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