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智慧医疗是指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人体微微网,一种采用蓝牙无线传输技术的远程监护方法,通过5G网络随时随地提供医院专家监护。通过医疗互联网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健康大数据的价值会进一步提升。

  • 标签: 人工智能 远程监测 可穿戴设备
  • 作者: 唐秋雨 张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14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科大学妇儿临床医学院)呼吸科,福州 35001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上海 200127
  • 简介:摘要喘息是临床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表现之一。然而,因其体征波动变化,医师难以听诊时随时抓捕异常呼吸音,家长更无法识别,造成了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较大困难。因此,一种可随时采集儿童呼吸音并进行分析判断的数字监测装置对患儿的家庭治疗和疾病诊治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数字监测装置的发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呼吸音听诊提供了客观依据,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现阶段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呼吸音听诊技术主要侧重于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包括了对声谱的图像处理和支持向量机等算法的应用。现就现阶段基于数字监测装置的呼吸音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数字监测装置 人工智能 呼吸音
  • 简介:近日,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团队制作出一种外形类似于普通医用胶布,可以贴在皮肤上监测健康状态的智能终端。因为该技术成本很低,因此可以用于制作一次性商品。研究小组在制作传感器时,并没有采用需要对材料进行切割和组合的半导体技术,而是使用了将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在溶液里进行融合制作出的液体。通过印刷技术在薄膜上制作出能够检测身体活动的传感器。通过搭载加速度传感器,让其灵敏度大幅提高。此外,开发人员还利用该技术制作出了能够测量皮肤温度、紫外线照射量、心跳等数值的传感器。这款智能贴片的长度为10cm、宽3cm、厚度为1cm。开发人员表示,将力争把一次性使用的智能贴片部分成本控制在每张100日元(约合人民币6元)以下。

  • 标签: 皮肤温度 贴片 监测 日本 加速度传感器 一次性使用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了解天津市中青年居民的健康状况,探讨居民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建议。方法于2019年4—6月便利选取天津市的512名中青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总结居民健康特征,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中青年居民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512名中青年居民的年龄为(35.13±12.59)岁,患慢性病163名(31.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668,P=0.002)、文化程度(OR=0.779,P=0.039)、近1周是否适度运动(OR=2.064,P=0.018)、BMI(OR=2.339,P<0.001)、血压监测频率(OR=2.560,P=0.003)、尿酸监测频率(OR=2.742,P=0.001)进入回归方程,是中青年居民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人员需加强关注天津市中青年居民的健康状况。年龄增加、近1周无适度运动、肥胖、经常监测血压和尿酸与中青年居民慢性病发生情况呈正相关,医务人员可参考本调查结果提出健康干预措施。

  • 标签: 横断面研究 慢性病 社区居民 中青年 智能健康监测系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技术的结合,对于医疗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应用人工智能记录透析患者生命体征等重要参数,能够帮助医生或护理工作者做出决策,主要体现在功能监测及结局预测方面。

  • 标签: 人工智能 血液透析 监测 预测 应用进展
  • 简介:我们自主开发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全自动智能化诊断软件,能自动完成ABPM的诊断报告的书写,将全天的数据经过计算、分析,生成直观的文字报告,并在厂家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如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等比较重要的指标。ABPM全自动智能诊断系统的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既保证了报告的准确性,也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报告的时间,体现了智能化程序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 标签: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智能诊断 报告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软件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落实先天性监测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漏报,提高出生缺陷监测的质量,并探索有效和准确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和2019年1月~2020年1月两个阶段当地医院的原始数据,按照当地妇幼保健院制定的统一质量控制要求,在辖区内与监视医院有关部门按原管理标准进行监督操作,并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进行监督操作,比较工作前后的出生缺陷漏报率。结果:出生缺陷漏报率从最初的14.3%下降到0%。结论:根据当前的质量控制要求,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来有效减少出生缺陷漏报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出生缺陷 管理 监测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监测与目标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方法:在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监测中采用常规监测方法,并统计采血室空气、采血人员手部以及相关器械表面消毒质量,于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实施目标监测法,并比较 2018年与 2017年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2017年各指标合格率明显高于 2018年( P<0.05)。结论:常规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低于目标监测法,因此可将目标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管理中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真实性,从而保障采血质量以及献血者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常规监测;目标监测;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outine monitoring and target monitoring o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Methods: the routine monitor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in the blood collection room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and the disinfection quality of the air, hands of blood collection personnel and the surface of related devices in the blood collection room was counted. The target monitoring method was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indicators between 2018 and 2017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each index in 201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2018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outine monitoring is lower than that of target monitoring in th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effect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so the target monitoring can be popularized in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uthenticity of monitoring of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effect,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blood donor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智能拾音器对监测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发作的应用效果,以期协助哮喘患儿进行家庭管理。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呼吸内科和上海童杏儿科门诊部就诊的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使用智能拾音器)40例和对照组(不使用智能拾音器)40例。收集病史资料,对照组予每月常规随访及评估,试验组在基础随访基础上辅以智能拾音器录音随访。对照组以家长报告为哮喘发作依据,试验组以听到哮鸣音为哮喘发作依据。比较2组患儿发现哮喘发作的次数、哮喘控制水平、生活质量的差异。对2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识别、诊疗措施及病情转归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通过拾音器采集的呼吸音,经过3名专家盲听分辨,结果为哮鸣音12次(42.86%)、湿啰音1次(3.57%)、鼾音1次(3.57%)、不易辨别12次(42.86%)及辨别不一致2次(7.14%)。2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为试验组12次,对照组5次;其中试验组12次哮喘发作中,智能拾音器12次均识别,家长识别仅6次。2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时诊疗措施情况比较,试验组38.1%(8次)患儿通过远程医疗采取居家治疗,较对照组(20.0%,1次)增多,61.9%(13次)患儿为非计划医院诊治(包括非计划门急诊就诊和住院),较对照组(80.0%,4次)减少。2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时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7,P=0.097)。家长对智能拾音器的常用功能、机器使用便捷性、整机功能及稳定性整体满意。结论智能拾音器能实时获取哮喘患儿的呼吸音,及时发现哮喘急性发作,可以及早诊治,降低非计划医院诊疗发生率,辅助患儿及家长们更好地进行家庭哮喘管理。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哮喘发作 呼吸音 家庭哮喘管理 远程医疗
  • 简介:摘要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部分原因与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有关。远程心电监测具有实施、远程、准确等特点,结合人工智能可实现自动预警,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人工智能化的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远程心电实时监测 人工智能 心血管疾病 自动预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我国ADR监测报告工作近年又有了新的进展:1998年3月我国成为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的正式成员国;1999年11月出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这些可喜的进展显然会促进我国ADR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完整的ADR监测报告系统(monitoring

  • 标签: ADR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监测报告 药物监测 报告系统
  • 简介:目的为防治蜚蠊危害,预防疾病迎接北京奥运会,掌握北京市崇文区蜚蠊种群密度及变化规律,以制定防治措施及评价灭蜚蠊效果。方法我们对2004年常规蟑螂密度监测方法和2005年专项蟑螂密度这两种监测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监测的粘蟑纸的投放数量要远远低于专项监测,相应的专项监测捕到的蟑螂数量亦远多于常规监测。2005年专项监测的蟑螂密度有两个高峰,分别是3月和9月。2004年常规监测显示崇文区蟑螂密度只有一个高峰,出现在7月份,其余月份与2005年专项比则呈现小范围波动状态。2005专项监测的中小餐饮蟑螂密度7~10月有个较为稳定的高峰平台,2004常规监测蟑螂密度则在5月,7月出现2个高峰。2005专项监测的宾馆蟑螂密度在3月和9月出现了两个高峰,其余时间密度接近于0。2004常规监测的宾馆蟑螂密度仅在3月、7月监测到蟑螂,而成为全年的2个高峰,其余7个月蟑螂密度均为0。结论2005专项监测更能反映我区的蟑螂密度季节变化情况。2005专项监测显示6~9月是我区蟑螂活动高峰期,在每年4~5月开展灭蟑活动,可有效降低当年的蟑螂密度。

  • 标签: 蟑螂 常规蟑螂密度监测 专项蟑螂密度监测
  • 简介:摘要常规的观察血运的方法不足以在早期发现血管危象,进而影响移再植手术的成功率。红外线热成像技术(IRT)通过直观呈现人体表面温度数值及温度热像图,达到监测移再植组织微循环状况目的。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IRT亦逐渐走向成熟与变革。本文就智能手机红外线热成像系统(SBTI)监测移再植组织微循环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智能手机 红外线热成像技术 微循环监测 断指再植 组织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加强孕产妇HIV感染人群的行为干预以及阻断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4-2016年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感染孕产妇共82名。其中年龄段以20~29岁为主,占89.02%;职业分布以外出务工者为主,占81.71%;传播途径主要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91.46%;文化程度以中学学历为主,占84.15%;确诊时间以孕晚期、产时及产后确诊为主,共占89.03%;妊娠结局以继续妊娠生育为主,占93.90%。结论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感染孕产妇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年轻外出务工者性传播为主,大部分孕晚期、产时及产后确诊,只能选择继续妊娠生育。该人群为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该部分育龄妇女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其防范意识,掌握防治艾滋病的措施,防止艾滋病的母婴传播。

  • 标签: 孕产妇 HIV 监测 母婴传播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吧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新兴场所。它具有公共场所的特点:对公众开放、人群聚集,是可能造成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的经营性场所,其卫生状况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和公众的身体健康。笔者就目前我国各级卫生部门对网吧卫生状况调查监测的结果综述如下。

  • 标签: 网吧 卫生监测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东湖区预防接种后反应的发生情况,客观评价疫苗免疫的安全性,以制定科学免疫策略。方法对东湖区2008—2010年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4例中一般反应43例,占79.62%;异常反应5例,占9.26%;偶合症3例,占5.56%;心因性反应3例,占5.56%。结论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众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众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