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报告1例主动脉窦部成形+CABG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患者术后为误吸高危患者的护理过程,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及具体情况,针对评估的临床表现及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前提是在不违背大血管与搭桥患者术后护理的整体方向上,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护理过程中注意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营养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患者误吸高危状态,实施个性化护理,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给予1例主动脉窦部成形+CABG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患者术后为误吸高危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加速了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大血管术 搭桥术 误吸高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带教效果。方法:选取50名产科护理实习生,采用双盲分组,探讨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比较两组考核成绩。结果:探讨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产科护理带教中可提升学生知识掌握度,提高考核成绩。

  • 标签: 产科 护理带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成绩
  • 简介:共24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生并发症4例,1例室性颤动,2例血管并发症,1例腹膜后血肿,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及时处置均手术成功。因该组患者高龄、病情重、手术风险高,需备齐术中所需物品、药品;术中做好手术配合,操作规范细致;密切观察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异常改变,以及穿刺点周围出血情况;设1名专门护士,重点做好临时起搏器及除颤仪的管理,一旦发生并发症,及时配合医生处理。认为护士应在术中熟练掌握监护仪、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仪器操作,熟悉手术进程,熟知术者每一操作配合要领及潜在的风险,及时发现并发症、有效配合抢救。

  • 标签: 介入治疗 主动脉瓣植入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A型主动脉夹层作为危重的心血管急性病变,主要是指主动脉管壁内膜破损,血液经破损口流入到动脉壁中层,最终引发夹层血肿。临床以刀割样、撕裂样胸痛作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发病突然且可危及心脏、肾脏、消化道等组织器官,早期死亡风险较高,所以应该加强疾病诊疗。手术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要方案,然而部分患者术后有较高的几率伴发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使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并发症,影响手术的安全性,所以为了有效降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本文主要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护理干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有关人士参考。

  • 标签: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护理干预
  • 简介: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和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由此发展形成的动脉瘤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腹主动脉瘤(AAA)的发病率是胸主动脉瘤(TAAA)的4倍。AAA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延伸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809,6~90%的AAA病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我科于2003年6月收治1例腹主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入术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和严重黄疸的病人。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病人于2周后好转并转入普通病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主动脉瘤 腹/并发症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转运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营养支持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经过14天的治疗病情好转,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第24天好转出院。

  • 标签: 心肌梗死 IABP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轮状病毒(Neonatal rotavirus enteritis,RV)医院感染的可能途径;制定出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并评价该措施的效果。 方法 收集本院新生儿科2017年1--12月RV肠炎患儿68例,对轮状病毒发病高峰期的8月和9月份进行全面普查,以寻找传播途径,根据结果重新制定消毒隔离措施,并应用于 2018年1-12月收治的患者,结果 对照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6%;实验组患儿医院感染率为3.8%。对照组和实验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主动筛查与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病房轮状病毒的医院感染率。

  • 标签: 新生儿 轮状病毒感染 主动筛查 消毒隔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转运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营养支持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经过 14天的治疗病情好转,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第 24天好转出院。

  • 标签: 心肌梗死 IABP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疼痛护理在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4月到2022年8月,医院收治80例实施支架置入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疼痛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应用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应用预见性疼痛护理,可减轻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支架置入术 常规性护理 预见性疼痛护理 疼痛评分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时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使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11月到2023年5月收诊的102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对照组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各为51例,重点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小于对照组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观察组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小于对照组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P<0.05)。观察组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将医疗一体化护理模式运用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不但能够改善病人的血压水平以及负面情绪,能够在提升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主动脉夹层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观察两组各研究指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身体应激反应更轻,且术后康复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巨大,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主动脉球囊反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12月所收治9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总结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护理 主动脉球囊反博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术期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试验收集我院2021.7至2022.6收治且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25)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25)实施循证护理,探析两者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卧床休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值得统计分析。结论:将循证护理法灵活运用至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可以缩短其卧床休息和住院时间,促进其术后机体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围术期 循证护理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 患者焦虑抑郁状况、IABP平均应用时间、患者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IABP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实施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 抑郁状况、IABP 平均置管时间、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置管后第3天第6天及拔管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置管后第6天及拔管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 IABP 平均置管时间为( 119. 4 ± 29. 4) h,对照组为( 141. 3 ± 30. 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IABP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减少IABP置管时间和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促进患者躯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对临床护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按照入组顺序编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干预及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VC、FEV1、MVV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身生活质量总主观感受、自身健康状况总主观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总评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期内脑卒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功能锻炼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体征,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肺功能。

  • 标签: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功能锻炼 脑卒中 肺部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单中心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的效果以及影响。方法:选择样本时间在2020年4月到202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50例进行单中心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不给予护理措施)和研究组(护理干预)各25例,比较组间围手术期中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并且利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 标签: 中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采取 Acapella Duet 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在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采取常规干预(即常规治疗及呼吸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取 Acapella Duet 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每组34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肺功能指标对比发现,实验组优于参考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对比发现,实验组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采取 Acapella Duet 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加快其相关症状的改善。 

  • 标签: Acapella Duet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卒中相关性肺炎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的护理模式是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6.67%,对照组5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模式 主动脉夹层患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型脑卒中患者采用床边盲法主动留置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重型脑卒中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0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床边盲法主动留置鼻肠管,观察组同时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干预第1周、第2周喂养量达标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重型脑卒中患者床边盲法主动留置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喂养量达标率,提升患者安全性,促使患者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床边盲法主动留置鼻肠管 鼻胃管胃肠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