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均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施不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角分别为(95.13±9.43)%、(96.43±10.52)%、(5.03±1.06)°,均优于对照组(75.82±6.25)%、(78.16±6.14)%、(7.10±2.51)°(P<0.05);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E级的患者有54.17%,对照组为25.00%(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能够促进胸腰段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手术内固定 胸腰段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全部72例患者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3.7±32.8)min、中出血量(108.5±44.8)min、住院时间(20.5±2.8)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5.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P<0.05);骨性愈合时间(11.8±2.0)周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2%,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肱骨干骨折患者,以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给予治疗,手术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并且患者恢复更快,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 肱骨干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诊断确诊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6例纳为参研的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A组(外侧钢板内固定)与B组(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优良率为94.7%,显著高于A组的78.9%,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结论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应用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骨折良好愈合有重要促进作用。

  • 标签: 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 并发症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应用于胫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8例胫骨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骨折程度进行功能锻炼,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正常。未见锁钉松动、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 带锁髓内钉 内固定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经皮螺钉固定。结果操作时间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然而,中失血量、术后引流和住院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同时并发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可提高骨折的病人生活质量,帮助病人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5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Pilon骨折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受伤后1周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开展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Pilon骨折疗效;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情况、FMA下肢行走功能;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Pilon骨折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踝关节功能情况、FMA下肢行走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情况、FMA下肢行走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及预后好,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开展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可更快促使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和行走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Pilon骨折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分别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胫骨平台发生复杂骨折的患者,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开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0名,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45名,常规对照组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实验观察组在常规对照组的方案基础上联合植骨方法开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负重时长、以及术后愈合的时长,在完成手术后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以最后一次随访的疗效作为评定依据。结果在手术时长以及手术出血量方面,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负重时长以及愈合时长方面,实验观察组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在开展的最后一次随访评定疗效中,实验观察组的整体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技术拥有更优秀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缩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负重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植骨 锁定钢板内固定 骨折 复杂胫骨平台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护理。方法选择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做好术后早期护理及相关记录与分析。结果3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0岁,术后3~5d,患肢肌力接近健侧,术后7-14d无负重站立。住院时间9~22d,平均15d,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红肿。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PFNA手术治疗后,术后护理效果明显,能早期获得较好的功能锻炼,减少手术并发症,使患者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内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对21例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内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及术后12月伤椎前缘压缩率和后凸Cobb’s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及术后神经症状加重的现象,无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术后12月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而术后与术后12月无明显差异。结论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可减少内固定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内固定松动、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冲洗在颌骨骨折护理中后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口腔护理组30例和棉球擦洗护理组30例,进而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棉球擦洗护理组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常规口腔护理组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并且棉球擦洗护理组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口腔护理组(P<0.05)。结论采用棉球擦洗护理措施对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有利于进一步的提高颌骨骨折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拥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口腔冲洗 颌骨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对比前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医治的5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分组依据为计算机表法,平分为参照组(n=27)与研究组(n=27),参照组实施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实施前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以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标准,探讨前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中出血量并无太大差异,且P>0.05,不存在探析价值,研究组平均手术用时(62.19±7.48)min、平均愈合时间(88.21±11.85)天、并发症发生率3.70%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在肱骨干骨折时,应用前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改善治疗情况以及患者预后,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临床治疗 肱骨干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前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肩胛骨骨折患者据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的Judet后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新型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肩胛骨骨折手术效果;出血、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肩胛骨骨折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胛骨骨折患者行新型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减少出血,加速患者康复和出院。

  • 标签: 新型入路 重建钢板内固定 肩胛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到2017年6月我院经诊断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及B组。依次行内固定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B组总疗效优于A组,并发症及出血量少于A组,P<0.05,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内固定治疗相比,人工关节置换应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建议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内固定 老年 人工关节置换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干骨折使用膝肢具在院前急救固定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年1-10月的54例院前急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夹板固定组26例采取传统的夹板固定,膝肢具固定组28例采用膝肢具外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膝肢具固定组疼痛评分(按脸谱评分表)低于夹板固定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固定时间(1.4±0.2)min,短于夹板固定组的(4.0±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使用膝肢具在院前急救中能快速地固定患肢,为转运及抢救赢得了时间,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膝肢具 院前急救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临床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近一年当中的随访,在DIENST评分以及治疗恢复效果上,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上,T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显著,手术之后患者的功能得到了理想恢复,减少了患者第二次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T型钢板内固定 传统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据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类型,随机分为65例长钉为对照组,65例短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相当,但较之长钉,短钉内钉固定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减少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长钉内固定 短钉内固定 股骨 随内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的临床情况。方法将2014年3月份-2017年8月份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9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研究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1.67%(44/48),较比对照组85.42%(41/44)的优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10.42%(5/48)的发生率,较比对照组12.50%(6/48)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手术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切口,住院时间较比对照组比较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较比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别为PFNA组和人工置换组(各54例)。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PFNA组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卧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均优于人工置换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固定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固定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三踝骨折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主要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4例,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为54例,予以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统计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要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变化,均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实施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应用价值十分优异,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三踝骨折 后外侧入路 解剖 复位固定 后踝治疗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