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疗效研究

陈彬

陈彬

四川省泸县第二人民医院646105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术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别为PFNA组和人工置换组(各54例)。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PFNA组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卧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均优于人工置换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固定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effectoftreatingsenile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swithproximalfemoralanti-rotatingintramedullarynail(PFNA)fixationandartificialhipreplacement.Methods:108patients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February2017toFebruary2018werecompared,respectivelyinPFNAgroupandartificialreplacementgroup(54caseseach).Thetherapeuticeffectsofeachgroupwerecompared.Results:thetreatmentefficientPFNAgroup,operationtime,intraoperativebloodloss,hipfunctionscore,bedtimeand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suchasriskindicatorsaresuperiortoartificialreplacementgroup,P<0.05,sai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PFNAfixationiseffectiveintreatingsenile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s.

[keywords]senile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PFNAfixation;Artificialhipreplacement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的方式开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医疗技术和科学研究的逐渐发展和深入,微创以及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十分成熟和完善,已经不断被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快速康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患者知情,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患者进行对比,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PFNA组和人工置换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4例。其中,PFNA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为86岁,最小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78.05±2.68)岁;人工置换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为86岁,最小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78.84±2.79)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接收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②年龄≥70岁的患者;③患者骨折前均可独立生活;④所有患者均为自愿接受本组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③排除多处骨折的患者;④排除陈旧性骨折患者;⑤排除骨折前已经瘫痪或者难以正常行走的患者;⑥排除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各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极限资料经过对比,得出P﹥0.05,表示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前,进行X光片、CT等常规检查,准确评估患者的骨折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进而决定手术方案。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于外侧入路,行全身麻醉后,充分暴露患者骨折端后进行股骨小粗隆截骨,随后取出股骨头,根据术前的检查结果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生物假体或者水泥假体。随后扩大患者股骨,复位粗隆间的骨块,同时,使用钢丝予以捆绑和固定,植入假体使得粗隆顶端于假体中心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复位完毕后适当调节关节的松紧度,检查假体各个方面的稳定性。最后,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PFNA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进行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后,使得患者平躺于牵引床,帮助患者呈现仰卧体位,随后,按照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相应的牵引,旋转患者患肢后进行复位,经过X线检查,骨折复位效果良好,进行常规消毒。随后,于距离患者股骨大粗隆顶点2cm位置作一切口,充分暴露患者大粗隆顶点后进行开槽,放置导针后于透视下,确定导针位于髓腔内,同时,进行扩髓处理,放置相应的主钉后,适当向前倾斜,在瞄准杆的辅助下于侧面放置防旋拉力钉。最后,放置远端锁定,完毕手术。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人工置换组和PFNA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如: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等,均使用SPSS21.0软件包予以统计学的核验,各个组别之前的数据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PFNA组的治疗有效率52例(96.30%)显著高于人工置换组44例(81.48%),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指标、髋关节评分以及卧床时间等指标

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卧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人工置换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摔伤所引起骨折疾病的发生几率也随之不断增加。临床研究认为,我国>7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骨折的几率相对较高,同时合并一种或者多种慢性疾病,对于这类患者而言,采取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将会增加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肺炎以及褥疮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可见,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各项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将会增加手术实施的风险和难度,术后容易出现骨折愈合时间长、内固定物容易松动以及术后并发症多等症状[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虽然能够避免骨折延迟愈合情况的发生,但是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相对较多,将会延长手术的操作时间,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耐受性以及各项机体功能相对薄弱,将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导致手术失败。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人工置换术以及PFNA固定术的方法进行治疗。PFNA固定术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使用旋转刀片于患者股骨颈予以固定,放置股骨颈之中将刀片进行旋转,进而能够充分发挥出对于周围骨质的镇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骨质浪费的情况[3]。PFNA固定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内固定装置,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具有机体损伤小、操作便捷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不仅能够达到防旋功能,同时,还能够降低骨丢失量[4]。经过本次实验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PFNA组的治疗有效率52例(96.30%)显著高于人工置换组44例(81.48%),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卧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人工置换组,PFN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4例(7.41%)显著低于人工置换组12例(22.2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通过采取PFNA固定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缩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更佳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固定术进行治疗,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彦旬,马陆达,王强,等.PFNA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疗装备,2016,29(2):150-151.

[2]李奕标,蔡瑞歆,程培楷,等.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9):680-683.

[3]高练兵,常再平.PFNA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78-79.

[4]郭攀,王丹,闵继康.人工关节置换及PFNA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5):83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