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老年人群由于自身健康状况下降,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症状,导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较高,并伴随多种基础性疾病,增加治疗的难度和风险,术后恢复较为困难。临床研究证明,不同的骨折类型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内固定适用于年龄较轻的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身体创伤小等优点;人工股骨头置换适用于年龄较长者,可缩短卧床时间,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内固定,并发症较少;而全髋关节置换多在前两者治疗失败后的二次治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治疗效果较好,但手术创伤性明显大于前两者,治疗费用昂贵。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各有优缺点,本研究就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阐述。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 70 例临床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为 2018 -01到 2020-05,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n=35 。对照组行单纯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椎管侵占率、 Cobb角和伤椎前高压缩比,均相当, P>0.05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椎管侵占率、 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伤椎前高压缩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单纯内固定疗法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脊柱骨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对患者的生物力学指标具有更加显著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单纯内固定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外固定架和内固定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外固定架治疗)与对照组(内固定),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9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治疗恢复时间,在减少患者中出血量的同时,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四肢骨折 骨科创伤 内固定术 外固定架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单纯内固定、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行单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5例行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29% vs 71.43%)(χ2=6.437,P

  • 标签:   [] 内固定手术 疗效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患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60位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患,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前路内固定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完成。对比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采用后路治疗的观察组手术安全性更高,且治疗有效性达到90%,远高于对照组的66.67%。结论通过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更好改善患者椎体高度,调节Cobb角,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内固定融合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足踝部骨折患者通过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足踝部骨折患者,共计80例,按照双盲法对患者随机分组,设定其中40例接受金属螺钉内固定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余40例接受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组好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足踝部骨折患者通过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足部功能更好的恢复,还可以有效斌面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问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足踝部骨折 可吸收螺钉 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内骨折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选病例总数为24例,依据骨折固定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研究组采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SS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距突螺钉固定对治疗膝关节内骨折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膝关节内骨折 载距突 螺钉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笔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1)与实验组(n=31),将予以空心钉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有效率比较于参照组显示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将锁定钢板内固定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35例四肢骨折患者,均经皮微创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效果以及并发症进行研究。结果给予35例四肢骨折患者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后,其胫腓骨骨折治疗优良率为83.33%,胫骨骨折治疗优良率为77.78%,股骨骨折治疗优良率为78.80%。经治疗的总优良率为80.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以及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愈合良好。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中具有适应性广,中创伤小,愈合快,等植体功能恢复好的特性。

  • 标签: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切开复位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研究中纳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 58例,所有病例皆选自 2015年 8月至 2019年 9月期间,根据硬币法对有所研究对象行分两组处理,将后路内固定非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 A组患者,将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 B组患者,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展开观察。 结果:与A组患者相较, B组患者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治疗后 B组患者 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度皆明显小于 A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 B组下降趋势更佳于 A组( P< 0.05)。 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显著,不仅能使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度得到有效改善,还能较好缓解其疼痛感受,十分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标签: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行螺钉内固定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办法。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7月之间我院收治的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颈骨折行螺钉内固定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97.77%高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86.66%,P<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螺钉内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螺钉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传统颌间结扎固定)与观察组(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疗效显著且安全.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骨折;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传统颌间结扎固定中图分类号R78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2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有限切开K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后路有限切开K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4-57岁,平均36.8岁。所有患者均为外伤性骨折,其中5例合并骨质疏松。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经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术前、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椎体前、后高度和cobb角等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随访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了椎体高度丢失,考虑与骨质疏松及过早下床负重活动有关。其余病例均达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有限切开KSS系统内固定较传统的经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普通脊柱微创内固定在胸腰椎爆裂性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脊柱骨折 微创技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患者,男性,22岁,因车祸致身体多处疼痛、畸形伴活动受限2h送入当地医院,入院诊断:腹部脏器损伤,膀胱损伤,左股骨干骨折,左桡骨骨折。入院后急诊行剖腹探查,膀胱、脾脏破裂修补,桡骨骨折石膏固定,术前双下肢、足踝部活动正常。1周后行左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出现左足下垂。因左足下垂伴活动受限2个月余于2007年12月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诊断:左侧腓总神经损伤,左股骨干骨折术后,左桡骨骨折,脾脏破裂修补术后,膀胱破裂修补术后。

  • 标签: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股骨干骨折 腓总神经损伤 腹部脏器损伤 桡骨骨折 修补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骨折并截瘫前路减压植骨固定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100例颈椎骨折并截瘫患者,都使用前路减压植骨固定实施治疗,所有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使用基础护理,研究组则在对比组中加入综合性康复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和不良反应率显著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给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颈椎骨折并截瘫 前路减压 植骨固定术
  • 简介:   [ 摘要 ] 目的 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66 例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將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3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微创钢板内固定应用于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缩小切口,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关键词 ] 微创钢板内固定 ; 创伤性 ; 尺骨骨折 ; 手术时间 ; 关节疼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aumatic ulna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66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ulna fract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 33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steel plate ,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steel plate. The operation time , hospitalization time , wound healing time , incision length , clinical efficacy ,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ain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 hospitalization time , healing time and incision lengt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P<0.05 ) .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P<0.05 ) .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P<0.05 ) .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 )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5 ) .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ulna fracture patients. It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wound healing time , reduce incision ,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 and effectively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 of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