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本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建立质控体系开展综合性、系统化的护理质量控制,对比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数显著低于实施前,质控小组得分比实施前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手术室管理效能、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1例行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和机械通气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患者均予以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压力(PCV)控制法肺复张(RM),观察41例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肺复张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与复张前比明显升高,P<0.05,复张后中心静脉压快速恢复基础水平,肺复张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明显下降,P<0.05,复张后可快速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对ARDS患者进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时,会使患者的学流动力学有短暂的变化,复张后可快速恢复至基础水平,因此对ARDS患者进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农村中小学流行性感冒疾病现状及其预防控制对策。方法以四川省简阳市禾丰镇中小学的疾病预防好工作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我院148名医护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在本地区的的应用系统覆盖率来说,人口的覆盖比例中的流感病情样本,对其预防和控制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后,其基本的信息和互补的感官作用等,都极大的满足了基本的使用效果,其治疗的效果等,都有极大的提升。结论从现代的流感病情分布情况分析,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总方针,是保证农村中小学流行感冒疾病防治的主要应对策略。

  • 标签: 农村 中小学 流行性感冒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在2型糖尿病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采取该社区在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收集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列为分析对象。将其8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40例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为观察组,另外40例实行非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率和血糖控制率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两者的差异具有较高的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有益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对血糖的控制

  • 标签: 社区规范化管理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及慢性病控制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全科医学保健服务模式医疗、健康干预,观察其慢性病控制情况及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变化。结果干预期间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3.90%;糖尿病控制达标率为90.28%;干预后研究对象在生存质量、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环境等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进行医疗、健康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慢性病、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全科医学 老年人 多病共存 慢性病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血糖护理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接收的92例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5年12月前共收治46例患者,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对2015年12月后收治的4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控制血糖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血糖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空腹血糖水平更接近正常;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组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针对胃癌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加强血糖控制护理,稳定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对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控制 血糖 护理 胃癌 糖尿病 围术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二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确诊为二型糖尿病1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完全遵医率为39%。经过干预,研究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二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遵医率,对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糖尿病 遵医行为 血糖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疗法对眼压控制稳定后的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本院80例青光眼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光敏度与平均缺损检测值都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平均光敏度与平均缺损检测值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眼部波形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眼压控制稳定后的青光眼患者实施中医疗法,使患者的视野得到有效恢复与保护,对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中医疗法 青光眼 视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优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80例,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和无缝隙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缝隙优质护理干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无缝优质护理干预 糖尿病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措施对糖尿病住院病人健康知识与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采取无缝隙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h血糖(2hPBG)的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身体各项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病人住院期间采用无缝隙护理措施,能够增强患者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糖尿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拉地尔与尼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控制降压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1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乌拉地尔组(n=74)与尼卡地平组(n=74);乌拉地尔组予以静脉注射乌拉地尔治疗,尼卡地平组予以静脉注射尼卡地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和心率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乌拉地尔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心率变化差值均明显高于尼卡地平组患者(P均<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与尼卡地平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均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首选药物。

  • 标签: 乌拉地尔 尼卡地平 脑出血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以3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其用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高血压 用药依从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共计100例患者,在院前,对照组患者采用了普通的液体复苏方式,观察组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与相关分析。结果在50例经过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患者中,死亡率为20%,使用常规液体复苏方式治疗的对照组50例患者死亡率为26%。另外,在患者的总共输血量,术后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等方面,观察组的数据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方式进行院前的急救以及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的应用。1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院前急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在围产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定期产检和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880例,根据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1440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系统产检,实验组孕妇则在常规系统产检的同时,给予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围产儿结局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围产保健中,加强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能对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合理控制,让母婴健康得以保证。

  • 标签: 孕期 个体化营养指导 新生儿 出生体重 围产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和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300例,按照单双数字方法均分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的免疫检验,而研究组行全程质量控制的免疫检验,对比常规组和研究组免疫检验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糖基抗原(CA199)、甲胎蛋白(AFP)以及癌胚抗原(CEA)方面的变异指数分别为(30.63±4.21)、(31.71±2.43)、(32.37±5.06)、(41.17±2.38);常规组为(53.21±5.31)、(62.19±6.83)、(63.28±6.77)、(64.61±3.11)。结论免疫检验中采用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有利于提升检测准确性。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重要性 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口持续利多卡因浸润对控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12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利多卡因持续浸润与硬膜外镇痛泵镇痛。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疾病类型、体重指数、麻醉分级;(2)两组术后12h、24h疼痛评分(VAS)及杜冷丁使用量。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疾病类型、体重指数、麻醉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2h、24h疼痛评分及杜冷丁使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伤口持续浸润利多卡因对控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有积极的作用,使用安全。

  • 标签: 利多卡因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疼痛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七氟醚对于鼻内镜手术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丙泊酚组(s组)和七氟醚组(p组)(n=20)。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维持输注瑞芬太尼,s组术中输注丙泊酚维持,p组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术中通过分别提高吸入或输注浓度加深麻醉,将血压控制在入室MAP的70%1左右。术中通过测量引流瓶中的血量加上纱条内含血量可准确评估术中出血量,并请手术医生使用VAS方法评估术中失血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过程中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视野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失血量明显少于p组(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更能减少FESS特别是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七氟醚 丙泊酚 麻醉 内镜鼻窦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乳酸钠林格氏液输注,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24h引流量以及HCT、Hb、BUN和Cr、CVP和尿量,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等。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失血量、输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未输血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HR术前和术毕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方法,降低患者输血的风险,而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短期胰岛素强化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以及这种方法对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在这里选取了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6名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自身情况进行前后对照,我们将对患者使用三短一长强化方案进行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两周后,我们将测定患者的血糖以及胰岛素并与患者接受治疗前的情况进行对比,我们还会在治疗后计算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两周后其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患者治疗前身体检查结果与治疗后的身体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我们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使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到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来。

  • 标签: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补液在非控制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非控制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限制性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补液总量及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限制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限制性补液,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补液量,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 标签: 非控制性创伤 失血性休克 院前急救 限制性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