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护理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 方法: 2016 年 6 月 -2017 年 6 月我院消毒供应室相关工作采用强化护理质量控制,作为观察组, 2015 年 5 月 -2016 年 5 月我院消毒供应室相关工作采用常规质量控制,作为对照组,分析比对两种质量控制方法下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状况。 结果: 采用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的情况下,消毒供应室器材、物品质量良好,较常规质量控制方法下的器材、物品质量更为优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强化护理 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质量安全。为此,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相继逐步开展食品风险监测工作。为了使疾控监测机构能顺利开展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国家大力投入资金,为疾控检测部门配备先进检测设备,培训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人员。同时,各级部分都加大了对检测机构的考核力度,以保障各级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分析了蔬菜及水果农药检测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并结合文献资料和实际检测情况,提供了加以改善的方法和建议,以期改善蔬菜和水果的农药检测的质量控制,对其它检测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蔬菜 水果 农药残留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检测样本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免疫检验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7例,观察组采用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检验控制,比较两组检验效果,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有效率为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样本实施严格免疫检验,可以显著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及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临床检测样本 严格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及对策。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通过岗位组长质量控制日查、护士长日查与上级部门(院感科、护理部)督导检查去污区对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风险点,并根据所发现的风险点制定出一系列整改方案,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对去污区感染控制的制度管理、将有缺陷流程进一步完善、对工作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维护环境卫生等。结果经整改方案的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在感染控制在存在的风险点控制良好,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岗位组长质量控制日查、护士长日查不合格率明显降低,整体工作质量得以提升。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实施整改措施后,可提早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采取有效控制,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去污区 感染控制 风险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感染控制)和对照组(常规感染控制),30例/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透析液与反渗水的检测情况优于对照组,感染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控制血液透析室感染中具有效果,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有效管理办法。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透析室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控制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具体实施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4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控制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压和感染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控制论应用在血液透析中,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分析控制论 血液透析 护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术后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其恢复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控制血糖目标在8.1~11.1mmol/L)与强化组(控制血糖目标在4.1~6.1mmol/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强化组切口感染发生率2.0%明显要低于常规组的22.0%(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92.0%显著要比常规组的70.0%高(P<0.05),同时强化组拆线时间要比常规组短(P<0.05),三组间数据差异的比较皆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需对其术后血糖水平加强合理管控,对促进其术后恢复效果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控制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医疗设备维修质量管理可以有效地掌握设备的质量状况,为医疗设备的使用与保障决策提供依据,它作为维修工作的一部分,与维修管理信息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延长设备的寿命,降低维修费用,同时医疗设备全面质量管理也是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的要求。

  • 标签: 医疗设备维修 质量控制 结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归纳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控制与预防措施.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最重要的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吸烟、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结论在心血管病防治中除了要“标本兼治”外,还必须要有全局观点。在发现了一种危险因素的时候要主动寻找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对于并存的危险因素必须关注并予以更积极的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控制与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2月-2017年06月内于我院消化内镜室接受诊、疗的1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诊疗的奇偶顺序,将之分为实验组(偶数组)和对照组(奇数组)两组,每组71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管理,给予实验组患者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风险问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落实消化内镜护理时,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发挥出极佳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风险问题发生率明显降低,因而值得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消化内镜 控制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主要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进行分析,并分别阐述膳食调整方法、运动锻炼方法、足浴养生方法、针灸养生方法的实施流程,最后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医养生调护对原发性高血压控制的影响,以期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与治疗提供可行的理论参考,避免原发性高血压诱发相关心脑血管疾病。

  • 标签: 中医养生调护 原发性高血压 膳食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内分泌科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55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护理后4个月跟踪随访结果、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FBG、2hBG、HbAlc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普遍高于对照组。结论Ⅱ型糖尿病属慢性病,需要长期控制,而在综合护理模式下,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对稳定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帮助及意义,且能够有效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综合护理模式 血糖控制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 ABO 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方法: 通过两种方法的检测对 400 例临床血型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具体影响血型的影响因素和质量 控制方法。结果: 用玻片法和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进行比较发现,试管法的准确率更高, 影响临床检验 ABO血型鉴定的因素主要有实验的方法、样本原因、其他原因等 [1] 。结论: 目前玻片法和试管法是采用最多的来进行血型测定的方法,但是依旧 存在一些因素影响血型测定的正确性,为了能够保证安全输血,我们要做好正确的血型测定避免发生医疗事故 [2] 。

  • 标签: [ ] ABO 血型鉴定 质量控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5 月我院收治 100 例 腹泻患儿 ,将所有患儿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患儿,有所患儿均进行 大肠埃希菌 培养。研究组患儿采用 微生物检验法 做检测,对检测结果做详细的分析,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治疗,对照组患儿不进行检验,医护人员直接对患儿展开诊断治疗工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有所患儿经过 20 天的治疗治疗之后,部分病情的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其中, 50 例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 84.0% ; 50 例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 92.0%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 采用 微生物检验法 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工作,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率,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 质量控制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