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各15例,保守组行手法复位,手术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86.67%VS93.33%),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无论是行保守疗法还是手术疗法,都有显著的效果。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保守疗法 手术疗法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采用温针辅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6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外敷疗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外敷疗法并采用温针辅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2%。采用温针辅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温针的使用未产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采用温针辅以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简单有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中医 温针灸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腓骨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转Ⅲ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中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50例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按照所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腓骨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各25例。比较他们的具体并发症情况和手术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并没有差异性,后外侧入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与经腓骨入路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后外侧入路治疗骨折愈合时间都比较短,踝与后足功能恢复也比较好。

  • 标签: 经腓骨入路 后外侧入路 治疗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手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部9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加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患者术后半年和1年、2年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总优良率比较,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关节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的处理采取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康复训练 疗效
  • 简介:摘要动静脉泵是目前创伤骨科常用的辅助治疗仪器之一,但是就目前文献报道来看,其主要应用在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对其促进患肢消肿,缩短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准备时间方面报道较少。切开复位内固定是踝关节周围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而目前困扰临床医护人员最大的问题是踝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特别是术前患肢消肿,争取提前手术时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的问题。因此,笔者在结合工作实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动静脉泵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应用的背景、原理、疗效、临床意义及展望等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动静脉泵 踝关节周围骨折 肿胀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伤科熏洗汤联合功能锻炼对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踝关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34例。给予乙组患者术后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治疗,甲组患者在乙组基础上联合伤科熏洗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甲组优良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乙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甲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踝关节术后给予患者伤科熏洗汤联合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且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伤科熏洗汤 功能锻炼 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2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骨折部位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及钢板内固定的同时,以1~2枚螺钉对下胫腓联合分离做短期内固定。结果本组22例随访1~4年。根据Olerud-Molangder标准评分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早期明确的诊断、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拉力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后外侧入路治疗组(观察组)和前侧小切口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行X线片检查均提示内固定良好,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2±0.6)个月,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0.5)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口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60例创伤致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年龄26-68岁,男39例,女21例,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螺钉固定,8-12周下地活动负重前取出下胫腓固定螺钉。结果随访时间10月-3年,平均16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下胫腓螺钉断裂,优36例,良16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6.7%,1例由于踝关节严重骨折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术后功能恢复差。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应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可以恢复踝穴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踝关节 下胫腓联合 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踝关节骨折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3月住院治疗的6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进行常规的训练,然后分别比较两组的踝关节功能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两年之内踝关节屈、伸、旋前、旋后、负重时内翻、负重时外翻活动度比手术前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实验组的患者在各项指标中分别和对照组的同时段的各项指标相比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同一时段的优良率比较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Endobutton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dobutton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10例,术前均行踝关节应力位X片及踝关节三维CT检查,以明确诊断。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8~12个月随访,以最后一次随访资料作为评价依据。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应用Endobutton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了下胫腓联合的正常运功功能、作用确切,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优良。

  • 标签: Endobutton钢板 下胫腓联合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影响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6年5月经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共103例做回顾性分析,并在手术后通过Mazur踝关节症状及功能评分标准评价其术后治疗效果,分为优良组、可差组,优良组82例,可差组21例,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患者经手术后踝关节功能易受到年龄、骨折类型、受伤到治疗时间、手术方式等影响,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是影响踝关节术后功能的重要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与手术方式是影响踝关节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在对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筋活血外洗方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3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修复损伤的三角韧带,术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舒筋活血外洗方熏洗,采用改良Weber踝关节骨折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在疼痛、步行和踝关节功能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放射学及距下关节功能方面,两组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筋活血外洗方能有效改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提高关节的功能。

  • 标签: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中药外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踝关节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经皮微创内固定)和对照组(46例,传统切开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能够缩短踝关节骨折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在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经皮微创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骨折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关节融合治疗成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11年9月,应用三关节融合治疗成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10例(13足),男6例(8足),女4例(5足);年龄23~48岁,平均36岁;左足7例,右足6例,双足3例。根据Dimeglio畸形分级III级9足,IV级4足。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26个月,畸形矫正满意,未见复发,足负重行走功能良好。根据秦泗河等疗效评定标准优7足,良4足,可2足,优良率84.6%。结论施行三关节融合术是成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三关节融合 成年人 马蹄内翻足 矫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研究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24例运用该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骨折后骨外露并感染,骨不连,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肌腱外露足跟部皮肤缺损,跟腱断裂,踝关节及胫腓骨下段皮肤溃疡等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除2例远端皮缘少许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骨折愈合,外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皮瓣不损伤重要血管,血供丰富,是修复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术后带感觉神经可恢复皮瓣的感觉,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重建及恢复。

  • 标签: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治疗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20例,行滑膜切除并关节清理术。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20例患者中,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关节滑膜炎,创伤小,恢复快,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 滑膜炎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手术治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行关节镜手术和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94.0%)高于对照组(86.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关节损伤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病情早日康复。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
  • 简介:摘要关于膝关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并发症,不同年龄的病发状态,治疗状况,不同年龄段得康复情况。

  • 标签: 关节炎 麻醉 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