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管理中加速康复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0例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进入本院ICU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作对象,按管理措施差异分组,各3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管理,实验组于此基础展开加速康复管理措施,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及APACHEⅡ评分。结果管理后,实验组机械通气(5.31±1.12)d,ICU治疗(8.16±1.00)d,分别比对照组(7.40±1.20)d及(11.14±1.60)d短,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APACHEⅡ(12.11±2.18)分,比对照组(16.27±2.79)分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管理中展开加速康复管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并改善其APACHEⅡ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加速康复管理措施 常规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00例、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28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比2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临床各项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为(36.66±4.44)次/分钟、24小时动脉血氧分压为(98.71±10.54)mmHg、24小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1.44±3.05)mmHg、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1.54±0.21)天、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为(4.44±1.22)天;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按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PH、PaO2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aCO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采用早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大大提高患儿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例变态反应鼻炎患者予以药物治疗同时鼻腔冲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都予以氯雷他定10mg每日一次+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每次两喷每日一次治疗,实验组加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一日两次,对照组不予冲洗。经规律治疗2周后做疗效评价对比。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常规药物治疗结合规律鼻腔冲洗的治疗方案疗效优于未行鼻腔冲洗的方案。

  • 标签: 变态反应性鼻炎 药物治疗 冲洗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下呼吸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32例老年下呼吸细菌感染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左克)500mg/d一次静脉滴注治疗,疗程7~14天。结果患者咳嗽、咯痰、发热、肺部湿罗音以及外周血白细胞恢复的有效率均在80.00%以上,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细菌清除率为76.7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与文献报道相似。结论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感染疗效良好,是治疗老年下呼吸感染较理想的抗菌药物。

  • 标签: 高剂量 左氧氟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急诊应激高血糖的联合检测中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和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作用以及临床意义展开论述。方法将来医院急诊就诊的危重病人,分为非糖尿病应激组和糖尿病应激组。同时选取普通糖尿病患者以及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成年人,划分到对照组。对两组给予糖化血红蛋白和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糖尿病应激和糖尿病非应激组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上,比非糖尿病应激组和健康体检人员组成的对照组要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糖尿病应激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应激组和非糖尿病应激组在敏C反应蛋白检测上,比糖尿病非应激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数值要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应激高血糖的鉴别上,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和敏C反应蛋白进行联合检测,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昆布多糖对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内白细胞介素-33(IL-3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及气管重塑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激素吸入组、昆布多糖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10只。经OVA致敏激发制模成功后,哮喘模型组用生理盐水0.3ml灌胃干预,激素吸入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4ml干预,昆布多糖组采用昆布多糖50mg/kg灌胃干预,均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0VA致敏激发和灌胃干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BALF中IL-33、VEGF及α-SMA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昆布多糖组及激素吸入组BALF中IL-33、VEGF、α-SMA显著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昆布多糖及激素吸入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昆布多糖组与激素吸入组IL-33、VEGF及α-S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结论昆布多糖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急性哮喘小鼠的炎症,减轻气重塑的发生。

  • 标签: 昆布多糖 支气管哮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33 &alpha -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已预料困难患者行气管插管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两种方式插管,研究比较哪种插管的治疗效果更好。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60名已预料困难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实验组使用可视喉镜,在插管成功后根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插管时间进行对比,比较哪种插管方式的效果更好。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来看,可视喉镜所用的插管时间较少而且患者在插管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低,所以对已预料困难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采用可视喉镜有着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已预料 困难气道患者 清醒镇静 表面麻醉 气管插管方式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对16例狭窄患者治疗的护理提高。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至我院进行狭窄手术患者16例,对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并发症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16例患者共计进行29次治疗,完全有效7例,部分有效7例,轻度有效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87.5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完善的术中术后护理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氩气刀 气道狭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无创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从我院挑选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应用无创持续正压呼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3.67%,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了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无创持续正压呼吸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小儿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合气管切开患者的湿化方法。方法选取我院ICU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持续雾化吸入法,对照组采取持续滴注加湿法,比较两组湿化患者的湿化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血氧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刺激咳嗽、痰痂形成、和黏膜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持续雾化吸入法可以有效减少痰痂形成和刺激咳嗽的发生率,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湿化效果更好,并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 湿化效果 并发症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方法在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被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确诊为呼吸衰竭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基础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PaO2,以及PaCO2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5%。观察组在疗程结束后,心率、呼吸、PaO2,以及PaCO2等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利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急诊呼吸衰竭中,操作方法简单、快捷,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急诊 呼吸衰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对幼儿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儿童异物的CT表现,总结归纳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对气管异物的价值,并与硬支气管镜对比,评估CT检查的准确。结果8例异物位于气管,25例位于右主支气管及其分支,24例位于左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结论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能一定程度提高幼儿异物诊断的准确

  • 标签: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气管 支气管 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蛋白浓度对其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38例各种级别心功能ACS患者测定hs—CRP浓度,并与对照组100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级别心功能的ACS患者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III、IV级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心功能I、II级组(P<0.05)。结论ACS与患者CRP含量有关,ACS患者病情越重,CRP浓度越高。同样CRP浓度增高,ACS病情也加重。

  • 标签: 高敏C&mdash 反应蛋白(hs&mdash CRP)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阿司匹林的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每天均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以及高危患者243例,每天用药前服用100mg阿司匹林,7天后采用比浊法使用二磷酸腺苷(APD)作为诱导剂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从而判断是否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并分析与临床因素的相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后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与年龄呈负相关,而与ACS、体质指数以及糖尿病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ACS、糖尿病以及体质指数超过24kg/m2是影响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反应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高龄患者对阿司匹林敏感性更强,用药前后检测血小板活性的高低对于预测阿司匹林反应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阿司匹林 反应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翘散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院内呼吸感染的疗效价值。方法抽选136例下呼吸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67例,予以盐酸左氧氟沙星0.2g/次,bid,静脉滴注治疗)和观察组(n=6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方剂银翘散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细菌清除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咳嗽、退热、肺啰音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超敏C反应蛋自(hs-CRP)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翘散辅助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院内下呼吸感染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细菌清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经进一步研究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清除率 银翘散 C反应蛋白 盐酸左氧氟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在儿童急性呼吸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性呼吸感染组106例患儿进行WBC计数和CRP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呼吸感染患儿106例中细菌感染组CRP和WBC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菌感染组CRP以及WBC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结论CRP和WBC能初步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可指导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并判断疗效。

  • 标签: CRP WBC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