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在将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病理常规制片中,将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与二甲苯各制片500张,然后就两者的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结果通过临床资料的整合,两种试剂制片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病理技术工作中,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与二甲苯效果相近,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替换。

  • 标签: 病理技术 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 二甲苯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世界各国药典对药物残留溶剂测定方法,为残留溶剂提供不同药典的测定思路。方法对ChP2010、USP34、BP2011、EP7.0、JP15收载的残留溶剂种类、限度、色谱检测方法和系统适用性要求,对照品及供试品的配制要求作了详细介绍。结论因为某一具体品种各生产企业引入的溶剂亦有不同而难于统一规定,国外药典通过混合对照品法对残留溶剂的测定控制较为严格,中国药典2010也逐步认识到残留溶剂测定的重要性。

  • 标签: 世界各国药典 残留溶剂 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9例膝部肉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28~67岁(平均45岁)。病理分类滑膜肉瘤3例,鳞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纤维肉瘤2例。广泛切除术后创面均伴软组织缺损,缺损大小10cm×7cm~16cm×10cm。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皮瓣,逆行修复缺损。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无臃肿,功能良好;局部无复发。结论以腓浅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用于修复膝部软组织肉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腿前外侧皮瓣浅动脉组织缺损瘤
  • 简介:摘要医学生的技能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课程来实现的,医用组织学是医学生较早接触的课程之一,初学者在组织学实验中容易忽视显微镜基本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忽视实验指导和教材在实验中的价值;忽视相似组织器官的辨认技巧和经验积累;片面理解表达方式,对画图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等。强化医学生技能培养的意识,留足时间保证显微镜基本操作的训练,并贯穿于实验全过程;挑选或编写优秀的实验指导,在实验中加以充分利用;注重相似组织器官的辨认及其经验积累,课内外选择典型组织器官镜下图坚持绘图训练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 标签: 组织学实验 数码显微镜 技能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肺神经内分泌癌不同类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确诊为肺神经内分泌癌的28例患者手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病理学特征进行分类典型类癌78.6%、不典型类癌10.7%、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7.1%、小细胞肺癌3.6%。结论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对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分型,对不同类型的NETs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肺神经内分泌癌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维酮碘软膏治疗急性皮肤软组织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门诊急性皮肤软组织擦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聚维酮碘软膏及凡士林纱布覆盖敷料包扎;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0.1%碘伏纱布湿敷绷带包扎。结果聚维酮碘软膏加凡士林纱布包扎治疗能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加速创面修复,且在止血、止痛、不留瘢痕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聚维酮碘软膏不仅可以治疗烧伤,对治疗急性皮肤软组织擦伤也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聚维酮碘软膏 皮肤软组织擦伤 临床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通过试验,采用含有不同的植物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培养菘蓝不同外植体,研究激素对菘蓝器官分化及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的影响。以菘蓝无菌苗的子叶和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在不同激素配比的条件下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分化不定根、不定芽的能力。结果证明在NAA0.1mg/L+6-BA0.1mg/L(14d)、NAA0.5mg/L+6-BA1.0mg/L(14d)、NAA0.5mg/L+6-BA0.1mg/L(28d)三个条件下子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100%;NAA(0mg/L~0.1mg/L)+6-BA1.0mg/L的激素组合是诱导菘蓝外植体分化芽的可选浓度组合;一般对菘蓝生根培养不采用此两组激素组合,以1/2MS培养基附加NAA0.1mg/L可使不定芽生

  • 标签: 激素 菘蓝 器官分化 愈伤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报到应用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如患者,采用5种不同方法进行修复,进行疗效比较。其中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12例,桡背侧拇指皮瓣15例,拇指尺背侧皮瓣6例,踇趾甲皮瓣游离移植5例,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值4例。结果本组42例中示指近节岛状皮瓣修复术坏死1例,经换药痊愈。其余41例愈合良好,拇指外形较好,指腹感觉存在,活动正常或稍差于健侧,拇指与第2~5指对掌良好。结论不同程度的拇指皮肤软组织缺如选用合适的方法修复,疗效可靠。

  • 标签: 拇指 皮肤软组织缺如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骨科常见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常见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39例。结果39例经VSD技术及相应的处理后,创面均愈合良好,创面分泌物做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拆除VSD后20例予以植皮,15例直接缝合,4例拒绝行植皮术经伤口换药后愈合,无皮瓣转移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得到满意治疗。结论VSD技术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及时清除伤口内坏死组织组织渗液,改善局部微循环,解决了开放的深部组织的临时覆盖,明显的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为最终创面的关闭及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组织 缺损 感染
  • 简介:摘要创伤常伴随有严重的软组织肿胀,对手术治疗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均有极大的影响。西药对于创伤后软组织肿胀的消除方法比较单一,且具有较多的临床副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消肿的文献报道开始涌现。除了常用的汤药、膏药、熏洗、酒剂及散剂外,中药新剂型也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肿胀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方便临床选择合适的消肿方法。

  • 标签: 创伤 肿胀 中医药 剂型 研究进展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17日,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感染病例与死亡人数依然在不断增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病理技术中应用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方法和效果。方法在送检的病理组织中,均分为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和二甲苯两组对比,各组制片均600张,对比两组制片结果优良差。结果经过整体资料对比,两组试剂效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两组试剂在医学上实施病理技术工作中的效果相近,操作中采用的试剂可根据实际状况使用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和二甲苯。

  • 标签: 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 二甲苯 病理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缺损的护理措施,进一步明确护理目标。掌握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06月收治的8例开放性损伤及皮肤坏死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及护理过程的回顾,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观察、创面护理,心理护理等采取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皮肤软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张氏正骨膏外敷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张氏正骨膏组(50例)和对照组云南白药膏组(40例),治疗组外敷张氏正骨膏,对照组外用云南白药膏,治疗7天。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的总显效率为86.8%,对照组的总显效率为75%,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3天的肿胀、疼痛、瘀斑、功能障碍总积分均显出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张氏正骨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急性软组织损伤 中医药疗法 张氏正骨膏 治疗应用 外治法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HMFH)的病例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我院经手术病理诊断及治疗的HMFH的临床和随访资料。5例患者均在术前做了上腹部增强CT检查和血清AFP、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测定。其中4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3例合并结节性肝硬化,1例合并肝胆管结石。其中根治性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1例,对症性手术1例。随访采取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2年后每半年1次。结果1例于术后12月后失访,1例于术后第2个月死于肝衰竭,1例于术后第4个月死于肝破裂,2例术后存活分别超过82个月和102个月,并且至今仍生存且无肿瘤复发。结论HMFH多发于40岁左右的男性,常合并肝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且肝炎和肝硬化情况并不能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经肿瘤根治性切除后多数患者可获得5年以上的长期生存。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肝脏 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相邻组织结构,与对照组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各16例相应CT征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脂肪肉瘤两者影像学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纤维肉瘤两者CT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边缘、密度、囊变、坏死等征象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等,有助于提高本病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瘤 脂肪肉瘤 纤维肉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2-40阳性者淋巴管密度(L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4例胃癌和26例癌旁组织中D2-40的表达情况,并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LVD,分析LVD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D2-40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7%(59/74)和30.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癌组织中LVD计数11.02±3.4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55±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L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通过随访证实,LVD与患者生存年限负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D2-40阳性者LVD与胃癌预后呈负相关,LVD有望成为胃癌发展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胃癌 D2-40 淋巴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