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预测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麻醉诱导后记录手术开始前的最低动脉压,低血压定义为麻醉诱导后动脉压低于60mmHg或动脉压基线水平降低25%以上,根据观察结果分为正常组和低压组。结果:血压正常组患者43例,低血压组患者37例,正常组心率频次、平均动脉压优于低血压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可较好预测麻醉诱导后的低血压,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超声测量 麻醉诱导 下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章通过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复发的原因。从而指导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术前检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进行预防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外科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36 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资料,包括首次手术方式、复发原因、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 术后复发最常见首次手术是大隐静脉腔内全程激光闭合术(50.00%)其次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27.78%)以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22.22%).最常见复发原因是大隐静脉主干或属支残留,其次是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下肢静脉术后复发最常见原因是首次手术方式不彻底,静脉主干或分支残留以及交通静脉未处理完全。手术彻底治疗反流以及完全处理交通静脉是预防以及治疗下肢静脉术后复发的关键措施。

  • 标签: [] 下肢静脉曲张 复发 静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5.6-2016.5月份收治到的妇科围手术期间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50例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平均的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到肝素抗凝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健康指导,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肺栓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在治疗后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栓率以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中经股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经股动脉行心脏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8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动脉穿刺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引起患者视力丢失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其并发的黄斑水肿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部分中央静脉阻塞的患者继发的视盘水肿还会引起患者视野的丢失及病程的迁延反复。在目前临床中,现代医家根据中医四诊辨证,提出对静脉阻塞继发水肿的病因病机不同观点,并应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针刺,注射剂等中医治疗取得了可观的疗效,且联合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曲安奈德等西医常规疗法,可以在有效抑制水肿的同时,降低疾病复发概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常规疗法带来的副反应。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水肿 中药 中成药 针刺 中药注射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剖腹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产期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62例剖腹产产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控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本文所选对象为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控管理,观察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穿刺部位选择错误、敷料固定错误、导管维护错误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实验组的各项PSQI评分、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患者在接受静脉治疗时,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控管理能让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让并发症明显减少,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质量 敏感性指标监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分析其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压治疗仪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11月收治剖宫产产妇1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9例。两组患者在术后6小时内给予气压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产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给予预防性护理可以达到更显著的效果。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剖宫产后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消化道肿瘤病人3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胃肠道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48%,未见肺栓塞与死亡病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77%,肺栓塞发生率为3.11%,死亡率为1.2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使病人掌握并运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 要:目的:本研究围绕盆腔疾病患者围术期护理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患有盆腔疾病的4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率进行比较。结果:经围术期护理后,在盆腔疾病患者术后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观察组患者为10%(2/20),对照组患者为25%(5/20),观察组比对对照组低(P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盆腔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