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郁体质是常见的九种偏颇体质之一,其临床分布比例约为7%~10%,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郁表现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烦、失眠、头痛、耳鸣、胃痛、梅核、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两胁胀痛等症状。

  • 标签: 异病同治 气郁体质 乳腺增生 慢性咽炎 失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伏暑属于伏气温病,六版和七版温病学教材将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性出血热归属于伏暑范围,并以此提出伏暑后期可出现肾大伤,肾不固的多尿症,但均未阐明这一病机的演变过程。根据历代医家有关伏暑的论述,从伏暑的发病、邪伏部位并联系流行性出血热的特点进行探讨。认为气虚是暑邪内伏之因,而邪伏三焦膜原或骨髓可致肾耗伤,故后期可出现肾不固的病机变化。并指出肾不固是伏暑后期的转归之一,流行性出血热可表现为伏暑,但不等同于伏暑。

  • 标签: 伏暑 肾气不固 三焦膜原 骨髓 流行性出血热
  • 简介:胃食管反流病是目前消化科门诊就诊率极高的一种疾病,西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泛酸、烧心等症状和食管黏膜、口腔咽喉、等组织的损伤,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西医采用抑酸药及促胃肠动力药治疗,虽能达到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临床复发率高达70%~80%。中医认为该病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总的病机。肝升肺降促进脾运胃纳及脾胃的升降,从而保证胃肠功能的正常发挥。其病机除了与脾胃升降失调相关外,与肝肺升降失调亦有密切关系。辨证应以肝、胃、肺、脾、胆关系为重点,强调从“”论治该病。此外中医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运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看病的同时更注重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力求标本同治,彻底治愈该病,最大程度降低本病复发率。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从“气”论治 缓解症状 复发率
  • 简介:我国近代中医秦斗张锡纯先生,祖籍河北盐山,曾南游武汉,北抵沈阳,所到之处博采旁搜,以资医学理论研究,最后定居天津,边授徒边开业行医,同时以其平生经验,继续编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享誉寰宇。笔者学习与研究先生著作有年,不断地从其高超的医学理论及精妙绝伦的医术中汲取营养。近日研读张氏著作,觉其气机升降理论堪称系统,论大气下陷则证涉心肺并创升陷汤系列处方;论元气之脱责之于肝而有上下内外之分,并分别选用急救回阳汤等方进行治疗;论冲气上逆与肝肺胃关系密切,并制镇逆汤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传世名方。

  • 标签: 大气 元气 冲气 升降失常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妇分娩,分析助产士产房连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助产士产房连续护理)与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结果:(1)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6.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2)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比较2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t=5.447、3.984、31.020,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三产程对比,t=1.382,(P=0.172>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产妇分娩实行助产士产房连续护理,能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减少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妇分娩 助产士产房连续护理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产程时间 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助产护理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收入的足月待产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41例。参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护理,研究组产妇接受连续性助产护理,对比2组产妇心理状态、产程时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产妇SAS、SDS心理状态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SAS、SD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产妇更低,且产程时间也短于参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明显(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相较于参照组产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孕产妇实施连续性助产护理,能够更好地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护理质量更加良好,同时产妇的产程充分缩短,且产后安全性较高,可以将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 助产护理 产房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就其思想文化渊源而言,则主要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及先秦诸子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内经》原文的认真梳理,周易思想体系的总结和古天文学科学体系的参照,把《内经》的思想文化渊源以“圜时中”四字概括之。“圜”描述的是运动的轨迹,“时中”描述的是运动的刻度;“圜”是象的概括,“时中”是数的确定;二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圜时中”思想的提出,不仅最简洁地体现了《内经》的天人合一观;统一了阴阳、五行、六、八卦等子模型;而且可以阐释人体生理病理的气化时序规律及各种观点互异的养生理论。它更准确地表达出了易的精髓和《内经》的时序理念。

  • 标签: 黄帝内经 圜道时中 思想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为人体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消化功能健康的人不容易得病;即使患病,只要消化功能恢复得快,病也好得快。人与自然通过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当中,消化系统是第一关。因此,如果摄入有害物质,消化系统首当其冲,遭受伤害机会最频繁,时间也最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消化功能 消化吸收 人与自然 膳食平衡 消化系肿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