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几年也开始用于治疗肺炎、肺不张、肺水肿等所致低氧血症用普通给氧效果不好者,国内外儿科界逐步应用CPAP大多取得满意效果。本文通过详细介绍了NCPAP与传统CPAP的比较,NCPAP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护理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以推进CPAP的临床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 标签: 儿童 鼻塞式 正压通气 护理进展
  • 简介:通讯作者覃学美女,45岁,广西,医学学士学位。职称内科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单位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重症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CrisisMC)早期中作用的疗效。方法1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早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后对心率(HR)、呼吸(RR)、血气分析进行自身前后对比。结果15例患者使用NIPPV后13例避免气管插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结论对出现早期MC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NIPPV,大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以避免气管插管。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危象 危象早期识别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探讨。方法56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同时,实施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均治愈出院。结论对AECOPD并Ⅱ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护理BiPAP nursing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ECOPD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type of
  • 简介:作者简介匡莲花(196212-),女,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两种湿化方法对患者的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进行比较来研究其疗效。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注射器间断滴入法湿化,实验组采用改良后方法即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法,第4d将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两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项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湿化较传统手工滴入法对预防和控制呼吸感染有明显疗效。

  • 标签: 改良方法 气道湿化 效果研究Improved airway humidification effect of th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使用微量泵在气管切开后持续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湿化组采用湿化液装载于注射泵上持续滴入,间断湿化组采用传统注射器定时注入湿化液入。观察两组患者在湿化程度、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痰栓形成的例数。结果微量泵湿化组的疗效显著优于间断湿化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提高了湿化的有效性,可减少痰痂形成、避免因湿化不良及深度吸痰造成黏膜出血的发生机会,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因长时间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等危险因素,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脑卒中 气管切开 微量泵持续湿化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ICU机械通气的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管理的作用及疗效。方法30例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低氧血症的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排除呼吸机相关性通气不足及血液、循环性缺氧等因素,床边胸片检查提示炎性浸润阴影,常规负压吸痰治疗无明显改善的条件下,行床边纤维支镜介入治疗。结果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4小时的动脉血气分析进行对比评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将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ICU机械通气的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管理,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ICU 机械通气 中枢性呼吸衰竭 气道管理
  • 简介:通讯作者杨迎峰,女,本科,主管护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患者行床旁支气管镜时的有效护理配合对重症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地重要性。方法对2010~2012年我科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行行支气管镜检查时护理人员配合程度进行观察。结果90%的护理人员均能有效熟练地配合医生的操作,顺利完成检查,并发症明显低于其余10%护理人员。结论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检查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 床旁支气管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34例患儿肺不张的护理。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34例肺不张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临床完整资料。结果本组34例患儿经过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改善,治愈出院。结论高频振荡通气作为肺保护措施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增加气体的交换量。缩短带机时间,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不张 护理Nursing care of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atelectas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存在的风险及并提出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管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7例患者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后05h和1h的呼吸、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发生明显变化。5例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3例出现呼吸抑制,1例出现神经系统抑制过度。结论对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做好镇静评估及每日唤醒计划,加强循环、呼吸功能及神经系统的监测,同时做好环境的管理、管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是减少不反应、预防并发症发生,使镇镇痛静治疗得到安全有效进行的保证。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 风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通畅,减少气管食管瘘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进行机械通气最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气管食管瘘并发症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了解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出现气管食管瘘的危象原因。根据情况与医师协作熟练处理以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清除呼吸分泌物,加强全身营养,做好各种引流的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气管食管瘘 护理
  • 简介:麻疹属中医"斑疹"的范畴,为温病热邪深入营血之象。现在的临床上麻疹常见于成人,发病特征与典型的儿童麻疹有异,而重症危重症在成人麻疹中多见,病情复杂,一般临床治疗方法较难收效,故防止重症危重症的出现是防治要点。历代医家治法各有不同,但以透热转法最为有效,而此法祛邪又以"透"的思想为关键,其精髓在于针对病因"透"邪外出,进而调达气机,以求营分热邪有外泄之路,故称透热转法。本文结合治疗麻疹验案一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透热转气法 麻疹 温病 斑疹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由于通气障碍,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其较为突出的病理生理改变,并可由此引起一系列危急患者生命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创通气是通过面(鼻)罩连接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能有效地纠正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无需插管建立人工,从而避免了有创通气带来的机械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应用无创通气呼吸机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COPD 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机械通气中应用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讨论机械通气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应用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60例有创血压监测中,其中经桡动脉置管35例,经足背动脉置管25例。结果本组54例脱离呼吸机病情平稳后拔除动脉置管,有4例管道脱落,2例穿刺处发红。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有创血压监测比无创血压更能准确地反映患者低血压情况,便于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分析以更好地调整呼吸参数,为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依据。

  • 标签: 机械通气 持续有创血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