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进行了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的多模式治疗,但是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因此,深入挖掘胶质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LncRNA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序列上保守性差,功能上具有一定保守性[1]。

  • 标签: 胶质瘤 LncRNAs 治疗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关节运动引起的骨折,通过对其MRI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这段时间内被研究的90名患有关节运动性骨折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所有接受检查的病人均进行了CT和磁共振检查,根据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关节受损位置和数量的分析。该研究采用关节内窥镜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标准,判断运动性关节骨折的一致性更高。结论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准确显示关节运动时的骨折损伤部位和损伤范围,比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更为可靠。

  • 标签: 关节 运动性骨挫伤 MRI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心理机制,并发现其对治疗的影响。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和定性分析,发现酒精依赖患者普遍具有冲动、焦虑和抑郁等人格特征,并存在着对奖励加工的异常反应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损害。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特征和机制与酒精依赖的发展和维持密切相关,对治疗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针对不同的人格特征和心理机制,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酒精依赖 人格特征 心理机制 治疗 个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统计学指标对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管控的作用。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将“日常统计学评价”应用于医院管理中,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死亡率、平均住院费用、抗菌药物占药费总收入、药费占医疗收入均较实施前降低。结论采用日常统计学评价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

  • 标签: 统计学指标 医疗费用管控 改进医疗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医院作为医学发展的科研和实践基地,必须加速、加快发展科技,以不断增强医院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通过对医院近5年来的科研情况分析,认为调动广大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制定完善科研管理和激励制度,对医院科技的发展及实现"科技兴院"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医院 科研管理 科研课题
  • 简介:引用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收录全国及广东省十年间医院管理发表的文献量、全国10大城市医院管理的文献量排名和广东省内21个省市级医院发表医院管理文献量排名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提出建议。

  • 标签: 医院管理研究 文献计量学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高校教师体检结果中空腹血糖水平现状,为有效健康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校2023年1月-10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232例高校教师的空腹血糖值,分析不同性别与年龄空腹血糖水平特点。结果:随着年龄的升高,教师血糖水平也明显升高,不同年龄高校教师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显著(P<0.05);男性高校教师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女性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50-60岁中老年高校教师血糖水平最高,应重视最此年龄段高校教师的糖尿病筛查工作;36-50岁中青年高校教师血糖水平较高,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及空腹血糖受损,针对此年龄段高校教师在加强糖尿病筛查同时,还需将其纳入糖尿病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运动等生活干预策略;尤其是加强男性高校教师的糖尿病筛查及健康管理,以达到延缓甚至逆转糖尿病病情的目的。

  • 标签: 高校教师 空腹血糖 健康干预 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学前儿童手足口病流行与病原特征,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年龄≤5岁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手足口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引起手足口病发生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以及其他肠道病毒。学前儿童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91.25%(183/200)。结论绝大多数患者发生在低年龄段,且男性的发病人数显著多于女性,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也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发病率可能和当地的气候、人口密度、病原体构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学前儿童 手足口病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临床心理科联络会诊分布和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申请精神心理科会诊的患者1382例作为对象,对患者的会诊分布以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观察确诊疾病的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结果 申请会诊的患者中,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占比较高,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差异较小,对急会诊组和需会诊组患者分析,合作情况、总体状态、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幻觉、定向障碍、自知力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诊断结果中,焦虑症、抑郁症排名靠前,对患者的用药分析,西酞普兰、舍曲林、黛力新为主要治疗药物。结论 综合医院中,各个科室都可能存在精神医学问题,需要做好联络会诊工作,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做出明确的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治疗,给患者提供相应的会诊和咨询等服务,提升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对患者来说有利。

  • 标签: 综合医院 心理科联络会诊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中国药膳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将中药与食物结合,最终达到对人体康复保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功效的一门独立学科。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传统文化的弘扬,药膳已经成为国民用于康复保健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药膳理论作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容,需要大力推广发展。本文将分析中国药膳理论体系 起源与演变、特点、应用范围、分类整理、应用原则及其禁忌等,从而分析 中国药膳行业的发展特征及国际竞争 态势。

  • 标签: 中国药膳行业 发展特征 国际竞争态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特征,总结心理护理经验。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3月典型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输液管理,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分通过观察、交谈,了解患者心理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转变护理服务态度、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与心理学护理、针对性的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工作态度、采用必要的小技巧,解决患者恐惧、不耐烦、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结果所有患者均配合完成输液,未见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患者或患者家属满意率达到100%,护理工作受到好评。结论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可出现恐惧、不耐烦、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问题的产生可能与输液有关,也可能与输液无关,应采取一定的护理对策,改变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同时分析心理问题表现、原因,采取个体化护理对策。

  • 标签: 社区门诊 静脉输液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男痴呆患者认知障碍的特征及临床护理。方法选择60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运用随机平衡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在日常生活能力(ADL)、智力状态(MMSE)方面的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三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智力状态(MMSE)进行对比,观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优质的临床护理疗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智力状态(MMSE),进而使患者享受到更加高效、安全的护理工作,值得在老年痴呆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痴呆患者 认知障碍特征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综合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0%、80.00%,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中,实施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相对较高,所以可以将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临床特点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16-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特征。方法以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磁影像诊断结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扫查结果提示块状型肝癌58例,结节型肝癌14例,小肝癌10例,弥漫型肝癌4例;核磁共振成像检出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平扫T1WI以低信号为主,病灶内坏死处更低信号,出血部位则为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坏死灶呈现较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病灶组织明显强化,坏死部位则无明显强化。结论临床上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体现出的显著价值与可行性,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和诊断效率,有助于病人接受到早期治疗。

  • 标签: 核磁共振技术 原发性肝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感冒药的药物成分、药理特征及用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12月期间收治的74例感冒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抗感冒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于2017年1月实施合理应用感冒药措施,于2月-7月期间随机抽取收治的74例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抗感冒药应用满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分析抗感冒药的药物成分及药理特征。结果观察组抗感冒药应用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抗感冒药的药物成分、药理特征的分析,可有效提高药物应用评分,减少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抗感冒药 药物成分 药理特征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