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安全管理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200例患者(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收治)中,100例选自安全管理应用前(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纳入对照组,100例选自安全管理应用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纳入观察组,统计分析2组护理质量、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安全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安全管理的科学运用,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安全知识掌握度与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安全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管理护理模式,比较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家属满意度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细节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护理安全管理 细节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安全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80例神经内科患者,基于平行对照组法分组,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与强化安全教育,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00%)比对照组(22.50%)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神经内科 强化安全教育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原因,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方法 于2020年开展安全管理,随机抽取23例2020年1--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手术患者为研究组,于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后拟定安全管理计划,并认真落实。另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未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时在我院就诊的23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安全教育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本院内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共计66例,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该66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强化安全教育,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危险事件的概率,并得出部分安全知识得分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33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危险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安全教育 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医院急诊科护理中安全质量小组应用所产生的作用与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医院急诊科中选择120名患者,这些患者需要被分为两个小组,普通组中有60名患者,这些患者都是采用普通的方式进行护理,安全组为60名患者,这些患者的护理是结合安全质量小组来完成。在患者护理结束之后,通过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的对比分析,进而判断出安全质量小组的应用存在效果。两组患者护理结果上的对比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其二是患者对医院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从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的对比来看,安全质量小组的应用有着很强的效果,不仅可以使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下降,也可以使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提升起来。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证明医院急诊科护理中安全质量小组结合的方式有着很大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在后续的临床护理中,这种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安全质量小组 急诊科护理 安全管理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使用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办法进行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收录从2019年6月-2020年3月于我院产科住院的病患人数共94人,根据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一组与二组,每组人数为47人,一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措施,二组病患则接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为主的新型护理措施,对两组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一组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2.98%,二组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5.74%,两组病患之间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本次研究在统计学范畴内具有研究意义。结果:在产科的护理过程当中,通过积极寻找存在的护理问题,谨慎的结合临床经验与病患的实际情况确定护理方案,并且在护理方案的指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的病患的意愿和需求,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强化护理质量。

  • 标签: 产科 质量控制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论文对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意外事故的防范、躯体合并症处理、院内感染的防控、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特殊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掌握心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结果有效规避了心内科护理安全的风险,降低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心内科,患者,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探讨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论文对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意外事故的防范、躯体合并症处理、院内感染的防控、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特殊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掌握心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结果有效规避了心内科护理安全的风险,降低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心内科,患者,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深入探究分析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并探讨用药安全管理的措施。 方法 从 2017 年 7 月到 2019 年 7 月采集我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 128 例,按照一定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64 例。对照组心内科患者主要是深入分离用药不安全事故患者的临床材料,并及时查找用药安全管理;观察组心内科患者采用改善的用药安全管理模式。针对两组心内科患者的用药不安全事件出现率实施对比。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通过用药安全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良事件出出现率为 3.1 ( 2/64 ),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内科患者的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出现率 14.1 ( 9/64 )。两者之间的对比具备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 结论 在心内科采用合理有效的用药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用药不良事件出现率,除此之外,有效增强心内科的用药安全管理质量。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液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有效,是广大输血工作者研究的课题.1998年10月1日(以下称)颁布实施,进一步从法律上明确了采供血工作的重要性,标志着我国血液管理工作进入全面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实行血液质量控制,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关键,也是广大输血工作者的职责.从历年的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看,我市临床用血基本得到了保障,成分输血比率已上升到80%,血液质量明显提高,血液管理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现就我站从血液管理、来源、检测、采集、分离、储存及临床输血等方面探讨血液安全的质量管理.

  • 标签: 血液安全 质量管理 输血安全 血液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