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解萍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民医院 655000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管理护理模式,比较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家属满意度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细节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护理安全管理;细节管理;应用效果

小儿护理一直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由于对象是小儿,医患双方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患儿对自己的不适不能详细反馈,加之小儿运动状态不易控制,极易出现坠床、错误服用药物等情况,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重视小儿护理质量的提高[1]。细节管理是较为新型的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在参考既往资料后,将此模式引进小儿护理管理中。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对象均符合研究标准,患儿及其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其中男127例,女75例,年龄在2-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8±3.26)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1例患者。对照组有男64例,女37例,年龄在2-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1.83)岁。观察组男63例,女38例,年龄在3-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4±2.51)岁。两组患儿基本信息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有可比性。

    1.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细节管理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①护理人员培训:定期为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主要是加强对细节管理的认知,同时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能够做好护理工作中的细节处理。医院管理方应邀请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师进行讲解,让护理人员能够明晰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和相应的处理方法,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尽量规避风险,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做到及时处理。在后续过程中还要做好不定时的考核,设置相应突出事件环境,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加以改进,使之能够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

②制度完善:整个护理工作的流程应该明确,各交接班细节都要做到没有遗漏,每次交接时都要明确所有患儿信息,尤其是可能出现不良情况的患儿,要交接清楚,做好重点关注。同时需要关注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尽可能的多设置一名具备经验的护理人员陪同,不仅能够规避风险,也有助于护理人员水准提高。

③环境护理:小儿身体发育未成熟,身体抵抗能力不强,容易发生感染情况,尤其是长期卧床的患儿,皮肤容易出现不良症状。护理人员要尤其关注病房环境的调整,定期清扫地面,注意干燥通风,内部要保持较为适宜的温湿度。此外,注意病房的装饰,传统病房为平复患者心理状态,采取全白装饰,这种环境明显不适用于小儿,极有可能导致小儿出现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需要尽可能的装饰病房,增加患儿亲切感,还可适当播放欢快的音乐和动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④清洁护理:患儿身体清洁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需要护理人员和家长共同明确的,清洁患儿身体前应注意自身清洁,确认没问题后进行操作,水温保持适宜状态,擦洗辅助工具做好常规消毒处理。此外需要关注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医患双方都有明晰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日常调整。

⑤用药管理:小儿用药是需要慎重的问题,小儿身体情况不一,身体耐受程度存在较多差异,用药方法不能一概而论,用药前要仔细检查患儿身体指标,并询问是否有相关禁忌证,严格计算剂量,用药后密切关注患儿身体情况变化,做好应急处理。随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法,选取最适宜的方式。

1.3 分析标准

统计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参考内容为坠床、烫伤、错误服药等。

邀请患儿家属对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项目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记录满意、较满意之和为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代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根据不良反应统计数据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表1。

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101

7(6.93%)

观察组

101

1(0.99%)

χ2

-

4.686

P

-

0.030

2.2.家属满意度

根据家属满意度评价统计结果,观察组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表2。

2 满意度评价[n,(%)]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

101

51

33

17

84(83.17%)

观察组

101

73

24

4

97(96.04%)

χ2

-

-

-

-

8.981

P

-

-

-

-

0.003

  1. 讨论

小儿护理长期以来都是儿科治疗阶段的难题,由于儿科护理多数需要护理人员单方面进行,患儿难以充分配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2]。尤其是病房环境对于小儿而言较为陌生,多数患儿对于医院都有天然的恐惧感,一进入病房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环境波动,对医护人员更是充满恐惧,因此很多护理工作无法正常实施。加之小儿患病后身体不适,极易出现哭闹、躁动等情况,常规服药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在此情况下,必须着眼于护理方案的改进。

常规护理工作仅是日常检查和用药监督,对于细节缺少关注,对于隐患没有做到充分处理,发生不良情况的几率较高,针对其细节方面的缺失引入了细节管理模式[3]。细节管理模式针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度,并且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境护理,改善住院环境,降低患儿对病房环境的陌生感,同时做到日常清洁和用药指导,尽可能的规避药物不良反应和常规感染,有效规避了风险[4]

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细节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率较高。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在小儿安全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静. 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1):76-77.

  2. 黄周红. 细节管理在小儿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13):131-132.

  3. 高丽娜.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 14(20):132-133.

  4. 黄红梅, 刘娟, 陈清华. 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及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