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共84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统计患者随访1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内固定术治疗,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积极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能利于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并发症也较低,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进行对比。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纳的4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进行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更少;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动力髋螺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更显著,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治疗和康复方法的选择提供新的结局指标,从而指导临床。方法应用SF-36量表中文版测定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3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并与当地常模进行比较。对性别、年龄、合并伤、骨折类型、并发症、功能结果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取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生命质量综合评分较当地一般人群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00),但GH,VT、RE、MH四个维度与一般人群相当(P<0.000),仅PF、RP、BP、SF四个维度较一般人群下降(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存在内科合并症、骨折类型及功能结果等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生命质量有关,其中骨折类型和功能结果在多因素分析时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总体生命质量较一般人群下降,但在心理、精神因素方面与一般人群无显著差异,在生理活动方面较一般人群下降并造成了职能限制。骨折类型和功能结果是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功能结果是最重要的可控性因素。年龄以及存在内科合并症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间接因素。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 生命质量 手术治疗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究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诊断为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3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00±46)ml,手术时间为(53±19)min,术后引流量为(66±23)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30±56)ml,手术时间为(82±16)min,术后引流量为(106±24)ml,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髋关节恢复Hams法评分标准,观察组优良率(81.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及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臀中肌肌蒂股骨大转子骨块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25-55岁,平均41岁。头下型22例,经颈型24例。Garden分类Ⅲ型29例;Ⅳ型17例。46例全部在硬膜外麻醉下切开复位加压螺纹钉固定加带臀中肌肌蒂股骨大转子骨块移植术治疗。结果本组46例,术后随访2-5年,平均32个月,我们参考kahπah的疗效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分为三级。优良35例,优良率达76.1%;满意7例;差4例。结论带臀中肌肌蒂股骨大转子骨块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对预防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加压螺钉 骨瓣移植 臀中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法对3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随机分组,一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另一组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患者年龄75-88岁,平均年龄83岁,男12例,女18例;伤前生活均能自理;Singh指数分级V级6人,IV级12人,III级9人,II级3人;人工关节置换组16例,手术内固定组14例,两组术后均配合中药活血化瘀及功能康复训练。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失血量无显著差异,人工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内固定组。结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避免了手术内固定组内固定失效的问题,可术后早期进行接近生理功能的康复训练,有效的改善了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能耐受手术及医师手术技术成熟的情况下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骨水泥 高龄转子间骨折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龄转子间骨折诊治上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本院骨科接收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数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高龄 转子间骨折 微创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EN钉置入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PEN钉置入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Harris功能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N钉置入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 标签: PEN钉置入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螺旋髓内钉(PFNA)治疗年轻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清远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的27例使用加长型PFNA进行髓内固定的年轻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被纳入研究,患者均进行了超过8个月的随访。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9.96岁(20-60岁),其中的22个患者为高能量损伤引起。根据Seinsheimer’s分型,4例患者为II型,7例患者为III型,10例患者为IV型,6例患者为V型。对于影像学效果的评估,使用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的改变程度、螺旋刀片的滑动长度、尖顶距(TAD)和腿的长度来评价。使用改良的Koval指数来评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84.56±14.25min,颈干角平均降低4.61±2.92°,螺旋刀片平均滑动长度为4.33±2.65mm,TAD为24.90±8.11mm。在最终的随访结果,平均改良的Koval指数分数为4.55分。在平均5.50个月的时间里,所有27例患者最终均达到临床愈合(4-10个月)。结论对于年轻股骨转子下骨折,加长型PFNA具有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 标签: 股骨转子下骨折 加长型PFNA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31.25%)(P <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肺部感染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 肺部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DHS)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具有创伤小的特点。

  • 标签: PFNA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髓内固定和倒置微创锁定接骨板(LISS)治疗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62例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倒置LISS固定,观察组采用髓内固定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完全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平均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倒置LISS接骨板和髓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对转子部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前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

  • 标签: 股骨骨折 内固定 倒置LISS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护理与康复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患者80例,日期2018年4月-2019年4月,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2组,各40例。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评价80例患者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在各指标的比较上存有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此类患者的护理中行针对性护理的方法,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 标签: 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 老年 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FNA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31A2型)患者135例,其中男56例,女79例,年龄53~86岁,平均(68.5±11.2)岁。根据术后即刻正位X线片上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与股骨干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分为3组:内侧皮质正性支撑(96例),内侧皮质中性支撑(29例),内侧皮质负性支撑(1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尖顶距(TAD)、颈干角、股骨颈长度变化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内科并发症、ASA麻醉分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尖顶距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平均颈干角丢失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明显低于负性支撑组(分别为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32,P<0.01),平均股骨颈长度丢失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明显低于负性支撑(分别为0.9mm,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5,P<0.01)。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优良率(93.8%)高于负性支撑组(86.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较低(6.2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χ~2=7.37,P<0.05)。结论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可使头颈骨块与股骨干之间获得更稳定的接触面,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条件,可以让患者更早下地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侧皮质正性支撑 稳定接触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患者1年内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在一年内收治的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将患者按照手术治疗形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关节置换的观察组患者以及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于患者实施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一年之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的一年之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一年之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为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在临床上值得对于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使用。

  • 标签: 关节置换 内固定 转子间骨折 死亡率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局部麻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0月~2023年2月我院微创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8例,遵循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罗哌卡因局麻)和观察组(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局麻)各设定39例,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麻醉前的疼痛评分差异无意义,术后12h、24h、36h和72h的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统计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微创 罗哌卡因 亚甲蓝 局部麻醉 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