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9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治疗情况分为1组和2组,分别给予的是DHS内固定手术和微创PFNA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整体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1组的有效人数多于1组,总有效率高于1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愈合时间、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间对比,2组耗时少。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微创PFNA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能减少手术时间,对患者自身无明显异常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微创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三种手术方式对髋关节置换(HA)、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三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其接受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结果三种手术后,HA组无并发生发生、DHS组出现髋内翻2例、PFNA组出现并发症1例。结论三种手术方法各有特点和优势,其中HA手术时间短、患者可早期下床,适用于高龄患者的治疗;PFNA手术则更适用于骨质疏松不稳定型骨折以及并发症较多的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详细地了解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医院骨科中选择80位住院老年患者,患者同时都具有股骨转子间骨折,但是无顽固性便秘史,随机进行分组分为A组40例患者,B组40例患者,其中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A组患者对其进行干预性护理,而B组则以一般护理为主。结果经过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0%以上,而对照组相对比较低。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出现便秘现象,提高患者对于便秘的认知以及防治能力。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便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实验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手术方式更优。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3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骨折患者,分别列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多,P<0.05,而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Harris评分上,两组患者比较无差异,P>0.05,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高龄股骨颈骨折都有很好的效果,这一术式的应用范围广泛,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小切口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9例,观察组采用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大腿外侧小切口钢丝捆扎斜行骨折远端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91.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大腿外侧小切口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疗效显著优于单一锁定钢板治疗,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重建型髓内钉联合钢丝捆扎 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共84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统计患者随访1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内固定术治疗,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积极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能利于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并发症也较低,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螺旋髓内钉(PFNA)治疗年轻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清远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的27例使用加长型PFNA进行髓内固定的年轻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被纳入研究,患者均进行了超过8个月的随访。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9.96岁(20-60岁),其中的22个患者为高能量损伤引起。根据Seinsheimer’s分型,4例患者为II型,7例患者为III型,10例患者为IV型,6例患者为V型。对于影像学效果的评估,使用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的改变程度、螺旋刀片的滑动长度、尖顶距(TAD)和腿的长度来评价。使用改良的Koval指数来评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84.56±14.25min,颈干角平均降低4.61±2.92°,螺旋刀片平均滑动长度为4.33±2.65mm,TAD为24.90±8.11mm。在最终的随访结果,平均改良的Koval指数分数为4.55分。在平均5.50个月的时间里,所有27例患者最终均达到临床愈合(4-10个月)。结论对于年轻股骨转子下骨折,加长型PFNA具有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 标签: 股骨转子下骨折 加长型PFNA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