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运用三维(3D)储层规模判定技术再现了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Ainsa盆地Buil向斜周围出露的四套浊积岩体的内、外部几何形态。由于通过横剖面不能分辨和再现该向斜不对称的几何形态。所以,采用了一种新方法进行构造再现,即运用三维倾向域几何模型和三维复原技术,按千米级规模再现方法实现储层规模判定。这种方法适用于复原褶皱区和地层厚度多变区域地质体的三维几何形态。Buil向斜的三维再现显示出与Ainsa盆地北部构造载荷有关的盆地内背斜的同沉积增长结构和前陆岩石圈的挠曲。

  • 标签: Ainsa盆地 浊积岩 三维构造建模 层面再现 向斜 背斜
  • 简介:经过短短几年勘查工作,已在吐哈盆地西南部初步落实了十红滩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初步查明西山窑组一、二、三岩性段中赋存的南、中、北三条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带。十红滩矿床外围,大间距钻探证实找矿目的层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稳定分布;地层泥(煤)—砂—泥(煤)结构良好;岩性—岩相—地球化学特征对砂岩型铀成矿极为有利;在十红滩以西南矿带继续向西延伸;在十红滩以东的白石滩、迪坎儿等地段也发现了工业矿孔;西起苏巴什、东到迪坎儿,大量勘查钻孔发现了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和异常。在哈密坳陷南缘等铀成矿有利地区,钻探查证已初步圈定层间氧化带3~4层,发现了砂岩型铀矿工业矿孔和铀矿化。系列勘查研究成果展示了吐哈盆地南缘良好的地浸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路是:系统开展吐哈盆地南缘勘查评价,继续主攻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适当探寻侏罗系、第三系中与油气有关的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可能性。建议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深挖细找扩大十红滩矿床规模,探索查证外围新矿带和新层位,预测筛选新的找矿有利区段”三个层次相结合。

  • 标签: 铀矿 地质勘查 吐哈盆地 砂岩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测定地质样品和阳极泥中痕量泥金的方法,即用AmberliteXAD-16型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金,洗脱后的金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同时研究了在盐酸溶液中金形成的氯配合物的吸附行为,发现金的回收率能达到95.48±0.04^(置信度95%)。对不同体积的样品,其预富集的范围在10~75倍之间。金的检出限为0.046mgL^-1。对AmberliteXAD-16树批吸附金的吸附等温线和

  • 标签: 树脂预富集 地质样品 阳极泥 分光光度法
  • 简介:采用基于地质分析的评价方法,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价认为,得克萨斯州二叠盆地地质区米德兰盆地沃尔夫坎普(Wolfcamp)页岩中的石油技术可采资源量均值为20048桶,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均值为16万亿立方英尺。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盆地地质 石油技术 资源评价 页岩 美国地质调查局
  • 简介:结合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建立火成岩发育区碳酸盐岩地震地质模型,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应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获得叠偏剖面,分析不同形态、不同沉积相和不同储层组合的生物灰岩地震响应特征,如振幅、频率、相位等,为火成岩发育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火成岩发育区 碳酸盐岩储层 正演模拟 地震响应特征
  • 简介:从1987年12月到1991年3月,多家作业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孔乔(Coneho)县的国王(King)砂岩下段[宾夕法尼亚系上统锡斯科(Cisco)群]油气层带对25个远景圈闭进行了测试。他们综合应用了地下地质、航空气体遥感普查、地表放射性测量、土壤磁化率测量扣土壤气烃类测量等方法来确定远景圈闭。在国王砂岩中获得6项新发现或扩边发现,而在较深的戈恩(Goen)灰岩也有3项油气发现。这样就使估算的勘探成功率达到:36%,而到1998年勘探和开发的总成本大约为每桶探明可采油当量0.89美元。每个成功远景圈闭的发现井井位主要是根据地下地质和地表地球化学数据的结合而确定的。作为要详细介绍的实例,我们将提供布雷迪溪(BradyCreek)扣阿加瑞塔(Agaritta)油田的有关资料。阿加瑞塔油田是两个最大的油田之一,它的发现依据了下列数据的结合:(1)区域地下地质预测;(2)航空油气遥感;(3)隙间土壤气烃类数据;(4)土壤磁化率测量数据;(5)由伽马射线光谱计量的地表钾和铀的含量。在隆瑟姆达夫Ⅱ(LonesomeDoveⅡ)一派帕德里姆(PipeDream)油田(国王砂岩油田),部分地区也测取了地表地球化学数据。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土壤气烃类测量和土壤磁化率测量的异常具有互补的特征。随后在阿加瑞塔油田东北方对国王砂岩层带的勘探并没有发现任何产油圈闭,但却导致了塞尔登(Selden)气田、95新年油田和迭克马(DarkHorse)油田的发现,它们的产层都是较深的戈恩灰岩。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地质预测 油气田 地球化学相 地表 美国
  • 简介:二室在“八·五”期间,围绕寻找四川油气勘探的后备区层,设置了23个课题进行研究。迄今,大部分课题已提交了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在认识上、方法上取得五大主要方面的重要或突破性进展,而且紧密结合生产需要,提出了16个主要勘探目标和46口井位部署建议。本文试图一方面通过综述这些进展以向领导和同行们介绍与推荐这些成果,另方面,欲在他们所提勘探建议的基础上,对勘探目标作进一步比较、分析和排队探讨,以期对四川油气勘探的后备区层问题的解决。

  • 标签: 四川盆地 油气勘探 后备储量 研究
  • 简介:上侏罗统海因斯韦尔组页岩目前被认为是美国陆上潜力最大的新兴页岩气区带之一。其天然其估算资源量高达数百万亿立方英尺,单井控制储量估计多达754z,立方英尺。这个页岩区带分布在得克萨斯州东部和路易斯安那州西部的边界附近,跨越了16个以上的县。虽然其所在的盆地已经有了很长的油气勘探历史,而且对中生界地层的研究也已比较深入,但还没有开展过针对海因斯韦尔组页岩的综合地质研究。文中首次分析了这套页岩的构造背景、地层发育、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断裂发育以及页岩气开发面临的诸多挑战。基底构造和盐构造运动影响了伴随墨西哥湾开启而发生的碳酸盐和硅质碎屑沉积。海因斯韦尔组页岩是一套富有机质且富碳酸盐的泥岩,沉积环境是局部缺氧的静海深海盆地,沉积时期是启末里支期到早提通期,与导致全球性富有机质黑色页岩沉积的二级海侵事件(second-ordertransgression)有关。海因斯韦尔页岩盆地的北面和西面分别是斯马科弗(Smackover)和海因斯韦尔LimeLouark层序的碳酸盐岩陆架。多条河流分别从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向这个盆地输送沙质和泥质沉积物。海因斯韦尔泥岩由多种岩相构成,包括生物扰动钙质泥岩、纹层状钙质泥岩和粉沙质球状粒硅质泥岩,还有未分层的富有机质硅质泥岩。可见数量不等的草莓状到胶状黄铁矿,它们以结核、薄层和单个微球丛的形式出现,并交代方解石胶结物和软体动物壳。海因斯韦尔页岩气储层的特点是超压,孔隙度平均为8-12%,含水饱和度(Sw)20-30%,渗透率在纳达西级,厚度70-100米,初产量最高可达3000万立方英尺/日。储层埋深在3000-4700米之间,页岩气井的水平井段长度一般为1000-1700米。典型的海因斯韦尔页岩气生产井的产量递减曲线要比其他页岩气区带的

  • 标签: 路易斯安那州 综合地质研究 得克萨斯州 页岩气 上侏罗统 产量递减曲线
  • 简介:为了给始新2组的储层建立一个地质模型,本文综合使用了层序地层学原理和3-D地质统计模拟。这套储层位于中东分隔中立区沃夫拉(Wafra)大油田,是几套碳酸盐岩产层中的一个,已累积产油超过330百万桶。始新2组的时代属于古新世,由一系列相互叠置的缓坡相白云岩储层单元组成。这套储层在总体上是一套海退层序,包括有4个高频层序,分别显示了由海进到高位体系域的变化。对始新2组的模拟涉及3个重要步骤:(1)在岩心岩相与测井响应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以便预测非取心井的岩相;(2)利用所预测的岩相曲线构建层序地层格架;(3)采用地质统计方法将岩相、层序地层格架及空间对比加以综合。研究中创建了多个地质模型或获得了多种结果。在30个具有相等概率的可能模型中,每一个模型的岩相、孔隙度及含水饱和度都有所不同。为了筛选出可用于油藏模拟的单一模型,对这些模型进行了视觉、统计学及石油体积方面的评价。由此得出的单一模型实现了累计石油高产区与粒状灰岩预测发育区(即大量油气聚集区)之间的良好对应性。有关的3-D地质统计模型也解释了该油田的压力下降和水侵问题。

  • 标签: 地质统计方法 层序地层学 储层建模 大油田 科威特 层序地层格架
  • 简介:1注空气法(AIP)注空气法是指那些把空气注入某一油藏时自然发生的采油法。注空气法的类型取决于油藏温度、压力及原油和岩石的性质。

  • 标签: 注空气 技术 油藏温度 空气法 采油 原油
  • 简介:一、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成功的路线图1、远景构造风险评价的门限效应大部分油气勘探公司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开发和完善其风险分析方法,以便一直且适当地对远景构造进行风险评价。对远景构造风险评价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存在地震振幅异常,

  • 标签: 技术 工艺 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评价 油气勘探 物理综合
  • 简介:据估计,油气工业从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中产生了约700亿桶污水。连续的开采导致油气储量耗尽,经营者们只有被迫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开采,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有大量水产出。先进的开采技术不仅改变了水/油混合物,而且降低了常规水处理效率,最高可达50%。此外,监管机构三令五申强制执行诸如限制可溶油气排放等措施。这些只是经营者在管理产出水中所遇到的部分问题。新的水处理技术即可解决这些问题,并妥善处理产出水量。ProSep'sOsorb介质体系(OMS)就不失为一枝独秀,通过它处理那些用化学手段提高石油采收率而产出的水,并清除掉已溶解的烃类化合物,包括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

  • 标签: 常规水处理 技术革新 吸附介质 天然气开采 水处理技术 石油采收率
  • 简介:国外经过3/4世纪,国内经过半个世纪,地震勘探技术经历了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从单一地震(地面一地面)到多地震(地面一地面、地面一井孔、井孔一井孔);从单分量到多分量(海底4C、井孔三分量、陆地数字传感器);从一次野外采集到多次时间推移;从早期初级的勘探一体化到采集、处理和解释3个专业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而且在很多应用领域,国内目前的技术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地震技术研发方面,情况却似乎并非如此,曾经一度缩小的差距正在加大。面对万道单点数字多分量采集技术的重大变化,处理技术的研发成为勘探领域的新课题。一个综合集成的多地震一体化的多分量地震处理技术时代正在到来。

  • 标签: 地震勘探 多地震 多分量 处理技术
  • 简介:世界上的一些石油大亨们面临着资产老化问题,他们需要依靠新的技术去关闭因石油产量下降而引起的裂缝。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成功的战略技术,它能缓解产量的降低。但是人们对它是否能够持续下去还有些担心。使用纤维一光学传感器的4D监测是众多可能出现的新技术中的一种。

  • 标签: 纤维-光学技术 4D地震技术 光学传感器 OBC 处理器
  • 简介:本书把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系统介绍了裂缝性油藏开发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深入论述了裂缝性油藏的类型、成因、识别和研究方法,裂缝空间分布规律预测,储层裂缝参数定量计算以及基质有效性评价,阐述了裂缝性油藏的渗流特征、采油机理、开发特征以及合理的开发方式、井网井距、井网与裂缝方位的优化配置、水平井开采、

  • 标签: 裂缝性油藏 油藏开发 技术 空间分布规律 多学科综合 有效性评价
  • 简介:页岩气分布广泛,开发潜力巨大,但是页岩气成藏规律、储集空间、渗流规律以及开发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储层具有低孔特征和极低的基质渗透率,给有效开发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从介绍页岩气的概念、成藏机理及储层特点出发,重点总结了目前页岩气的主要开发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我国页岩气开发适应性技术,对开展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页岩气 成藏机理 储层特点 开发技术
  • 简介:在生产层特别是在致密含气砂岩中合理放置支撑剂是产量优化成功的关键。几十年来,油气行业一直采用同位素作为支撑剂标记来帮助确定支撑剂放置的是否成功。一般是在压裂的不同阶段加入放射性示踪剂,以帮助评价支撑剂放置在各目的层的放置情况。

  • 标签: 优化技术 气井 致密含气砂岩 放射性示踪剂 支撑剂 油气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