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该文分析了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4亚段盐背斜的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简要阐述了盐背斜被断层复杂化后,盐膏层埋深、厚度等变化特征,认识到由此形成的油气圈闭构造复杂,现场难于准确判断地层岩性。结合实际录井提出了该区盐膏层录井特征的共性和特性,指出盐背斜分布规律和现场资料有机结合是卡准盐膏层和油气层的有效手段,为现场技术人员提供了经验。

  • 标签: 盐背斜 塑性滑脱 经验 特征
  • 简介:黄陵背斜石墨矿产于水月寺(岩)群第二、四岩组中,是由早元古代海陆交互相环境或浅海泻湖(尤其是还原性的)环境沉积的一套富含有机质(或薄煤层)的泥(页)岩、粉砂质泥岩以及碳酸盐岩,经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后期褶皱变形对石墨矿体的厚度具有改造作用,常使矿体在褶皱的转折端加厚,而在翼部发生不同程度的拉薄或构造透镜化。下一步找矿工作要关注复背形、复向形、花边状褶皱轴部和转折端等含矿岩系加厚的部位,尤其是与自电异常套合性好的地段。

  • 标签: 黄陵背斜 石墨矿 沉积变质型 成矿规律
  • 简介: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也是地壳运动的证据。在地质构造剖面图上,只要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两侧发生错动,即为断层(无论两侧岩层向上还是向下弯曲)。无论岩层如何缺失,只要用虚线将同一岩层恢复连接起来后,是波状曲线,即为褶皱。其中岩层向上弯曲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

  • 标签: 地壳运动 “背斜、向斜、断层的图上判别及其实际运用” 2005年 高考 专题复习 例题解析
  • 简介:祝桑弧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部,楞古-孜河弧形背斜位于弧顶部位。楞古-孜河背斜主褶皱、内部小褶皱及叠加褶皱的特征表明其形成经历了印支晚期自北向南的滑脱作用,燕山早期南北向挤压作用及燕山中晚期南西-北东向挤压作用等三次构造变动。其成因可能与扬子板块与劳亚板块的俯冲、碰撞有关。

  • 标签: 松潘-甘孜造山带 弧形背斜 滑脱作用
  • 作者: 李衍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10
  • 出处:《装备维修技术》2022年7期
  • 机构:(1.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交通网中长期规划的逐年实施,西部交通建设大力发展,西部的重丘地貌决定了隧道在交通领域的普遍性,西部地质构造复杂,隧道穿越复杂地质构造容易引起塌方等多种病害,本文主要研究了背斜构造中隧道开挖形成塑性区的规律。

  • 标签: 隧道 塑性区 背斜 地质模型
  • 作者: 李衍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09
  • 出处:《装备维修技术》2022年第7期
  • 机构:(1.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交通网中长期规划的逐年实施,西部交通建设大力发展,西部的重丘地貌决定了隧道在交通领域的普遍性,西部地质构造复杂,隧道穿越复杂地质构造容易引起塌方等多种病害,本文主要研究了背斜构造中隧道开挖形成塑性区的规律。

  • 标签: 隧道 塑性区 背斜 地质模型
  • 简介:摘要滇东老厂背斜位于是龙潭期聚煤中心之一,矿区含煤地层平均厚度461.41m,一般含煤27-42层,含煤平均厚度36.02m,平均含煤系数7.81%;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达2318.09×108m3,可采煤层气资源量1142.04×108m3,单井最高日产气量1850m3;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高,平均最大吸附量为2.91m3/t,现场含气量测试达4m3/t;煤层顶底板以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形成了以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储集体。结合“三气共采”技术在国内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分析老厂背斜煤系地层特点认为在老厂背斜,尤其是针对埋深1500m以深煤系地层,开展“三气共采”项目,具备较好的地质条件,会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标签: 老厂背斜,三气共采,地质条件,资源概况,可行性分析
  • 简介:湘西—鄂西成矿带黄陵背斜金矿自上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至今仍未取得找矿突破,主要原因是对区内金矿成因认识不足,没有把握本区金矿的成矿规律。拟就区内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区域金矿特征及变形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其成因及赋矿特征,为开展本区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黄陵背斜 金矿 成因 赋矿特征
  • 简介:美国中陆地区和其它克拉通地区均存在与产油构造伴生的温度异常,可以有效地用作成熟油气区的勘探钥匙,因此热背斜的概念对油气发现十分关键。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积累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热背斜问题的实质。Roberts的温度差模型和Walters的流体流动规则可以解释油气运移和圈集的一种机理。如果Roberts模型确实有效,那么浅层较高的温度、温度梯度或热流就有可能指示深部的油气聚集。

  • 标签: 背斜 油气聚集 盆地 勘探 伴生 克拉通地区
  • 简介:摘要研究区的含煤地层为上统须家河组(T3xj),可采煤层为7层,主要可采煤层为K11,通过对K11煤层的厚度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可采区域分布情况,判断煤层的稳定性,并结合全区煤层的分布特征,对研究区内的煤层稳定性做出评价;为以后的地质勘查工作阶段中确定煤层稳定性及合理布置勘查工作提供依据;对煤矿合理布置采掘巷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K11煤层 须家河 稳定性 温泉井背斜 评价 宣汉
  • 简介:摘要某煤矿201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270m,倾向长度172m,煤层平均厚度1.35m,开采早二叠系3下煤,该煤层倾向角度变化为3~30°,平均23°,煤层硬度f=2,煤层黑色,煤的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属低灰、低硫、特低磷煤。201工作面背斜轴穿过工作面上部,两翼倾角约20°,局部达30°,轴向40~45°,褶皱。201工作面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断层附近煤层产状变化大,顶板裂隙发育,背斜处顶板破碎,局部存在二合顶现象,预计对工作面开采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背斜地质构造期间的顶板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薄煤层 综采工作面 过背斜地质 构造期间 顶板管理
  • 简介:通过对贵州松桃县鸡爪沟背斜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及富水性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构造富水结构、因素及条件,从而建立了通过初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文地质物探解译、水文地质钻探开发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区内缺水地区提供饮水水源。对省内其他相似构造岩溶地区科学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地下水 岩溶 开发利用 松桃县
  • 简介: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湖背斜近地表结构复杂,表层岩性变化大,目的层紫泥泉子组顶界埋深4000m,提高深度域速度精度困难。精确的速度建模是该区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准确落实构造形态的关键。网格层析反演通过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残余时差全局更新速度模型,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更适合山前带深度域模型迭代更新。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于类似山前带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处理,可提高速度模型精度,得到的深度域成像精度高于以往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西湖背斜 叠前深度偏移 网格层析 属性数据库 矩阵
  • 简介:摘要:地下工程排水是现代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可能对背斜区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地下工程排水对背斜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排水对地下水位、水质及流动规律的影响机制,以及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保护措施。

  • 标签: 地下工程排水 背斜区 地下水环境 影响机制 环境问题 管理对策
  • 简介:冀北坳陷双洞背斜为一被破坏了的古油藏:铁岭组灰岩中广泛分布的油苗、沥青和油气包裹体指示地质历史时期本区大规模的油气活动。灰岩中发育多期含油气包裹体的方解石脉,说明本区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且每次构造运动都伴有较大规模的油气活动,构造运动使古油藏发生调整和破坏。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勘探的关键是有否好的盖层和保存条件,中-上元古界上覆地层古生界和中生界均未遭受严重破坏的地区为勘探远景区。

  • 标签: 冀北坳陷 双洞背斜 中上元古界 油气包裹体
  • 简介:摘要:川东北地区宣汉县在油气地质调查阶段,川25井,川64井、北2井钻遇嘉陵江组工业品位的富钾卤水,证实该地区存在深层海相储卤层,富含钾、锂等元素。通过对黄金口背斜富(锂)钾卤水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对样品矿化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锶同位素、离子比例系数等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卤水主要是起源于海水,经过蒸发浓缩作用,赋存于碳酸盐地层中,在后期受到封闭性较好的构造储存、深埋,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过深刻的变质作用,且淋滤钾盐地层,导致K 含量和矿化度高于盆地其他储卤构造。

  • 标签: 川东北  富锂钾卤水  海水  蒸发浓缩  
  • 简介:在特立尼达近海哥伦布盆地,评价断层封闭控制因素是了解油田如何充填的先决条件。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Mahogany油田的一个实例研究,该油田上新世一更新世页岩和储集砂岩夹层分布在一个为许多正断层所切割且四面封闭的平缓背斜中。使用断层泥比值(SGR)可以成功地评价该套地层层序内断层的封闭性,由封闭性向非封闭性断层转换,其对应的SGR值在0.15-0.25之间。由于单砂体有效厚度与总厚度的比值较高,因而低SGR值一般与储层同层并置地区相对应,而在不同层砂体相互并置的地区则封闭性较好(SGR≥0.2)对较大的构造几何形体,从浅储层到深储层变化很大,它严密控制着油田内叠置的断层封闭油气藏的分布。在构造内,各单个断块中油气柱的高度或受断块西端低SGR窗横断层溢出点的限制,或受断块内向斜溢出点的限制,石油是通过这些溢出点而从四面完全封闭的圈闭中向外运移的。该油田油水界面的模式表明石油是从东北向西南穿过构造而充填和溢出的,单个砂体构成一个分层流动体系。尽管砂体互相并置,但是不同地层的砂体之间几乎没有联通。不需要用石油沿断层垂向运移来解释充油砂体的分布,这与岩石物性资料和已知的断层封闭特征一致。这种石油运移模型可以作为评价该地区未经测试断块充填风险和油气柱高度的工具。

  • 标签: 断层封闭 石油运移 砂体 圈闭 背斜 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