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拟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隐现构式和汉语隐现构式中的消失类动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英语使用者注重通过隐现类构式中的消失类动词来表达某已存在的实体从存在到消失的过程,而汉语使用者则更加注重通过消失类动词来表示从某一时/空框架中移出,并已处于另外一未知时/空框架内的实体,即,实体移出的结果,而非移出的过程。正是英语和汉语使用者对这两类构式不同的认知过程导致了这两种构式中消失类动词在使用上的不同。

  • 标签: TtFG构式 GtF构式 消失类动词 认知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基于中国学生笔语语料库和LOCNESS,对比二语学习者和母语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引述动词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外学习者在引述动词的使用频率、语义内涵和立场方面都存在差异。研究分析,这种情况除了和中式的思维特征有关,更多的是折射出现今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引述动词 语义范畴 立场
  • 简介:英语动词不定式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之分,作名词中心词后置定语的动词不定式究竟应该选用主动式还是被动式,有时会叫人捉摸不定,莫衷一是,为此,笔者拟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供读者参考。动词不定式作后置定语,它与被修饰的名词中心词之间在逻辑上存在着动宾关系,主谓关系,同位关系和动状关系四种关系,分析研究这四种逻辑关系,我们发现作后置定语的动词不定式用主动式还是用被动式分别有以下各自的规律。

  • 标签: 同位关系 逻辑关系 施事者 承受者 ANYTHING party
  • 简介:转述动词在学术论文习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EFL学习者在转述动词的使用中存在哪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对EFL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课程作业分析,发现学习者转述动词的时用随着课程学习不断增加。同时,学习者在转述动词的使用上有着明显的个人倾向。

  • 标签: 文献综述 引用 转述动词
  • 简介:我国翻译实践的地位及译者的地位给人以每况愈下之感,这与当今“繁荣”的翻译局面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本文简略对比我国译事之今昔,结合自身对翻译实践现状的感悟,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阐述了对于我国译事现状的看法,同时赞扬了广大译者对译事的热爱与坚持。

  • 标签: 翻译实践 翻译现状 译者 原因
  • 简介:本文讨论了英语动词的现在完成式和过去完成式在语义上的差异,特别探讨了为什么现在完成式不能与表示确定的过去时间的状语连用而过去完成式则可以的原因.本文指出,这种差异是由于时态形式的不同引起的.

  • 标签: 现在完成式 过去完成式 体态 时态
  • 简介:构式的语义表达是以人类经验为基础的,复杂构式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是其所体现人类经验的现实性或可能性。组成复杂构式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必须在语义和形式上不存在矛盾和冲突。完全相融的成分可以直接组成复杂构式;不完全相融的成分经过复杂图式构式在语义和形式两方面的压制后可以进入构式;完全不相融的成分不能组建复杂构式。三种真实存在的“stop+非限定动词”实例构式体现了人类经验的现实性,其形成是构式成分在语义和形式上相互作用并且最终相融的结果.

  • 标签: 复杂构式 相融性 STOP 非限定动词
  • 简介:语言迁移理论是应用语言学领域一个较有争议的话题。本研究试图从词汇搭配层面出发,观察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习得英语轻动词+名词搭配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和英语中的轻动词系统,并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使用轻动词来构成轻动词+名词搭配的不同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类,总结为七种类别。然后通过三套搭配测试题,分析了受试在习得英语轻动词+名词搭配时所受到的母语影响的程度,并对研究最初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做出了解答。最后本文重申了第一语言迁移现象的重要性,并就此对外语教学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语言迁移 轻动词 轻动词+名词搭配
  • 简介:《我的安东尼亚》是威拉·凯瑟引起研究者最多关注的一部作品。小说以美国中西部大草原为背景,歌颂边疆移民者的拓荒精神。本文拟以"者"为线索,分析威拉·凯瑟如何抓住这一主题揭示拓荒历程中的女性"者"、移民"者"以及乡村"者",并向被固有文化逻辑挤兑在外的"者"表示同情与关怀。

  • 标签: 《我的安东尼亚》 他者 女性 移民 乡村
  • 简介:《天秤星座》是一部以肯尼迪遇刺事件为题材的历史编纂型元小说。德里罗将这一历史事件置于自己的想象空间之中,重构了不同于官方版本的肯尼迪遇刺史,以此来勾勒美国后现代社会扭曲压抑的社会环境,剖析美国社会个人身份认同的严重危机和由此所孕育出的病态的人生。借鉴琳达·哈钦关于“编吏性元小说”这一后现代文类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天秤星座》叙述策略的分析来详细解读德里罗对肯尼迪遇刺这一历史事件的重构过程以及对官方叙述的批驳。

  • 标签: 德里罗 《天秤星座》 历史编纂型元小说
  • 简介:从网上可知,有人曾送钱锺书先生一个“雅号”——狂人。说钱先生有点狂或说其在某个时段或在某些事情上比较狂傲,估计并非空穴来风.否则,“默存”.“槐聚”等名字当年也许就不会“应运而生”了。

  • 标签: 钱锺书 翻译家 印象 空穴来风 雅号
  • 简介:比较而言,钱锺书先生的译作不算多,但学界对它们的研究并不少。就我们所见,人们对先生译作的研究重在评论及赏析,品评对象又主要是《管锥编》及《谈艺录》中的西语雅译。为了避免重复并藏拙,本文拟谈谈先生笔下的部分译名。有关译名主要涉及修辞术语、人名、地名、公司名等。我们说先生的译名很家常,是指它们让人感觉不隔、不涩、不陌生,又或者说,它们让人读来很熟悉、很亲切、很中国。值得说明的是,此一意义上的“家常”二字系借自钱先生对英文中表示小品文格调的familiarstyle的中译——“家常体”。

  • 标签: 译名 翻译家 印象 《谈艺录》 《管锥编》 钱锺书
  • 简介:英国当代作家贾斯汀·希尔的《天堂过客》、《品梦茶馆》和《黄河》分别在英国荣获不同文学奖项。的三部中国题材作品被西方国家读者认为是对当代中国的准确再现,为西方的中国题材注入了新鲜空气。虽然希尔借选材、人物塑造、语言及叙事风格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认同,但其叙事形式和汉化英语的背后却隐含着西方对中国司空见惯和根深蒂固的成见。三个文本中都有对中国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或多或少的偏见与误解。误读和冲突的产生有其个人心理、社会语境和历史渊源的原因,更有东方主义霸权话语挥之不去的阴影。

  • 标签: 贾斯汀·希尔 异质文化 文化误读 东方主义
  • 简介:四川外语学院原院长、重庆市翻译学会原名誉会长、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原会长、“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终评委员会主任蓝仁哲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11日与世长辞,享年72岁。

  • 标签: 翻译家 印象 质量 译作 四川外语学院
  • 简介:文学翻译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交际行为,译者是不同文化的调停者,因此,/她需要以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向译语读者呈现“者”,这也是译者的核心责任.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会在译入语文化中创生一个“杂合”文本,这个“杂合”文本融合了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双重特征,是两种文化妥协的结果,体现的是一种不同文化的共生关系.本文以研究案例为克莱门特·埃杰顿(ClementEgerton)的《金瓶梅》英译本TheGoldenLotus为例,集中探讨在文学典籍英译这一跨文化交流活动中,运用陌生化翻译策略保留和再现“者”的方法及其跨文化传播意义,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杂合”文本的基本特征.

  • 标签: 陌生化手法 英译《金瓶梅》 异域化 混杂化 杂合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