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多部门、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产学合作是基本要素。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和转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要求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机制。从开放科学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行动是基于主体创新能力异质性这一基本内在逻辑而展开的。基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要围绕建立产学多元主体共同愿景、校企微观主体共同利益基础和协同创新框架系统序参量,构建校企多元主体协同、价值整合、利益整合、资源整合以及协同实施的长效机制

  • 标签: 高等职业教育 产学合作 协同创新
  • 简介:当从宏观层面对大学教师流动的分析难以回应现实情境下的诸多问题时,一种动态的、全景式的、社会性的微观机制的考察就成为一种积极选择,也成为改进大学管理的理性追问。而以探究“组织与社会之关系”为己任的组织社会学自当对大学组织的教师流动现象和过程提供特殊而内在的解释力:从流动实质上讲,兼具“社会人”和“学术人”双重性格的大学教师与大学之间存在一种主观与客观的“人和组织”的博弈关系;从过程上讲,大学教师流动经历了酝酿阶段、讨价还价阶段、流动执行阶段和反馈阶段等过程,不同阶段各方力量的行动策略也有不同;从针对性建议上讲,大学教师流动要从教师自身层面、大学层面、国家层面及微观管理层面等加以完善和改进,其中既有理念上的也有现实上的,有管理上的也有文化上的。

  • 标签: 人事管理 大学教师 教师流动过程 微观机制 组织社会学 个人与组织博弈
  • 简介: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其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具时代感的阵地。新媒体是有别于传统媒体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其快捷化、多元化与叙述转化是其传播的重要特征。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双重作用,分析其契机及其挑战将会有助于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制、人才队伍的建设、监督及舆情分析以及联动机制的构建是保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要素协调作用,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条件。

  • 标签: 新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保障机制
  • 简介:针对课程教学网(Blackboard)“线上讨论”所存在的问题,以北大J课程为例,兼顾网络讨论环境、学习者特点、指导者作用以及考评机制四个因素,以小组合作为基础,设计了“大讨论+自由讨论”的“线上讨论”方案,引入“参与度”与“贡献度”两项激励指标,建立了一套可控、可评的“线上讨论”激励机制.该机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参与“线上讨论”的积极性和讨论质量,取得了较好效果并积累了相关经验.

  • 标签: 线上讨论 教学网 激励机制 评估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义务教育作为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原因是义务教育本身还很不公平。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利于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从而迈出了义务教育调节收入差距的关键一步。

  • 标签: 农村义务教育 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 居民收入差距 教育公平 中国
  • 简介:在当前进行的高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中,很多学校都试图通过在教师业绩与教师报酬之间建立起线性关系,来实现对教师的有效激励,但由于改革可投入的资金有限,这一思路往往会导致资金与激励力度之间的矛盾.为此,本文试图基于相对业绩比较的思路,通过建立相关的博弈模型,来探讨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有效激励机制设计问题.

  • 标签: 高校 内部分配制度 激励机制 博弈模型 学校管理 相对业绩比较
  • 简介:文章选取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探究教育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根据预算约束放松说、效率提升假说和认知丰富假说分析教育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将老年人健康分为身体功能健康、认知功能健康和健康自评三个维度,教育对老年人的三项健康指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2)教育通过社会经济状况、心理状态和健康行为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康行为的干预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物质生活质量,以积极应对中国老龄化中的健康问题。

  • 标签: 教育 健康 老龄化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本文采用全国县级数据,就2001年“以县为主”改革与2005年“新机制”改革前后中国县级地方生均教育事业费的分布变动状况,以及两次改革对县域间生均教育事业费差异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1999年以来中国县域间生均教育事业费差异水平先升后降,中部地区县域间差异高于东部与西部,且持续增大;(2)改革后分布两端的极化现象得到改善,但同时有大量县级单位向分布下四分位区域转移,形成生均教育事业费处于中下和中上水平的县级单位之间的支出分化;(3)虽然两次改革对于县域间生均教育事业费差异都具有一定改善效果,但这一正面效果完全被地区间财力蒡异昕产生的负面效果抵消。

  • 标签: 教育财政 体制改革 县域间差异
  • 简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由之前的“中央统一下拨”演变为“地方负责”。依据责任主体不同,我们将“地方负责制”划分为“以乡为主”“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嬗变呈现出明显的责任主体上移的规律,伴随着责任主体的上移,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有所提升。但由于保障机制重心依然偏低,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依旧严峻。鉴于农村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地区外溢性,考虑到我国的税收分配制度,参照其他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经验,我们应该继续上移经费保障的责任主体,实施“国家统筹、以省为主”的新机制。“以省为主”新机制的落实需要厘清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中的责任,健全相关的立法和监督工作,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等的长效联动增长制度。

  • 标签: 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 以县为主 以省为主
  • 简介:职业的代际流动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考察父或母在体制内单位工作是否有助于子女大学毕业后首次就业进入体制内单位,进而分析体制内工作代际传递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尽管毕业生对体制内工作的偏好差异不大,但是父或母在体制内工作显著增加了子女大学毕业后首次就业进入体制内单位的可能性。体制内工作代际传递的机制在于,父母在体制内工作的毕业生,往往具有更高的学历、就读重点院校、毕业前为党员、且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来自父母亲戚的求职信息更多,这些都有助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单位就业。

  • 标签: 体制内 代际传递 代际流动 职业流动 毕业生就业
  • 简介: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并重新确立课程与权力、文化的关系,以不断适应人与社会对课程的期待.权力、文化影响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的选定,知识转型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方式的变革,它们三者共同制约着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标签: 课程 知识 权力 文化 课程改革
  • 简介:着力构建预防、预警、帮教为核心的预警机制运行体系。具体来说:①构筑“学校、家庭、社区”三道防线,综合预防.为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②构设“快速、互联、高效”的监测网络,及时干预,为免疫力缺失学生阻邪堵恶。⑧构搭“引导、感化、挽救”的帮扶平台。悉心帮教,为行为失范学生矫枉补正。

  • 标签: 中小学生 预警机 区域性推进 机制建设 违法犯罪 实践
  • 简介:高等教育依附性及自主性使其与经济发展呈现出非均衡互动性关系,高等教育发展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和要求进行相应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内容和核心机理是其要素组合方式的优化。结构路径、技术路径、制度路径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整合机制,此种整合机制通过对发展要素优化组合来有效破解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加速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可行路径选择。

  • 标签: 高等教育发展方式 要素组合 结构路径 技术路径 制度路径
  • 简介:〕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社会融合问题,在新生代农民工整体问题中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职业教育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需要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民工教育体系,加快推动其向产业工人和市民转变。

  •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 训城市融入社会融合
  • 简介:摘要:泸县从实施打造四川教育名县战略和构建教育均衡的高度,着力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了学前教育服务保障、经费保障、专业发展、公办民办协调发展、质量监管“五大”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县域办园体制不断完善,办园条件不断改善,内部管理不断规范,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保教水平不断提升。基本解决了“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 标签: 学前教育 体制改革 保障机制 入园贵 入园难
  • 作者: 蔡厚平李明霞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06-16
  •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2年第6期
  • 机构:[摘要]文章对“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内涵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效益”机制、“护航”机制以及特色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的分析,提出了市场机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得以实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