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加综合(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大量自发性门-分流(large spontaneous portosystemic shunts,L-SPS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2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存在自发性门-分流且分流道内径>8mm的32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65例B-CS未合并SPSS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L-SPSS与肝功能、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下腔静脉血栓的关系。结果B-CS并L-SPSS组患者的总胆红素、Child-Pugh分级评分及B、C级所占比例、肝性脑病发生率、腹水发生率及下腔静脉血栓发生率均高于无分流组,白蛋白、肝体积小于无分流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上消化道出血率、MELD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有大量门-分流的B-CS患者更易发生肝性脑病及下腔静脉血栓,且腹水发生率较高,肝功能差。

  • 标签: Budd-Chiari综合征 高血压,门静脉 侧支循环
  • 作者: 朱珊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究对肾病综合患者实施医护一化护理管理措施的作用价值,主要从焦虑抑郁情况以及自我效能等方面展开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开始后,将于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之间接收的肾病综合患者中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平均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其提供常规干预服务以及医护一化护理服务,并将之分别称之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成效。结果:在干预后,从焦虑抑郁评分、自我效能量表评分等方面展开比较,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表现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采取必要的治疗干预措施外,辅助实施医护一化护理措施不但能够促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的舒缓,缓解不良情绪带给其的困扰,另外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肾病综合征;负性情绪;自我效能
  • 作者: 吴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肾病综合患者采用医护一化护理后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疗效分析。方法:2021年5月—2022年5月,将我院收治的84例肾病综合患者中将其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参考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医护一化护理模式,并在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自我效能两个方面进行两组护理效果对比。结果:在对比的过程中,研究组的自我效能明显优于参考组,SAS、SDS的评价显著低于参考组,此差异存在一定统计价值(p<0.05)。结论:医护一化护理对于提高肾病综合患者自我效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效果明显,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加强医护合作,值得全院推广。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肾病综合征;焦虑抑郁;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随着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设备的日趋普及,iOCT在多种眼底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大多数iOCT临床研究样本数少且缺乏对照组,证据等级和质量普遍不高,故对iOCT应用价值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对手术操作有无帮助和对手术中决策有无影响。当前眼底手术中的剥膜操作是最常使用iOCT的场景。现在的iOCT不具备自动追踪功能,需要手术医生停下手术操作,以手动调节探头位置的方式来追踪扫描部位以获取图像,不能同步自动跟踪,未来有必要研发自动跟踪系统以减轻手术医生的手术中工作负荷。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述评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可高分辨率地识别视网膜脉络膜血流运动信息,对活体组织的视网膜脉络膜血管进行成像,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视网膜脉络膜各层血管的分层分析并能够量化血管参数。OCTA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断、监测、管理和随访,如DR、脉络膜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该文就OCTA在DR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改进的房角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S-OCT)探索在体高分辨率房水流出通道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实证研究法。利用SS-OCT以及房角镜搭建房角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用于拍摄眼球虹膜角膜角横断面图像,同时建立了模型眼模型以及在动物实验模型,并获取了虹膜角膜角的结构。结果:基于自行搭建的房角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G-OCT),成功获取了眼球房角中小梁网和Schlemm's管的图像,并应用G-OCT来测量房水流出通道,并观察眼压变化对其的影响。在给眼球加压后,可以观测到Schlemm's管随眼球压力变化而容受性发生改变。结论:研究成功搭建了基于SS-OCT和房角镜的G-OCT系统,并且获得了眼球房角横断面下小梁网的面积与Schlemm's管的面积以及相应的动态变化。

  • 标签: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房角 房水流出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患儿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并CPT患儿10例为试验组,骨组织标本取下经术中观察及评估后即行OCT扫描,并与常规组织学检查进行对比。同期留取5例引产的非NF1且非CPT胎儿的骨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同样进行上述检查,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骨组织的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骨组织标本相比,试验组骨组织标本可见骨小梁增粗,部分骨小梁融合,排列紊乱,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脂肪化。OCT扫描可直接显示骨组织中神经、血管,散在脂肪组织,对照组骨组织标本排列整齐、致密、规则的阴影,试验组骨组织标本可见折光性较强、排列疏松、紊乱的破骨细胞、纤维骨化,散在的神经、血管及空泡状的脂肪细胞成分增多。结论OCT可快速、清晰扫描新鲜离组织,并直接显示组织内部结构,与常规病理学检查契合度较高,可为CPT患儿的病理学诊断做有效补充,同时为后续基因学研究保留样本。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光学相干显微成像 组织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加巴喷丁超前镇痛用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S )患儿扁桃腺样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扁桃腺样切除术的OSAS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入手术室前3 h口服加巴喷丁胶囊30 mg/kg,对照组入室前3 h给予安慰剂,两组患儿术后均以电子镇痛泵行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按芬太尼8 μg/kg进行配制,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首剂量4 ml,无背景剂量,单次给药2 ml,锁定时间30 min; 2 h后如果镇痛效果不满意,单次给药调整为3 ml,呕吐患儿静脉给予格拉司琼0.1 mg/kg处理。分别于术后1、2、4、8、16、24 h记录患儿的婴幼儿术后镇痛评分(Children and Infants Postoperative Pain Scale, CHIPPS)和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1、2、4、8、16、24 h CHIPPS评分及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烦躁、恶心呕吐以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超前镇痛用于小儿OSAS扁桃腺样切除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 标签: 加巴喷丁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超前镇痛 术后镇痛 儿童
  • 简介:摘要一名42岁的女性因腰背痛5天伴向右脚放射的烧灼痛,在非工作时间就诊于全科医生。她的体质指数为39 kg/m2,有12年的慢性腰痛病史,左侧大腿间歇性"坐骨神经痛",会阴部"刺痛",不伴尿失禁。经检查,全科医生认为患者的肛门张力和肛周感觉正常,腿部力量、张力、反射和感觉也是正常的。患者接受了镇痛治疗,医生建议如果她出现了双侧坐骨神经痛、大小便失禁或者腿部无力,则需再次复查。3天后,她因马尾综合入院,并接受手术减压治疗。她的后遗症包括下肢无力、会阴部麻木、性功能丧失以及大小便失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46岁,以"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于2019年8月19日入院。4个月前当地结核门诊诊断为"肺结核",并抗结核治疗4个月。入院后胸部增强CT检查可见左上病灶呈现铸型,进一步行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及冷冻冻切获取大块病变组织,最终经病理诊断为左上肺低分化鳞癌,随即转胸外科手术治疗。现报道该病例,期望临床医师对支气管铸型这一X线征象予以重视,注意鉴别诊断,以防漏诊或延误诊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测序技术在Van der Woude综合患者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因IRF6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Van der Woude综合女性患者,应用极测序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6枚卵经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后,分别顺序活检第一极、第二极和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细胞经全基因组扩增后,利用PCR联合Sanger测序的方法检测极和胚胎的致病变异携带状态,推断对应胚胎的致病性。为预防因囊胚培养失败造成无可移植胚胎的情况,在囊胚形成前对1枚致病性低的优质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此外,通过在夫妇双方以及特定基因型的极和胚胎样本中对变异位点及其上下游1M区域内的17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连锁分析构建单体型。选择致病性低的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后进行产前诊断以及跟踪随访。结果成功获得第一极和第二极各6枚,其中11枚极的变异位点检测成功。6枚胚胎中,1枚预测致病性低的胚胎在患者知情同意后于第4日(day 4,D4)玻璃化冷冻;1枚胚胎成功发育至囊胚,但致病性高;4枚胚胎囊胚培养失败。连锁分析成功构建出与致病变异紧密连锁的SNP单体型,胚胎单体型分析与Sanger测序结果吻合。移植致病性低的D4期冷冻胚胎,成功妊娠后,患者夫妇拒绝有创产前诊断。出生后新生儿随访未发现唇腭裂,脐血基因检测不携带致病变异。结论本研究利用卵母细胞极测序的检测方法,为1例因IRF6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Van der Woude综合女性患者进行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成功阻断了该病向子代传递。

  • 标签: Van der Woude综合征 新发变异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极体测序 等位基因脱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融合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医融合训练模式(医-护-技共同参与)。比较两组患者训练3个月后的BMI、血糖、血压变化及患者社会功能评分。结果两组各50例患者完成研究。经过3个月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融合训练可直接影响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患者的BMI、血压、血糖,能够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满足感。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住院患者 体医融合训练
  • 作者: 梁冬青 刘玉燕 董益 王莹 韩泉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30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前后微视野、OCT血管成像(OCTA)微血管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玻璃切割手术(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ILM)翻瓣治疗的IMH患者41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33例33只眼。平均年龄(64.02±6.46)岁。平均病程(7.00±8.85)个月。均行BCVA、微视野、OCTA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黄斑完整性评估仪测量双眼黄斑10°视网膜敏感度(RMS)和黄斑中心凹2°固视率(P1 )、二元等高线椭圆面积(63%BCEA )。采用OCTA仪测量双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脉络膜层血流面积(CFA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FSVD、FDVD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FAZ 300 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 )。患眼均行25G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PPV,其中联合或不联合ILM翻瓣分别为21、19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行配对t检验;logMAR视力与微视野变量、OCTA变量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患眼与对侧眼之间成对比较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与手术前比较,患眼logMAR视力(t=-12.33)、RMS (t=7.94)、P1 (t=3.21)、63%BCEA(t=-3.98)、CRT (t=-9.17)、CFA (t=8.14)、FSVD (t=3.75)、FDVD (t=3.88)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Z面积(t=-1.40)、FD-300 (t =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6个月logMAR视力与手术前logMAR视力、裂孔最小直径、RMS、P1、63%BCEA、FSVD、FDVD、FAZ相关(r=0.432、0.527、-0.410、-0.383、0.349、-0.406、-0.373、0.407 ,P<0.05)。手术后6个月患眼各指标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但较对侧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PV治疗IMH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力,改善视网膜功能和中心凹微血管循环状态;视网膜功能及血液循环变化对手术后视力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视野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新兴的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系统疾病的介入诊疗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OCT的应用在斑块的评估及性质判定、治疗策略的选择、不同支架置入后效果的评价、术后长期随访等方面有着指导意义,是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全新指导方式的探索,通过OCT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评估,可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实现脑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本文讨论OCT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发展前景,并对OC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患者316例316眼。记录iOCT扫描时间和结果、与术者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的一致性及其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316眼中有271眼成功完成iOCT检测,占85.8%,平均扫描时间为(3.54±2.30)min;在271眼扫描成功患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51眼,黄斑前膜95眼,致密玻璃体积血50眼,黄斑板层裂孔30眼,玻璃黄斑牵拉综合12眼,高度近视黄斑病变33眼;iOCT检查结果与术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判断不一致的有45眼,占16.6%,其中有27眼术中改变手术策略,占10.0%。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2眼内界膜剥除后内层视网膜桥状连接,改为空气填充玻璃体腔;15眼内界膜剥除后出现裂孔边缘纤细的条状高反射,称为Hole-door现象,占32.6%;裂孔直径>400 μm的黄斑裂孔中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外界膜连续性均优于未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黄斑前膜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8眼黄斑前膜残留,占8.4%,其中3眼增加黄斑前膜剥除操作,56眼出现黄斑前膜剥除后继发改变,占58.9%。致密玻璃出血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17眼黄斑结构正常,占34.0%,33眼黄斑结构异常,占66.0%;14眼iOCT检查黄斑结构与术中显微镜下判断结果不一致,占28.0%,其中11眼增加了黄斑前膜剥除操作。结论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可指导术中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术后疗效。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光相干断层扫描,术中 视网膜疾病 黄斑 手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和缓解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全脑相干局部一致性(coherence-based regional homogeneity,Cohe-ReHo)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相关。方法收集20例急性期RRMS、35例缓解期RRMS以及20例性别、年龄大致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Cohe-ReHo计算后,通过方差分析和Post-Hoc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随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Cohe-ReHo值与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进步式听觉累加测试-3s (Paced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Test 3s,PASAT-3s)评分及病程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与HC相比,急性和缓解期RRMS的双侧前扣带回和左侧额上回的Cohe-ReHo均显著减低(P<0.001);与HC或缓解期RRMS相比,急性期RRMS右侧楔叶/枕中回Cohe-ReHo升高(P<0.001)。急性期EDSS评分与左侧额上回Cohe-ReHo值呈负相关(r=-0.493,P=0.037),缓解期PASAT-3s评分与左侧额上回Cohe-ReHo值呈负相关(r=-0.382,P=0.028)。结论急性和缓解期RRMS患者均存在与疾病相关的脑功能活动改变,且缓解期RRMS左侧额上回Cohe-ReHo的异常改变与其认知功能受损有关;相对而言,急性RRMS为尽可能维持功能稳定,调动了更多涉及视觉信息处理的脑区。

  • 标签: 急性期 缓解期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相干局部一致性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检测肿瘤性上皮病变的巨大潜力。依据AS-OCT上的特征性表现,可在多种眼表疾病中检测出眼表鳞状上皮瘤(OSSN)的存在,其诊断效果堪比病理组织活检。随着技术的发展,AS-OCT成像模式已从时域OCT发展到具有更高外显率和分辨率的频域OCT,其呈现的高质量图像有助于精细辨别OSSN的良恶性,提高OSSN的检出率,完善眼表肿瘤的鉴别诊断,从而提高OSSN的诊断效率。此外,在监测OSSN复发及化疗评估等临床管理阶段,AS-OCT可辅助优化治疗方案,有效监测疾病的转归。本文就OSSN的形态学表现、OSSN各种辅助检查的优劣性、AS-OCT的发展、OSSN在AS-OCT上的特异表现、AS-OCT在非典型OSSN中的应用、AS-OCT在OSSN诊疗中的应用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 标签: 眼表鳞状上皮瘤 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患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经玻璃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VRL的19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6岁;出现症状至最终平均确诊时间(6.1±3.8)个月。首诊诊断为葡萄膜炎12例(63.1%,12/19)、视网膜静脉阻塞2例(10.5%,2/19)、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5.3%,1/19)、伪装综合疑诊PVRL 4例(21.1%,4/19)。患眼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频域OCT检查,典型图像存盘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将PVRL OCT征象分为玻璃体细胞、内层视网膜浸润、外层视网膜浸润、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浸润、RPE下浸润、视网膜下液。结果所有患眼均可见玻璃体细胞(100.0%,32/32)。32只眼中,RPE浸润19只眼(59.4%,19/32),RPE下浸润16只眼(50.0%,16/32),外层视网膜浸润8只眼(25.0%,8/32 ),内层视网膜浸润16只眼(50.0%,16/32 ),视网膜下液4只眼(12.5%,4/32)。结论PVRL OCT征象可累及玻璃和视网膜各解剖层次,表现为玻璃体细胞、内层视网膜浸润、外层视网膜浸润、RPE浸润、RPE下浸润及视网膜下液;且同一患者可同时显示多种征象。

  • 标签: 眼肿瘤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频域OCT不同测量范围对正常健康眼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友谊医院眼科就诊且经检查未发现眼部异常的87名健康者174只眼纳入研究。均接受频域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经黄斑中心凹单线扫描,对采集的脉络膜图像经二值化处理后,计算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半径750、1500、3000、4500 μm范围的CVI,并据此分组。组间CVI比较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750 μm组、1500 μm组、3000 μm组、4500 μm组CVI平均值分别为0.681±0.003、0.678±0.002、0.677±0.002、0.676±0.002。两两比较,750 μm组和4500 μm组差值为0.005±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其余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常健康眼距黄斑中心凹距离不同,CVI不同。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正常健康眼 脉络膜血管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