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传统侵权法强调其补偿功能,对于损害之理解持差额说的观点,因而将损害仅限于损害结果即行为人给他人所造成的不利后果,侵权行为未造成实际损害者,则不产生侵权责任的负担。然而伴随侵权法损害观从差额说到规范损害说的过渡,以及近代以来侵权法预防功能的加强,侵权法的损害已然突破实际损害的限制,发展至包含损害结果、侵害行为和损害发生之现实危险的三维状态。

  • 标签: 侵权法 损害内涵 三维解读
  • 简介:2013年2月,安徽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刚刚闭幕,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第一次会议就讨论通过了2013年立法计划,该计划共列入立法项目47件,其中上年度已审议需继续安排审议的项目2件,首次安排审议的项目7件,预备审议项目5件,报请批准的项目7件,调研论证类项目26件。经过将近半年的努力。

  • 标签: 立法计划 第一次会议 谋划 历史 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常委会
  • 简介:肖像、姓名、声音等人格要素的商业化利用,使传统民法理论关于人格权为具有专属性的非财产权的认识面临挑战,产生了对人格财产利益进行保护以及承认其可继承性的需要.美国和德国在各自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分别形成了公开权与隐私权分离的“二元”模式和人格权包含财产成分与精神成分的“一元”模式,我国更宜采纳“一元”模式.在“一元”模式下,人格财产利益是人格要素财产化的结果而具有承认其可继承性的必要.

  • 标签: 人格权 人格上财产利益 人格上财产利益的可继承性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行为入盗窃罪。在立法论,从犯罪定义学的角度可能挖掘"扒窃行为入罪"这种犯罪定义的合理性在于:一者扒窃属异化了的"数额勿论"的盗窃;二者现行盗窃立法规格在扒窃型盗窃罪惩治的无效益导致的立法者追加刑罚资源投入。在解释论,扒窃行为入罪没有超越盗窃罪构成要件的类型化不法行为的法律形象。本文对扒窃型盗窃罪的"扒窃之着手、既遂"、"多次、数额、携带凶器与扒窃的关系"提出理论的解决方案,以期有助于司法实务对扒窃型盗窃罪与普通盗窃罪的罪刑均衡。

  • 标签: 扒窃 立法论 解释论 司法适用
  • 简介:一位活泼俊俏的“白雪公主”竟变成一个“瘾君子”,一位温柔善良的“阳光圣母”竟是一个“大毒枭”,这畸形的两面人生轨迹也许会给世人以深刻的哲理警示……

  • 标签: 中国 西部地区 贩毒团伙案 刘丽 犯罪历程 毒枭
  • 简介:宪法的军事权规范既是军事法治的基石,也是宪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层次反映出宪法价值、军事规律二者的结合。军事权的研究价值取决于军事暴力与意志、主权之间的特别关联,宪法的军事权具有判定政治存在、维护立宪价值两方面要素。从军事功能、法律关系出发,可以将相关规范归入武力启动权、最高统帅权、军队指挥命令权、国防建设权四个范畴。通过比较分析,宪法对不同职权的规范内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制度层面,这可以归纳为议会中心主义、文官治军和过程性控制三项原则。结合宪法原理,可以挖掘其背后的主权构造、理性预设和价值来源等。

  • 标签: 军事权 暴力 立宪价值 宪法规范 军事规律 文官治军
  • 简介:198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局从办公厅独立出来,正式成立国务院法制局,我有幸加入其中,成为法规监督检查司的一员。据说,法制局成立最初方案没有这个司,後来经当时的国务院秘书长的点名设置,主要考虑法律、法规立的那麽多,执行情况不理想。需要监督落实。这个司的名字几经变化,最初叫法规监督检查司,後来改为法规检查司,政府法制监督司。1998年改为政府法制协调司。

  • 标签: 法规 备案制度 政府法制监督 国务院办公厅 监督检查 规章
  • 简介:大陆法系的绝大多数国家在刑法都完成了"恶撒玛利亚人法"的制定,确立了人们应对他人承担一般救助义务的立法模式。但由于"好撒玛利亚人法"的缺失,势必会使人们在施救时产生种种疑虑与担心,进而严重影响到救助义务规定的法律实效。尽管《法国民法典》也是如此,但法国人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著名判例,对欧洲大陆其他国家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大陆法系 侵权法 救助义务
  • 简介:实际履行是合同法中一项重要的违约救济制度。考察实际履行的性质以及在两大法系国家合同法中的地位,实际履行在1980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中的具体体现和特点,研究该制度在公约之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实际履行制度。

  • 标签: 实际履行 合同法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 简介:针对当今世界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的争议,日本著名国际法学者大沼保昭教授提出了将跨文明视角引入国际人权法领域,并主张各个文明在重新解释的基础,进行跨文明的人权对话,建立跨文明人权观。这一观点作为寻求解决国际人权分歧的一种尝试,通过放弃对于自由权人权观的崇拜态度,破除欧美中心主义人权观的桎梏,倡导构建跨文明人权观。这一主张对于构建跨文明的人权合作机制有着重要借鉴价值。

  • 标签: 国际人权法 跨文明视角
  • 简介:法律因果关系在责任成立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法律因果关系仅在责任范围阶段起作用且易混淆法律的真正意图而否认法律因果关系价值的观点并不妥当。相当因果关系说、可预见性说和风险标准说对于法律因果关系的认定虽有一定的启发,但均有瑕疵,修正的风险标准说应是相对妥当的选择。只要损害处于法律欲保护的风险范围内,法律因果关系即成立。

  • 标签: 法律上因果关系 相当因果关系 可预见性 风险标准
  • 简介:待命时间属于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过渡阶段,是劳工在雇主的指挥监督之下准备随时提供劳务的特定时间。待命时间属于工作时间,雇主应当支付工资,但是由于待命期间劳工所受到的控制程度不同,因此有关工资支付的强制程度及其标准也有所不同。对于雇主滥用待命时间,侵害劳动者休息权和工资权的行为,劳动者有权获得法律救济。

  • 标签: 待命时间 工作时间 休息时间 工资支付
  • 简介: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一次动员大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得到了全国各级法院的密切关注。作为全国首批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笔者来到该院,了解该院如何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继续深入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 标签: 文化建设 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法院 文化改革 示范单位 鄞州区
  • 简介:从表面上看,特许经营所采用的分割销售市场、固定转售价格等措施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但是其具有享受豁免的理论和法律理由。理论的理由在于特许经营本身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其发展仰仗于这些措施的采用;法律的理由在于《反垄断法》提供了多种豁免条件,可以适用于特许经营。但特许经营在反垄断法的豁免存在例外,《反垄断法》调整特许经营应当谨慎并保持克制。

  • 标签: 反垄断 特许经营 豁免
  • 简介:同志们:刚才,董院长全面阐述了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回顾总结了我省法院五年来的调研工作,并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法院调研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下面,我就传达全国法院研究室工作会议暨全国法院案例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董院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我省法院调研工作,讲几点意见:

  • 标签: 调研 法院 有为 研究室 院长 精神
  • 简介:社会治安问题是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只能依靠“综合治理”的对策来解决。“综合”的表现:一是各种社会力量的最广泛动员和充分参与;二是党政军各部门和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密切配合,协同行动;三是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

  • 标签: 司法行政工作 社会治安问题 协同行动 社会矛盾 法制宣传 解教
  • 简介:韩国禁止垄断法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立法例一样对垄断本身并不禁止,仅禁止因垄断而产生的滥用行为。韩国禁止垄断法的滥用行为可以分为'剥削性滥用'和'排他性滥用',且就规制剥削性滥用的正当性仍存在争论。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对剥削性滥用的构成要件的解释存在不确定之处,另一方面是对现行规制方法中'定价的不当性'缺乏足够经验,其具体形式的正当性,及其存在的违法性排除事由的正当性仍须结合个案判定。故此,需要进一步细化规制剥削性滥用的要件。首先,遵守'补充性'原则;其次,恪守'显著性'标准;最后,排除'正当化'事由。在这一过程中,核心要件是依据'供需关系的变动或供给成本的变动'判断经营者的价格实质是否显著高于竞争水平的定价,即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和制定的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过大,且这种显著过高的定价没有正当理由,却高于同种或相似商品的价格,即构成剥削性滥用。

  • 标签: 韩国禁止垄断法 剥削性滥用 不当定价 竞争价格 显著性
  • 简介:我国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态度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律相关法条的分析,结合整个民法体系的构架,事实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对物权行为理论的完全承认,物权行为不仅独立存在,并且具有无因性。

  • 标签: 物权行为 区分原则 抽象原则 我国态度
  • 简介:反倾销法的最佳可获信息规则(BIA)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客观对出口方不公平;WTO立法对BIA做出了指导性和原则性规定,DSB的实践对该规则有所发展和引伸;欧美的BIA要求十分详细,适用条件明确,欧盟的规定在文字更接近WTO;中国的BIA已有制度和实践基础,需要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最佳可获信息 适用条件 中国的BIA